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

如何选择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合理选择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有必要简要综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国外有关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文献主要是针对港口区位和港口选择两方面来分析的。[5]通过分析以上指标对两港综合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本文将采用李照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厦门港与高雄港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如何选择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

港口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体现了一个港口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为了合理选择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有必要简要综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国外有关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文献主要是针对港口区位和港口选择两方面来分析的。

在港口区位评价指标方面。德国的高兹(E.A.Kautz)是最早进行海港区域研究的学者,他运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和方法研究海港区位,并于1934年出版了《海港区位论》一书。高兹的区位理论基本是继承了韦伯的区位思想,属于最小费用区位学派,即从费用最小的观点来研究海港区位。高兹在研究三种指向(即运输、劳动和资本)对海港区位的影响之前,首先对海洋、海岸和腹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海洋的分布对海港区位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一般多条航线的交汇点以及与海外港口距离最短的地点是海港形成最有利的条件。海岸位置条件主要是指海岸的自然条件,如潮汐、风暴等。良好和安全的港湾,如天然港是海港区位布局的最佳选择。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港区位选择仅考虑海洋和海岸的地理位置往往具有局限性,良好的港口必须具备较好的腹地条件。根据高兹所指出的海洋指向(航线交汇状况与港口之间相对距离)、海岸位置(港址自然条件)和腹地指向(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可以看出,世界性大港的形成、崛起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腹地经济三因素息息相关。

在港口选择评价指标方面。Frankel(2001),Baird(2000),Brooks(2000)提出相应的港口选择的47种评价指标[1],然而,直接运用这些指标对港口进行选择和评价,工作量较大。为此,Lirn等人(2004)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及其相应的12个子指标。一是港口实体和技术设施,包括以下子指标:基本设施条件(包括航道条件)、技术设施条件和多式联运连接条件(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等);二是港口地理位置,包括以下子指标:与进出口地区的衔接程度、与喂给港的衔接程度和与主要航线的衔接程度;三是港口管理,包括以下子指标:管理效率船舶周转时间和港口安全程度;四是港口码头成本,包括以下子指标:装卸成本、堆存成本和码头所有权/特殊经营成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建设的全面铺开和港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专家学者对港口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也颇为深入,2004年张联军、宗蓓华通过分析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建立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包含专家权重的模糊评价方法。[2]2006年顾亚竹根据港口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将港口竞争力因素分为港口硬要素、软要素以及外部环境要素。[3]2005年安洪林、李宏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定量角度对我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4]

2010年,李照认为,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影响港口综合竞争力的众多因素,并从不同侧面选取六大类指标作为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而每一大类指标又分为若干小类指标,具体为:

(1)地理区位条件及腹地货源,包括港口地理位置、航线密度及覆盖面大小、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率;(www.xing528.com)

(2)硬件设施条件,包括港口航道和泊位设施、装卸与仓储设施、集疏运系统;

(3)软环境,包括港口的政策环境和通关效率、港口的经营体制;

(4)营运条件,包括港航合作程度、港口费率、码头组织管理效率;

(5)现代化管理水平,包括港口信息化程度、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设施;

(6)整体发展水平,包括港口综合物流服务水平、临港产业发展状况、港口城市金融贸易自由化程度等。[5]

通过分析以上指标对两港综合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本文将采用李照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厦门港与高雄港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