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项新技术推动研发进步

三项新技术推动研发进步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榆林兰炭企业研发了小粒煤干馏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托焦板与排焦口之间形成兰炭堆,在每个排焦口两侧形成约3.6 m×0.2 m的条形堆。炉内的兰炭经水雾熄焦系统进入出焦平皮带输送机,经斜皮带运输机送入筛分室,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产品分级。

三项新技术推动研发进步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为了加快榆林兰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榆林兰炭企业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平台,对榆林煤采用内热式直立炉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研发和提升。在此仅对涉及内热式直立炉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和改造项目列入表2-3中。

表2-3 榆林内热式直立炉工艺技术研发和改造项目

续表

榆林市兰炭产业转型升级专家委员会经过对表2-3中的项目现场考察、验收和充分论证及评估后认为:小粒煤干馏、水雾熄焦和兰炭余热利用等三项技术,经生产实践验证,其技术具有成熟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后,对榆林兰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1.2.1 小粒煤干馏技术

在原煤的开采(机采)和洗选过程中,块煤(30~80 mm)约占25%,粒煤(6~30 mm)约占55%,其余为小于6 mm的末煤。但在煤热解生产兰炭、煤焦油煤气工艺中,普遍采用的内热式直立炉只能选用块煤为原料。为此,榆林兰炭企业研发了小粒煤干馏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由于小粒煤比块煤价格低,因此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炉型结构特点。

小粒煤炉的结构如图2-9所示。由图2-9可知,小粒煤炉顶部是煤气出口以及荒煤气集气管,集气管下部连接若干个集气罩3,集气罩3为倒置的漏斗型。进料口均匀分布在炉顶并和炉底的炭化室T一一对应,炉底均匀分布着若干炭化室T,燃烧室R和炭化室T一一间隔相邻。在燃烧室R顶部有两层火孔8和10,燃烧室R的顶部成多级倒阶梯的形状,使得相邻的两个燃烧室R的顶部距离减小。两层火孔分别隐藏在阶梯下,如此一来,小粒煤就无法进入火孔4,无法堵塞火孔,保证高温气体顺利进入煤层内。煤堆积在炭化室T内,燃烧室R内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从火孔4进入煤层。由于燃烧室R顶部为倒阶梯形,相邻两火孔的距离缩短,使高温气体在煤层中的传输距离缩短,气阻压力降也避免了高温气体由于煤层堆积密度大、孔隙率小在煤层中的停留时间延长而出现局部过热,以及离火孔较远的煤层由于接触不到高温气体生成生焦的现象。炭化室T的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干馏生成兰炭,生成的挥发分、水分和荒煤气通过集气罩2进入集气管。生成的兰炭通过炭化室T底端的排焦口进入水熄焦大槽熄焦降温后成为兰炭成品。煤炭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被加工成合格的兰炭。

图2-9 小粒煤炉(倒阶梯形直立内热室腹炭化炉)结构图

1-炉顶6~20 mm碎煤入口;2-炉墙;3-集气罩;4-燃烧火孔;5-排渣口;6-水熄焦大槽;7-小粒煤向下运动密实区;8-第一层火孔口;9-燃烧室R;10-第二层火孔口;11-小粒煤松散炭化区;12-煤气出口

炭化室呈上窄下宽的形状结构,即墙体分为两个倒阶梯:第一个阶梯间,炭化室T宽度约470 mm;第二个阶梯间宽度530 mm,下部宽度590 mm。两层火孔分别隐蔽在两层倒阶梯下,不易被小粒煤堵塞,保证高温气体能够顺畅地流向炭化室的煤层,与此同时由于从下到上两个相邻燃烧室的火孔距离不断缩短,减少了高温气体在煤层中水平方向的穿透距离、减少了压降,使得高温气体能够充分均匀地穿越煤层,从而使得煤层的温度场分布均匀,杜绝了气体短路、断路现象,保证了兰炭的质量,提高了兰炭炉的原料选择性。

(2)生产工艺流程。

小粒煤干馏生产工艺流程如图2-10所示。

图2-10 小粒煤炉工艺流程

1-受煤坑;2-转运站;3-筛分室;4-皮带机;5-粉煤仓;6-内热式干馏炉;7-气液分离器;8-文氏塔;9-旋流板塔;10-电捕焦油器;11-煤气风机;12-循环氨水槽;13-剩余氨水槽;14-螺旋板换热器;15-循环氨水泵;16-剩余氨水泵;17-污水处理站;18-中水回用泵;19-焦油氨水分离池;20-焦油中间槽;21-焦油贮槽;22-熄兰炭大槽;23-空气风机;24-兰炭1仓;25-兰炭2仓;26-兰炭皮带机;27-闸一;28-闸二;29-循环氨水;30-回炉煤气

1)备煤系统。

原煤经受煤、筛分,大于6 mm经皮带运输机送至煤仓,再由煤仓下的皮带输送机分别送至各单炉的中间煤仓,然后通过液压阀定期送入炉内进行干馏。小于6 mm原煤通过皮带送至粉煤仓。

2)干馏系统。

原煤送至炉内经过干燥、干馏、冷却熄焦(水雾熄焦),然后出炉完成干馏过程。干馏热源由煤气配空气在水平火道不完全燃烧的热载气体[煤气/空气体积比为(1.6~1.7)∶1]通过火孔进入炉内干馏段对煤干馏供热,煤干馏后煤气经炉顶集气罩进入煤气净化系统;干馏兰炭由炉底排焦箱通过水雾熄焦后排出炉外。

3)煤气净化系统。

由吸气罩吸出的荒煤气约65~75℃,经上升管、文氏塔、旋流板塔的循环氨水喷淋,煤气温度降至38℃左右,再进电捕焦油器。焦油、氨水均进入焦油/氨水分离池(热环池)。经分离后的焦油由泵送至焦油罐;氨水由泵送至氨水池,经泵送至上述装置喷淋荒煤气;剩余氨水进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中水回用,用作水雾熄焦用水,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4)水雾熄焦系统。

兰炭的水雾熄焦装置由熄焦大槽、托焦板、排焦杆、喷水管、埋刮板机、第一料仓及开关、第二料仓及开关闸组成。托焦板与排焦口之间形成兰炭堆,在每个排焦口两侧形成约3.6 m×0.2 m的条形堆。在条形堆两侧上端,分别安装喷水管两条,间断向热兰炭喷水,并产生蒸汽来熄焦。喷水调节装置由自控装置调控喷水时间、喷水量,达到既熄焦又节约用水

熄灭的兰炭由推焦机均匀推入大槽底部,再由刮板机卸入第一料仓。打开第一开关,兰炭落入第二料仓。打开第二开关,兰炭落入皮带机,送至筛储,再送到兰炭堆场。

整个系统全部密闭,保证大槽压力与炉内压力平衡,根据炉内压力数据,自动调整大槽上部调压阀。

5)兰炭筛储系统。

炉内的兰炭经水雾熄焦系统进入出焦平皮带输送机,经斜皮带运输机送入筛分室,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产品分级。一般为大于10 mm,5~10 mm,小于5 mm三级规格,然后用皮带运输机送至堆场。

(3)工艺技术特点。

小粒煤干馏工艺技术主要特点如下:

1)炉体高度适当降低,由8.2 m降到7.2 m,炭化室宽度上小下大锥体形,火孔砖为隐蔽式。

2)吸气罩下降一定高度,以利荒煤气吸出。

3)加煤孔口增加,由4个增加到6个,设液压阀加料,使下料均匀并密封。

4)排焦箱取消冷却水夹套,改为钢纤维耐火浇注料,减少循环水系统,利于节能、节水,同时消除因水套堵塞而爆炸的隐患。

5)高温兰炭采用水雾熄焦技术,节水40%、节省消耗烘干煤气42 m3/t兰炭,同时消除水捞焦的污染源,有利环保。(www.xing528.com)

6)干馏温度低,可使兰炭产量提高10%~12%,焦油回收率可达到90%(提高了5%),其中轻油占总量的15%~19%。

7)炉顶温度低,为约65~75℃,有利于焦油产率。

8)单炉产量进一步由10×104 t/a扩大到15×104 t/a。

近年来,小粒煤炉已在榆林地区成功推广应用,其工艺参数比较分析见表2-4。

表2-4 工艺参数比较分析(神木某厂测定数据)

2.1.2.2 水雾熄焦技术

在我国兰炭生产企业的内热式直立炉工艺中,多年来普遍采用湿法熄焦(水捞焦),该技术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水捞焦装置为长9 m、宽2.8 m、高1 m的水封式熄焦槽,配套一套烘干床。干馏炉内约550℃左右的灼热兰炭经推焦机推入盛满熄焦水的熄焦槽内,熄灭并冷却后通过刮板输送机经烘干床烘干后送至兰炭仓,筛分后运出。

水捞焦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1)熄焦过程是用水直接熄焦,要消耗大量的水分,经测算每湿熄1 t兰炭要消耗约0.2 t熄焦水。

(2)水捞焦产生的大量蒸汽直接排入大气,高温兰炭的显热也随着蒸汽的排放被浪费掉。每产1 t兰炭消耗的热量约为2.21~2.35 GJ,其中水捞焦浪费的热量为1.05 GJ,约占总消耗热量的45%。

(3)从炭化室推出的兰炭,温度为550℃左右,水捞焦时高温兰炭在水中急剧冷却,兰炭内部结构产生很大的热应力,网状裂纹较多,气孔率很高,因此其转鼓强度较低,且容易碎裂成小块。

(4)水捞焦时高温兰炭在水中冷却,冷却后的湿兰炭需要加热烘干,浪费了大量的煤气。

(5)水捞焦过程中,高温兰炭与水接触产生大量的酚、氰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等有害物质,随熄焦产生的蒸汽自由排放,严重腐蚀周围设备并污染大气。

为了在兰炭内热式直立炉生产过程中实现节水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榆林兰炭企业对水雾熄焦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水雾熄焦技术后,可节能10%,理论水耗可降低30%以上,成品兰炭携带水可降低到5%以下,兰炭收率将提高2.3%左右。如果计算用户的运输成本、节能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更为明显。另外,水雾熄焦可以改善和提高兰炭产品品质,带来额外的收益。

专利CN 203440300 U中对水雾熄焦设备做了描述(图2-11)。该设备排焦口1的下部设托焦板2,在托焦板2上方设有推焦杆4,托焦板2下方设有熄焦大槽6,熄焦大槽6底部有埋刮板机7。排焦口1上部设有排焦箱3,此排焦箱长3±0.1 m,宽0.5±0.1 m,高1±0.1 m。在排焦箱3上端两侧各设一根多孔喷水管5,喷水量大小由闸阀控制。

由干馏炉底部排出的高温兰炭,从上至下进入排焦箱3,将喷水管喷入的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持续熄灭在排焦箱3内的兰炭。熄灭后的兰炭向下运动至排焦口1时,被安装在托焦板2上的推焦杆4推离托焦板2,落入埋刮板机7中;继而埋刮板机7将兰炭输送至第一兰炭仓8,随后通过第一兰炭仓开关9进入第二兰炭仓10;第二兰炭仓10装满后,关闭第一兰炭仓开关9,第二兰炭仓10与埋刮板机7壳体隔开封闭,以保持炉内压力稳定;约40 min后,打开第二开关11,将兰炭放入皮带输送机12运出。关闭第二开关11,打开第一开关9,重复上述流程。

图2-11 水雾熄焦设备

1-排焦口;2-托焦板;3-排焦箱;4-推焦板;5-喷水管;6-熄焦大槽;7-埋刮板机;8-第一兰炭仓;9-第一兰炭仓开关;10-第二兰炭仓;11-第二兰炭仓开关;12-皮带运送机

按单炉7.5×104 t/a兰炭计,水雾熄焦与水捞焦技术能耗对比,见表2-5。

表2-5 水雾熄焦与水捞焦技术能耗对比

注:煤气按0.05元/Nm3计算,工业水按6元/t,电按0.5元/(kW·h)计算,年节约112.85万元。

2.1.2.3 兰炭余热利用技术

多年来,在榆林兰炭的生产过程中,由干馏段产出的高温兰炭,其热量一直未被利用。为了使兰炭的余热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提高其经济效益,榆林兰炭企业引进消化水雾熄焦技术。经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该技术已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兰炭余热回收装置,由换热器和汽液分离器组成,其换热器为立排多通道管状结构(图2-12),脱盐水在换热器管内,与管外的高温兰炭(约650℃)换热后,被加热汽化,然后进入汽液分离器(汽包,图2-13),由汽液分离器分离出0.7 MPa的饱和蒸汽,该蒸汽可外供使用。高温兰炭经换热器冷却后,可由650℃降温到200℃,然后再进入水雾熄焦装置。

图2-12 立排多通道管状换热器外形结构

图2-13 汽液分离器(汽包)外形结构(平台上方)

兰炭余热利用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1)每吨兰炭余热可生产饱和蒸汽0.2 t,明显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饱和蒸汽压力为0.7 MPa,可供厂内自用;

(3)可使水雾熄焦装置兰炭的入口温度由650℃降低到200℃,并使水雾熄焦的用水量减少60%以上。

生产实践证明,在兰炭生产工艺中,采用兰炭余热回收装置,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易行、投资低、技术可靠等特点,将其推广应用,对提高榆林兰炭产业的能量利用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