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与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与制约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成果的总结,分析了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和制约因素。其中,第一章对粮食、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资源和境外农业投资等核心概念加以界定,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第二章考察了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并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特征及其省际之间分布情况、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

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与制约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为研究主题,以比较优势投资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为前提,分析探讨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及其相关问题。在探讨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必要性与现实特征,以及影响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间接视角——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构建境外农业资源直接利用的“主体培育——区位选择——风险识别与评价”三个缓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及其相关的保障机制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在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考察国内外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动态,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陈述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介绍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章。通过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成果的总结,分析了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和制约因素。其中,第一章对粮食、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资源和境外农业投资等核心概念加以界定,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第二章考察了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现实特征,并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特征及其省际之间分布情况、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www.xing528.com)

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是本研究的正文和核心部分,分别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境外农业资源的间接利用——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境外农业资源直接利用的实施路径,包括主体培育、区位选择和风险识别与评价,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本研究认为,在粮食安全保障下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框架体系和实施路径中,“粮食进口”是境外农业资源间接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主体培育”是境外农业资源直接利用的前提,“区位选择”是境外农业资源直接利用的关键,“风险识别与评价”是境外农业资源直接利用的补充,“保障机制”是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政策手段。第三章从中国粮食贸易的特征和结构演进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粮食贸易的总量特征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粮食净进口依存度和粮食进口来源国(或地区)市场集中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特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四大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大豆中,除作为基本口粮的小麦和稻谷净进口依存度相对比较乐观以外,玉米和大豆的对外依存程度都较高,同时四大粮食作物近5年来进口来源国(或地区)市场集中程度都不容乐观,这为进一步粮食贸易政策调整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第四章在对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主体培育战略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影响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主体培育的因素提出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主体培育路径和适宜的经营方式。第五章通过确立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中选择目标区域的基本原则,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对主要的目标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目标区域与中国农业的互补性,对目标区域的农产品品种作出科学选择。第六章在阐述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初步识别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取湖北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拟定东南亚X国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利用项目为研究案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灰关联评价分析法,从五个层面的风险因素对其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风险予以初步评价。第七章从制度、政策和风险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缓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阐述基于前三部分的综合研究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以及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