首页 理论教育 S村龙舟赛背景下的S涌黑臭治理案例

S村龙舟赛背景下的S涌黑臭治理案例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五月五,S村龙舟赛鼓声如约响起,就这样响遍了十里八乡,响彻了百余年。在这样的背景下,S市政府加大对治水的重视力度。尽管中间有过管控工作,但S涌的状况仍不容乐观。2017年,S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一个“意见”,提出要按时完成35条黑臭河涌的整治,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黑臭。在政府公布的名单里,S涌位列榜首。

S村龙舟赛背景下的S涌黑臭治理案例

1.引子

建筑鳞次栉比、污水肆意横流、管网交错纵横、臭气浓烈逼人……这些都曾经真真切切地发生在S涌的身上。

“最后这三百米,无论如何一定要打进去!”2017年2月的羊城,天还很冷。虽然农历新年刚过,红色喜庆的气氛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但在S涌,有一群人的脸上却充满着冷涩。

人群中的S先生也显得并不轻松。作为土生土长在S村的一代,S先生对这条河涌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年五月五,S村龙舟赛(见图9-1)鼓声如约响起,就这样响遍了十里八乡,响彻了百余年。但印象中里的龙舟水,却越来越浑浊;印象中的龙舟赛,则越来越像逢场作戏。“每年的龙舟赛大家都捂着鼻子,很多人不愿意下水。”“出征”的游龙在鼓声中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群众表示“激起的更像是绿豆沙”。炎炎夏日、锣鼓喧天、鞭炮连连,顶着室外37℃的高温,“扒仔”们都赤膊上阵,热情也感染了赶来观看龙舟赛的群众,但污浊的河涌却凉了群众的心,也凉了S先生这般心系家乡的有为青年的心。

图9-1 五月初五S村龙舟赛

对于这条油腻发臭、黑点泛滥的S涌,政府已经下达文件,明令在S涌铺设截污管道。在S涌的下游旁,河长办的工作人员正在和众人共同商讨截污工程因居民反对而暂停的解决办法。对于S涌来说,未来仍是个未知数。河长办的负责人忧心忡忡地看向身旁的这条河涌,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继而转向众人:“大家都清楚这条河涌现在的情况,我们没理由不继续打进去。阻力的确很大,但这条黑臭涌要想翻身,最后这三百米,无论如何一定要打进去!”S先生明白这番话的含义,他看着面前这群同源同祖的人,仿佛想到了什么……

2.案例背景(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的过程中,珠江、河涌俱受污染。从1999年开始,一场关于河涌截污的战役在S市建设“山水城市”的蓝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源头截污到末端污水处理,一系列工程启动,目标是使“水清、岸绿、堤固”的河涌成为S市的一道风景。S市,这个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治城先治水成为其环境工作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S市政府加大对治水的重视力度。

S涌,是S市无数条河涌中的一条,其主涌全长18.6千米,流域面积约80平方千米,包括9个城中村,居住人口超过60万。S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宋末元初时,S村的先祖们陆续迁到S涌两侧择地而居,逐渐在两岸形成村落。这里居住着苏东坡的后人,还曾经举办过清朝官方指定的龙舟日。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相对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凝聚力成为S涌居民的一个重要特色。以行政村庄为边界,S村在非农产业经济基础之上的非农化过程中依赖自身的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等资源进一步凝聚起来,属于典型的村社共同体。作为有着“龙舟之乡”美称的S村,在外界看来,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据可考的史料,S村龙舟活动至少已盛行150余年,村民从小浸润在龙舟文化的氛围中,将龙舟文化代代传承,龙舟文化兴盛带来S村的“一呼百应”,蕴含着一股团结起来就能攻坚的特殊气质。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龙舟文化赖以生长的水环境却在不断恶化。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S涌日均污水排入总量约18.3万吨,其中,城中村排污占45%,沿线生活小区排污占30%,院校及餐饮业排污占25%。S涌因为其黑臭水体而臭名昭著,自带引人注目的特质。2017年的S涌,整条涌里凡裸露的淤泥,均呈现出一股淡淡的红色。河涌的两岸,每隔约5米便有一个直径约半米的涵洞,几乎每个涵洞,都排出一股淡黄色的水。不仅如此,涌的两岸均是布满苔藓的石头,上面落满各色各样的废物垃圾,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简陋的染色布,周边居民“闻涌色变”。尽管中间有过管控工作,但S涌的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一部分工厂没有按照合法章程建造,从而导致S涌边工厂横七竖八的现象;据S市水务部门发布的数据,S涌上的违法建筑共有111宗,其中涉及村社集体物业66宗,私人物业45宗,约有2/3的建筑用于经营餐饮店。S涌承受着地区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和污染增长的压力,脆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无法拯救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治水工程任重道远。

2017年,S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一个“意见”,提出要按时完成35条黑臭河涌的整治,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黑臭。在政府公布的名单里,S涌位列榜首。无论是对当地的居民生活还是对政府形象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对政府来说,更是意味着其环保工作的缺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