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交易成本探究企业扩大的瓶颈

用交易成本探究企业扩大的瓶颈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就用交易成本这把钥匙,打开企业这个神秘的盒子。因为市场价格机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市场交易必然要付出代价,这就是交易成本的根源。雇用员工的合同就如同一份保质期一年的连续劳务输出合同,公司的作用就是将要素市场内化,这个过程中引入了“交易成本”。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

用交易成本探究企业扩大的瓶颈

下面,我们就用交易成本这把钥匙,打开企业这个神秘的盒子。

1937年,科斯发表了著名的文章《企业的性质》,使经济学从零交易成本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成本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更强的解释力。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在科斯之前,企业常常被看成一个“黑箱”,是各个合作所有者的资源通过合约所形成的相关集合。在交易成本的指引下,我们终于能够揭开企业的神秘面纱了。一个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宛如自然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不现实的,而交易成本恰恰就是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因为市场价格机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市场交易必然要付出代价,这就是交易成本的根源。

所谓公司,实际上是企业主们能够雇用和指挥工人的集中代理人制度,这种制度避免了过多的市场交易。雇用员工的合同就如同一份保质期一年的连续劳务输出合同,公司的作用就是将要素市场内化,这个过程中引入了“交易成本”。笔试、面试、录取员工需要成本,业务培训需要成本,监视、管理员工的劳动需要成本。在一系列内化的过程中,事实上公司支付了“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用“跑单帮”形象地解释了企业的实质。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跑单帮”的商人们带着香港生产的各式各样的衬衫到美国和欧洲各国,从那里拿回一大摞订单。但这些商人们没有自己的工厂,也不搞机器大生产,而是去筒子楼里发订单,你5件、他10件,第二天再将做好的产品收上去。这里“跑单帮”就是企业的实质。所谓企业不过是一组节约交换成本的合同,而企业的成本就是监督这些合同执行的成本。

市场和企业有两套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而企业的出现只有一个原因:能带来交易费用的降低。“跑单帮”的商人们自己完成了企业的全部要素。科斯由此提出著名的论断“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即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就会在内部生产,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

电脑市场上,Hynix(海力士)是全球最大的内存制造商,希捷是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然而我们所熟知的电脑却只是惠普、戴尔、联想等品牌。大家都知道电脑是由CPU、硬盘、内存等模块组装起来的,但是人们倾向于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电脑,而不是购买电脑的元件。Hynix、希捷也不在市场上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尽管要素市场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低的价格,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消费者要用更大的交易成本去获得全部要素,而电脑销售商们内化了其中的交易成本。事实上,这也是用户定制电脑——戴尔成功的秘诀。

更形象的例子是汽车行业。众所周知,汽车是由发动机、电路系统、轮胎等多个模块组成的,有人能自己组装电脑,但从未听说过自己组装汽车的,甚至很少有企业单独销售汽车部件。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是因为,设计、生产、检验及调试汽车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求高度的协调,发动机、传动装置、车身、刹车等必须相匹配,因此,个人无法承担组装汽车的交易成本。(www.xing528.com)

生产汽车的企业也会将内部生产元件和外部购买元件进行严格的区分,究竟怎么区分呢?哪些需要购买而哪些能够自己生产呢?经济学家们认为,交易成本是汽车企业决定零件获取方式的关键考虑因素,元件越复杂,内部生产的可能性越大。研究人员获得了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公司在1976年使用的133种汽车元件清单,清单记录了每个零件是由内部生产还是外包生产,结果再次证明了经济学家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些复杂的元件,企业会选择自己生产,而一些相对独立的元件则倾向于购买。

还有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决定企业规模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经济学家保罗·乔斯科曾经研究过美国煤矿和发电站的契约。美国东部和西部都有煤矿,东部的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因此东部的企业规模较小。在这里,煤的质量相对均匀,并且有许多运输渠道,因此小规模生产就能获得高额的利润。而在西部,煤主要是露天开采,煤的质量差别比较大,运输渠道也比较少,因此需要大规模的煤矿,以完成不同质量的煤的挖掘任务。这样就需要采煤企业拥有较大规模,企业数量自然就比较少。

因此,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内行政管理费用与市场费用相比较而决定的。企业的规模需要适度,不是越大越好。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内部行政费用会上升,当增加的费用接近节省下来的市场费用时,企业的规模就不会扩大了。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科斯解释说,当企业扩大时,企业内部每追加一笔额外的交易,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随着当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交易通过企业内部实现的成本不断降低,企业就会不断地把一些原来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纳入企业内部来进行,这种内化的过程推动了当今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当企业到达了一定规模时,即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交易的成本时,经营者就应该停止企业的扩张。

最后,我们简要描述一下企业的成本。100多年前的政治经济学家萨伊就告诉我们,企业应该承担的要素成本包括土地、工资、资本,后来人们模糊地认为“企业家要素”也是成本,而科斯的努力使我们能够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在企业内部,企业主需要承担管理和监督成本;在企业外部,企业主还需要支付市场调查、税收、公关、广告等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