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思路与抓手:安康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

认识、思路与抓手:安康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把握“四区”叠加的全局定位和市情特征,明确发展的战略总纲、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思路“四区”是全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给予安康的战略定位。同时,针对安康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组织形式落后的问题,在转变方式上着力:一是通过转变产业组织方式,从科技、资金、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上培育竞争优势,2016年专利授权量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二是通过转变领导经济

认识、思路与抓手:安康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践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党和国家引领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一次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推进经济社会转轨升级的实践课题;安康作为经济发展内涵、动力、格局正处在深刻嬗变过程中的西部贫困地区,既强烈地感受到严峻的挑战性,更深刻感悟到重大的历史机遇性。面对新常态下实施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实践难题,安康把握市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要求,坚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坚持把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作为安康绿色发展的命脉,围绕产业链统筹布局创新链、空间链,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培植核心竞争力,正着力探索富于安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他们的认识、理念与抓手,可简单概括为“五个把握”。

(一)把握“四区”叠加的全局定位和市情特征,明确发展的战略总纲、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思路

“四区”是全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给予安康的战略定位。安康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以保护生态为主要取向的“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与以加快发展为主要取向的“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相互叠加,破解这一两难课题,在两种取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必须是以生态经济为主打。在实践探索中,安康提出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战略总纲和“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明确要求聚焦生态经济,把“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引领性、决定性、支撑性作用有效发挥”作为结构调整的标志,把“产业发展向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牵引,并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操作性强的生态经济制度体系设计,引导、规范和约束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实践,力促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从而在战略层面明确了安康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目标定位,意义重大而深远:“西北”是空间概念、是横向比较思维,体现了安康追赶超越的新定位,回答了“安康在什么范围内追赶超越”的问题;“生态经济”是关键词,是核心理念和本质规定,突出了探索生态富民安康道路的价值取向,回答了“安康靠什么追赶超越”的问题;“强市”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的总体要求,彰显了不甘落后、自加压力、扬长补短、争先创优的精神状态,回答了“安康追赶超越的目标定位是什么”的问题。

(二)把握“四化”叠合、工业滞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动力转化的根本举措

安康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四化”叠合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之中,其中基础性、根本性、主导性、全局性且不可逾越的深刻历史变动是工业化;安康工业化正处在中期初级阶段,大大滞后于全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和基础上,安康要在短期内实现三产超过二产的结构调整目标,是不切实际和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只有改变安康产业链条分工中大多数仍然处在原料和初级加工等低端环节,在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充分挖掘生态经济附加值的同时,才能为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大发展,进而为安康第三产业质的飞跃积蓄条件。为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安康明确了“优先”“提升”“加快”的战略选择,即:优先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推进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提升发展支柱产业,促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等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医养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绿色金融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安康着力特色经济壮大和内生能力增强,既做到了每年发展有增量、每年结构有优化,又做到了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治理。

(三)把握资源优势凸显与交通“瓶颈”打破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走开放发展之路

安康属于陕西资源相对富集区域,尤其是生态环境、森林资源、水资源、富硒资源、生物资源等,在陕西乃至西北都具有领先优势;安康的产业经济具有突出的资源依托型特点,群众增收也与优势资源开发直接密切相关,“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是安康经典的产业组织方式。但由于交通“瓶颈”的根本制约,地处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几何中心实际上成为了“边缘化”中心。“十一五”以来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和内外通达化水平的提高,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步确立,安康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走上了开放发展之路。近些年来,安康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更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京津一体化战略的水资源重要涵养区。安康基于这种新的发展契机,提出“突出开放引领,打造陕西向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理念,呈现出扩大开放链接大市场、催化生态友好型产业迅速崛起,招商引资补齐要素短板、加速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的双重效应。尤其是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安康建成休闲养生的“秦巴明珠”的新定位,推动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与富硒食品、中药材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健康产业链,已经成为安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和打造生态经济新增长极的底蕴。(www.xing528.com)

(四)把握“培育”与“转型”叠合并进的产业发展特征,坚持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和模式创新“三措”并举破解实践难题

安康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不同,处在培育壮大与转型升级双重叠合阶段。从自身发展的逻辑看,安康正处在培育壮大的爬坡阶段,别人通过“腾笼换鸟”化解产能过剩,安康却是“笼”小“鸟”少,“去产能”压力较小,培育壮大任务艰巨;从新常态下发展的要求看,安康也同样处在调整、转型、升级阶段,因为在市场形势变化、需求结构升级、动力转换的背景下,你不“调”“转”“升”,生存都有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基于这种情况,安康的选择就是量的扩张、质的提升、模式创新三措并举,破解产业发展实践难题,力求走出一条在培育、壮大中调整、转型、升级,在调整、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的“叠合式”发展路子。

同时,针对安康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组织形式落后的问题,在转变方式上着力:一是通过转变产业组织方式,从科技、资金、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上培育竞争优势,2016年专利授权量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二是通过转变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提出并破解新常态下领导经济工作的“三个不适应”问题,即“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深刻变化不适应;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适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发展不适应”,把全市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生态经济发展上来,形成了产业提质升级的软实力。

(五)把握生态优势凸显与大众旅游兴起的战略态势,推进全域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安康生态优势日益凸显、生态吸引力不断增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显著提升;同时,伴随着当代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大众旅游浪潮迅速兴起。把握这一战略态势,安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兴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强力引擎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全域旅游为突破口,明确了融合特色农业、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着力建设“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任务,把城镇化进程与全域旅游融合起来,并通过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