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境外农业资源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近年来更是成果显著,利用模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进步,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部门,实现深度和广度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的对外交往与合作遍布全球各地。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合作还发展到金融领域,经济合作关系发展到全球140多个国家。中国现阶段的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以农产品的进口为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市场较狭窄,尚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境外农业资源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近年来更是成果显著,利用模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进步,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部门,实现深度和广度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的对外交往与合作遍布全球各地。俄罗斯、东南亚、中亚和拉美等地区为中国粮食、大豆供应提供了坚强后备力量,中国在这些地区建有相应的农业生产基地,这些地区还是中国橡胶、油棕、剑麻等稀缺资源的主要进口地;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则是与中国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的境外农业技术示范区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合作还发展到金融领域经济合作关系发展到全球140多个国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已经形成了“两区(非洲和东南亚)、三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多国”的远洋渔业区域格局。

在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农垦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农垦集团先后在非洲投资兴建7个独资、合资和控股农业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南部非洲和西部非洲。拥有土地面积超过1.42万公顷,总投资2.9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中国农垦集团已连续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粮食、肉蛋牛奶农产品,是中国驻非洲最大且效益最好的农场。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广东农垦承担了中国对越南、柬埔寨、马里、多哥等亚非十多个国家的二十多项援外任务,先后派出上百批技术专家队伍赴受援国进行项目勘查、设计、建设和技术经营指导。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广东农垦依托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独立租赁承包经营中国援外项目多哥阿尼耶制糖联合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国务院称为中国援外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2004年以来,广东农垦先后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乳品加工、橡胶生产等经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另外,黑龙江农垦、海南农垦集团也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佳绩。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主体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对外援助项目是主要的合作与投资项目,多由国有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单位承担,主体较为单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投资与合作主体逐渐丰富。除中国中央主要的农业国有企业和集团参与外,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参与度在不断提高,且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经营模式也多样化。中国初期的投资与合作以独资形式为主。跨国独资经营模式容易与东道国的利益发生冲突,项目成功率较低。为更好地打开境外合作经营市场,中国企业又探索出多种经营模式,如“公司+农户”模式、直接建立生产基地模式、租赁模式等。对外投资与合作层次逐步提高,不再局限于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注重资本的联合经营,为中国的境外农业市场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境外农业资源的利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中国现阶段的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以农产品的进口为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市场较狭窄,尚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农业主要产业部门对外直接投资不到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存量的1.1%,仅71.8亿元,流量总额也仅是当年的1.7%。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资源的约束形势日益严峻粮食安全压力逐年增大,再加上近来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对我国农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日益明显,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1]。近年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措施,鼓励一部分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到国外资源、环境条件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利用活动,从而缓解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和保障国家粮食市场有效供给。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2-1报告了2003—2013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和企业数。

表2-1 2003—2013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注:表中“—”表示该数据缺失。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由作者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3—2013年)整理而来。

从表中报告的结果来看,2003—200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均在2亿美元以下波动,进入2009年以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上升,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达到了10亿美元以上,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的比重也成快速递增趋势,2012年以后达到了1.7%左右。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2006—2013年期内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10年和2011年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均超过了760家,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目最少的年份为2007年,仅为425家,2012年以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目迅速下降到600家以下。诚然,2006—2013年以来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这并未影响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然而也应看到,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整个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小,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分别在2%和1%左右徘徊。(www.xing528.com)

表2-2报告了2007—2013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的地区分布及对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所有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从表中可以发现,2007年以来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于东盟和俄罗斯,2012年以来对东盟和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了2亿美元,其中在2013年对东盟和俄罗斯的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5.4亿美元和4亿美元。与此同时,对东盟和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也是报告各国中最高的,2013年对东盟和俄罗斯的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分别达到了7.5%和39.2%。与之相反的是,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却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趋势且年份之间波动较大。

表2-2 2007—2013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及行业占比

续 表

续 表

注:表中“—”表示该数据缺失。香港是指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由作者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3—2013年)整理而来。

因此,从上述表2-1和表2-2分析可知,2003年以来,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上升,投资地区主要分布在与我国类似的经济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与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环境等紧密相关,这一发现为下文分析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分析基础。

在境外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上虽然能够因地制宜地为中国农业的“走出去”战略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目前,中国境外农业资源的利用尚未形成完全的产业链,缺乏建立稳定供应网络的条件,对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方面缺乏保障,且中国目前境外农业资源利用开发产品较为低端,处于农产品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不能获得农产品的主要赢利点,从而不易获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竞争力较弱。农产品加工环节的进入门槛较低,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境外投资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受到压缩,产生风险。中国农业企业的“走出去”战略遵循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目前,东盟国家是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最主要的国家,2013年中国农业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了5.4亿美元,存量也达到16亿美元。俄罗斯、非洲和中国香港也是中国境外农业资源利用的主要投资区域,目前这些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4亿美元、1.7亿美元和2.6亿美元,存量上也分别达到了16.8亿美元和5.5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各国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