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位风险控制方法与预算控制政策

单位风险控制方法与预算控制政策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位开展风险控制活动,首先是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这些措施对单位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单位经营风险都有重要的作用。预算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应定期检查预算制度执行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制度修订。

单位风险控制方法与预算控制政策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单位开展风险控制活动,首先是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比如一名出纳人员既负责签发支票、记录支票登记簿,又负责单位银行存款账目的对账工作,他就有可能通过伪造签名、不在支票登记簿中登记相关支票信息来贪污单位的款项,因其同时负责对账工作,舞弊行为就很难被发现。

在单位中,通常要分离以下不相容职务: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使用这些财产物资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与监督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当然,不相容职务分离需要员工各守其责,如果担任不相容职务的职工之间相互串通勾结,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就失去作用。如果单位没有适当的职务分离,则发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单位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单位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根据上述规定,授权控制的范围通常包括:单位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单位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单位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审批控制措施作为内部控制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得到单位的重视,所以在实施审批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相互牵制的原则;程序定位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审批控制措施应该包括的内容有: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审批内容;审批人员的责任;设立事后监督机制;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这些措施对单位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单位经营风险都有重要的作用。

3.归口管理

归口,就是归属于哪个部门或是哪个体系管理,归口管理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管理,各负其责。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4.预算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预算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预算控制使得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预算控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单位运营目标的实现。

预算编制是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采用什么方法、什么编制程序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预算编制完成后,便开始进入执行阶段,单位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应严格按预算办事。同时,还应明确各项业务的授权审批权限及审批流程,对于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的项目进行严格控制。预算制度制定后要进行后续管理,根据执行的具体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有效地维护更新。应定期检查预算制度执行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制度修订。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最后还应该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5.财产保护控制(www.xing528.com)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这里所述的财产主要包括单位的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资产等,它们在单位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较大,是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基础,因此单位应加强实物资产的保管控制,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应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限制接近控制制度、人员牵制控制制度,应定期盘点、进行账实核对等。

6.会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会计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系统是为确认、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保持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各种会计记录手段、会计政策、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告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的总称。所以很有必要对会计系统进行相关的控制。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在会计机构内部规定各项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把有关规定、要求等具体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的制度。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强化会计机构内部管理、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需要。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责定权,责权分明,严格考核,有奖有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体系。

单位会计档案,是单位经济活动在会计核算中的综合反映,是促进单位管理合理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单位财务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单位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查阅、交接、销毁和有效利用等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

会计信息控制要求对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予以反映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控制的内容包括复式记账控制、标准会计处理控制、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户和会计账簿控制、财务会计报告控制等。

7.单据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填写要规范,填写的内容要真实完整、要素齐全;要在规定的范围使用结算凭证,凡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不得使用结算凭证;要建立结算凭证领用存登记簿,及时记录领用存情况,明确管理责任;财政部门应把好领用关和缴销关,要根据领用单位的业务量严格核定结算凭证领用数量,并督促领用单位及时缴销,缴销时,凡发现不合规行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其整改。

8.信息内部公开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