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均衡对策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均衡对策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站在改革前沿的长江经济带,今后,应继续站在新时代的最前沿,更好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发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协调性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彻底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以此实现高质量的目标。二是协调性均衡推动科创资源的区域统筹。四是协调性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均衡对策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作为站在改革前沿的长江经济带,今后,应继续站在新时代的最前沿,更好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发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协调性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彻底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以此实现高质量的目标。努力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一是协调性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首先,要促进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长江沿线各地区的环境容量,推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从健全生态环保法制硬性约束机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长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一体化环保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流域整体利益包容吸纳利益碎片,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其次,要推动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金融杠杆,制订并实施绿色发展计划,引导全流域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优化沿江产业结构;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带动私有资本投入绿色经济;完善复合多式联运交通系统,加快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推动三大城市群错位发展的战略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推动城市群之间由竞争变竞合,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生态体系,展现长江中游“两型”社会建设生态示范,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二是协调性均衡推动科创资源的区域统筹。首先,要建立完善联动合作机制,提升协调创新效率。要充分发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引领作用,构建跨区域创新合作联盟;共同营造重点领域跨省跨学科跨部门协同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创新人才域内域外合理流动,推广协同技术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技术联盟、共建产业基地等多种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沿江地区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搭建成果转化等服务科技创新的各类平台,形成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支撑有力、服务精准的集成平台。其次,在重要节点布局世界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智库。《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打造1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此,要在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按照分层次网络化布局和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原则,逐步构建覆盖全流域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瞄准新产业革命中诞生的诸如3D打印、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与大数据、航空航天等高精尖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支撑,以此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创新效率。

三是协调性均衡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加快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与地方保护主义,加快互联互通,发展江海联运,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区域协调的交通网络为基础,提高基础投资的规模效应,推进长江经济带内产业有序转移、产业链对接和要素自由流动,支持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战略合作的方式,发挥产业衔接和生产要素结构的互补效应,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以此提高各种要素的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其次,要推进沿江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重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研发入手,依靠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资本化和市场化的有效载体与途径,倒逼沿江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强沿线省市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方面的协同发展,协同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协同推进全流域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依托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城市群之间的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以此实现沿江省区市共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www.xing528.com)

四是协调性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首先,加快自贸区建设。自贸区通过各项制度改革实现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是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载体与平台。要发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与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5个自贸区重叠结合的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理顺自贸区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以现代服务业开放为主导方向,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公共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等生产性服务领域以及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支持发展海外人才离岸基地与创新平台。在提升自贸区功能的同时积极打造自贸港,分阶段逐步实现价值链全覆盖式监管改革,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其次,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衔接,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畅通国际通道,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在加快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与港航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打造若干无水港;从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职能衔接、灵活管理五个方面着力,深入推进长江大通关体制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化和无差别化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

(作者:冯俊,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成长春,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智库首席专家,教授,博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