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境外农业资源利用核心区位:非洲和拉丁美洲

境外农业资源利用核心区位:非洲和拉丁美洲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根廷是南美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总人口为4030万人,国土面积为278.0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巴西,是拉美第二大国。该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2%,位居全球第四。此外,巴西境内自然灾害较少。境外人民与巴西本国国民在税收、价格、信贷政策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1997年,巴西出台了降低农作物贷款利息的相关规定,并且划拨了10亿美元的贷款

境外农业资源利用核心区位:非洲和拉丁美洲

(一)拉丁美洲

拉美土地广阔,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生产十分有利。与此同时,农业在其经济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长久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农业对外投资的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拉美陷入债务危机以来,国内投资不足,十分需求外资进驻。在西方国家逐渐减少对拉美投资的背景下,中国加大对拉美的农业直接投资,不但能够帮助拉美解决农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大就业,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推进国内粮食等农产品进口。所以,抓住当前有利机遇适时进入拉美,具有很大的空间。下面主要针对阿根廷及巴西两个国家进行介绍。

1.阿根廷。阿根廷是南美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总人口为4030万人,国土面积为278.0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巴西,是拉美第二大国。全国地势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西部主要是以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脉,东部和中部是著名的潘帕斯草原农牧业区,在世界上享有“世界粮仓”的美誉,其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生产专业化。近年来,拉美一些国家(以阿根廷为例)不断扩大本国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并进行多样化生产,丰富生产品种,而且,还按气候、地形等因素逐渐形成了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局面,目前主要有五个特点鲜明的综合农业区:①东北部高温高湿地区,该地区高温高湿,适合棉花茶叶、林业的种植和发展;②安第斯山区,该地区气候多样,主要从事葡萄和其他种类水果的种植,一般选址于光照充裕、气候温暖的山麓地带和山谷间地;③潘帕斯草原区,主要进行粮食、油料作物和林业的生产;④西北部干旱地区,主要种植一些耐旱的植物,如烟草甘蔗等,产量较高,质量较优;⑤巴塔哥尼亚高原区,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业为主,并发展出一条产业链,现在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羊毛生产基地。

第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阿根廷的农业总产值每年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但是其各种农副产品的出口量却很大,已经占到该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2003年农作物出口达到159.81亿美元,占到阿根廷总出口额的54%;油籽类产品的出口占到52%,而以豆油和豆粕形式出口的大豆约占油籽类产品出口的90%左右;在全国就业人口中,36%的人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加工及其相关产业。

第三,农业净出口额较高。自20世纪初以来,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量在世界上就占了很大比重,“一战”以后,更是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到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每年的农产品出口总额较为稳定,长期保持在每年65亿美元左右,但到了2005年,其出口总额竟然达到了172.1亿美元。其中,出口量最大的要数油料、谷物和牛肉

2.巴西。巴西国土资源丰厚,耕地面积高达2.8亿公顷,人均1.75公顷,当前已耕地仅仅只占了五分之一。该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2%,位居全球第四。木材总储存量高达658亿立方米。亚马逊地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而且还是全球最大的动植物基因宝库,其总面积高达330万平方公里。亚马逊河流域的大部分面积都在巴西境内,为巴西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是巴西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巴西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耕作粗放,生产水平较低。因为巴西地广人稀,耕作粗放,许多的农作物都是种植面积广,但是收获成果少,比如2000年小麦单产,巴西为1858千克/公顷,而全球平均为2706千克/公顷,当年单产最高的是荷兰,达到了8554千克/公顷,相比之下,巴西仅达到了荷兰的21.7%。

第二,气候宜人,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巴西境内不仅有大面积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平原,而且,巴西雨水充足且降水均匀,全国大多数地区年降雨量都在2000毫米左右。此外,巴西境内自然灾害较少。总体来说,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气候佳、平原广、雨量足、灾害少,适合发展多种农作物。

第三,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但增产潜力巨大。巴西国土总面积为851万平方公里,人均可使用耕地面积为1.75公顷,而实际投入农业生产使用的土地面积较小,仅占国土总面积的6%,用于畜牧业的土地为15%,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面积辽阔,占国土总面积的21%,该草原中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约为2.8亿公顷,但实际上远没有达到这么多。可见,土地利用系数较低。反过来说,如果开发得当,将会极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20年以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增幅达到1.84%,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1970年,关于全国一体化的农业开发,巴西政府作出了明确的计划,主要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的方式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力图充分利用国内各种可耕地,将其用于农业生产。为了刺激更多人投入农业生产,巴西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政策:

第一,价格、信贷税收政策。有关农业的信贷主要有三种,即种植信贷、投资信贷和销售信贷,信贷的发放及提供根据下列因素决定: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一些中小型生产者,将会给予更多的信贷优惠。境外人民与巴西本国国民在税收、价格、信贷政策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巴西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还出台了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政策,以限定农产品的价格;并明确规定,部分居住在农村的地主可享受免征土地税的优惠,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拥有25公顷以上的土地,且对土地的利用率能够达到95%以上。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巴西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对外土地政策。为了保护本国土地,巴西颁布了专门的对外土地政策,明确规定,禁止外国人直接在巴西购置土地,要想在巴西购置土地,只能通过在巴西注册公司的方法来实现。巴西对国外资本进入本国市场的管控也很严格,但对其返回本国的管控却很松懈,即国外资本要想进入巴西国内,必须要在中央银行注册,而投资资本返回本国时可随时进行,但对其额度有限制,即返回资本不能超过注册资本

第三,创建地方开发银行及特别基金,加大对开发区的资金投入。1997年,巴西出台了降低农作物贷款利息的相关规定,并且划拨了10亿美元的贷款,该贷款主要用于基本设施的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建设,所占比重分别为80%和20%;加大政府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出台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对私人开发给予补贴和优惠,刺激私人向落后地区投资;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开发,增加其便捷性、可进入性;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主要是引进美国与日本的资金,近年来,也引进了大量以色列的资金,资金和技术的大量引进,加大了该国农业的开发力度。

总而言之,拉美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优惠的相关政策,这些有利条件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眼光,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涌入,极大促进了拉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入,也引发了众多的问题。例如,很多跨国公司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技术较为成熟,因此,其推销和传播的技术常常都较为先进,一般只能适用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场,而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的小农场无力购买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工具,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很多传统人工工作均被机器代替,使得很多传统的农业工人失去工作。同时,跨国公司对农业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和过度开发,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对当地农业的后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技术却具有较大优势:我国能够提供的农业工具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档次多样,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农场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质量较高,价格较便宜,适合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使用;我国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刻认识,会对拉美国家发展更加有所帮助。

(二)非洲

中国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都是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属于传统的农业国。中国与非洲国家人口众多,所生产的的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很大比例,但是,近年来,世界粮食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危机不仅正在席卷非洲大多数国家,也对我们中国产生了严峻影响。而一旦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导致我国十几亿人口食粮难以满足的后果,更会严重影响全球粮食的供给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国都应该积极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利用,而中非合作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中国对非洲农业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与挑战。从各种因素来说,虽然中国对非洲农业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多优势与便利条件,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与挑战,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这些制约因素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较为落后,农业生产也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很多农业生产都是由小农户进行的,他们既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作为辅导,也没有现代化管理人才提供帮助,这样的小农户经营的土地占到非洲耕地面积的95%。而在现代社会中,要想提高农业生产率,就必须要依靠现代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是,非洲各国的教育事业又很落后,绝大多数人口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种潜在的环境导致了非洲农业生产人口的知识水平的低下。此外,非洲现有的各类农业大专院校师资严峻短缺,即使是已有的师资队伍,其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很难培养出现代化的农业人才。

(2)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日益加剧。非洲沙漠面积相当大,是世界沙漠面积最大的一洲,且沙漠每年还在不断的扩大。大面积的沙漠,占据了本该可以发展农业生产的地方,制约了非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盟委员会在2009年5月28日共同发表的《2009年非洲经济报告》,非洲境内贫瘠化的土地已经达到了5亿公顷,比世界贫瘠化土地的四分之一还要多(约为27%),其中65%为农田,30%为牧场。非洲土地贫瘠化越来越严重,其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贫瘠化的土地生产力较弱,使农作物严重减产。

(3)农业基础设施匮乏。非洲大多数国家属于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发达,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使得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落后,主要表现在:田间排灌设施落后,没有能力应对各种天灾人祸;不仅非洲灌溉面积较小(仅占全洲耕地面积的7%),而且灌溉区域分布十分不均匀;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道路设施非常落后,路况和可进入性都较差;非洲的电力业和通讯业也非常落后。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非洲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然灾害频繁,疟疾艾滋病多发。非洲属于热带气候圈,这种先天性的气候条件,虽然给非洲带来了很多福利,但也是导致各种病虫害旱灾暴风雨等灾难的根源。此外,非洲还是疟疾和艾滋病多发地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更加剧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大量人口感染艾滋病也是导致非洲农业劳动力数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2.非洲的农业特点。虽然非洲农业生产条件非常优越,但其荒漠化和贫瘠化土地面积较大、沙漠面积极大、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发展落后,这些原因导致了非洲农业具有以下特点:

(1)农业生产水平低。由于气候、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非洲国家还存在迁移农业,由于迁移农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很多现代化技术很难投入使用,再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其产量很不稳定。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知道,非洲的粮食、棉花等作物的单产都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

(2)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非洲农业生产条件非常优越,但由于历史上非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下,经济发展一直很落后,为发展经济,政府更加重视经济作物的生产,而忽略了粮食生产,这是导致非洲粮食生产落后的重要历史原因,也因此导致了非洲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必须依靠进口。

(3)农业部门非常重要。非洲的农业部门之所以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非洲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地,很多非洲生产的热带作物都出口到世界各地,在世界热带作物出口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生产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众多,约占非洲总人口的65%;非洲农产品每年的出口量较大,约占非洲出口总额的25%。

3.中国对非洲农业资源利用的基础与优势。中非合作历史悠久,二者关系融洽,且农业生产具有极强互补性,这些都是中国对非洲农业资源进行利用的基础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悠久的中非经贸合作历史。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对非洲国家进行了大量援助,这些援助不仅帮助非洲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将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具传播到非洲。正是这些援助,为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非洲国家刚刚取得独立一直到现在,我国都对非洲奉行友好援助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为一些非洲友好国家的发展提供援助,在农业援助方面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政府的多项文件中也都提及了要深化中非合作、援助非洲等问题,很多国家领导人在讲话、演讲中也都有所提及,可见,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与非洲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截至2009年,我国对非洲的援助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生产这个小范畴,已经扩展到很多领域。中国的这些援助,不仅使受援国家的粮食生产的困难局面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为解决受援国家的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中非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由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的差异,中非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虽然非洲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其发展方式与我国也有很大不同,但是非洲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我国需要这些资源发展生产,需要这片市场销售产品;同时,相比非洲国家而言,我国农业生产的工具、技术、方法等都较为先进,这是他们所缺乏的,但也是他们获得快速发展所必须的,因此,双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互补合作,共同发展。

(3)非洲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首先,非洲地域辽阔,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耕地资源。据统计,整个非洲拥有的可耕地面积为8.07亿公顷,但目前已经开发的耕地面积还很小,仅为2.2亿公顷,而且在已耕地中存在大量浪费现象,大量的休闲地和撂荒地被抛弃,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农业生产的发展中,这些土地都具有极强的开发潜力;此外,非洲还拥有约9亿公顷的草场。如果将这些可耕地进行充分开发、科学利用,将会极大地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

其次,非洲具有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非洲大陆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都在20度以上,境内水源充足,日照充裕。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非洲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先天优势,非洲绝大部分地区都可实现一年两熟或三熟,极大地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产品的丰收率。若非洲各国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非洲的农业生产率必将会成倍提高。

最后,非洲农作物种类丰富。非洲具有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特点,这种多重的气候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的多样化提供了先天基础。如,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棉花、甘蔗、天然橡胶咖啡、油棕、花生、剑麻、香料、茶叶等,粮食作物有大麦玉米水稻高粱、豆类、木薯等;非洲绵长的海岸线又为非洲进行渔业生产提供了条件。非洲不仅农作物种类丰富,而且很多经济作物的产量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咖啡、花生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棕榈油、可可、丁香、棕榈仁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50%~80%。非洲多样性的农作物品种,既是吸引我国农业企业投资的重要资源,又为我国农业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

(4)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危机的迫切要求。非洲国家一直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但由于历史上非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统治之下,农业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尤其近年来,粮食产量下滑明显,粮食危机迫在眉睫。因此,非洲各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平衡发展农业生产,应对粮食危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农业发展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鼓励国内农业生产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制定对外优惠政策,吸引境外企业来非洲本土投资农业生产,从中学习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借鉴其他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成熟经验,结合本国国情进行发展;积极与中国政府对话,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吸引中国农业企业和农业技术人才前往非洲,帮助当地发展农业生产。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缓解粮食危机的严峻局面,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5)非洲的政治经济环境有所改善。非洲国家众多,又长期处在殖民主义统治之下,其政局一直不稳定,但总体来说,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和平进程”和改革动荡后,再没有出现大的政局动荡局面,整个非洲逐渐趋于稳定;同时,各国政府将发展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得非洲宏观经济环境较其历史时期有了明显改善,从21世纪初至2010年的十年间,非洲经济发展迅速,即使期间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其仍然保持着较高和稳定的发展速度。2011年,其经济增速达6%;在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10个国家中,其中就有6个是非洲国家。非洲政府近年来所做的各种努力,使非洲政局趋于稳定,经济环境显著改善,这些都为中非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可见,我国农业企业对非洲农业资源的利用,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挑战,也存在很多基础条件与优势,在新形势、新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选择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对我态度友好、合作基础深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我国进入非洲市场的切入点,选择非洲友好国家,加强与他们之间的合作,实现我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农业发展的互补,并最终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