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学话语权及体系的探讨

中国经济学话语权及体系的探讨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问题实质上是谈国家利益问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无法保证。因此,正像工业要有独立的体系才不受制于人,中国经济学也要有话语权和独立体系。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代表了对中国有利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范式,它是建立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由此,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需要就跃然而出。

中国经济学话语权及体系的探讨

经济学的本质是分析和解决利益矛盾的实用性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亦不例外。而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群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群体所认识的过程。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问题实质上是谈国家利益问题。权衡(2006)认为,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经济地位决定了其基本上掌控经济学的话语权,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经济学思想。目前,国际视野中经济学研究的世界中心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基本上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从一个侧面验明了这一现状。[24]周文、孙懿(2011)指出,随着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地位今非昔比,相应的国家利益也随之改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无法保证。[25]

不同时期的经济学主导理论实质上反映的是主导经济学话语权国家的利益。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同样要体现中国利益。在发达国家主导经济话语权的情况下,中国在全球化国际分工链条中的弱势地位就不易摆脱。因此,正像工业要有独立的体系才不受制于人,中国经济学也要有话语权和独立体系。众所周知,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出现奇迹,以每年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增长,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中国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基础上的,指导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在全球中的地位与经济总量在全球中的地位不相称。权衡(2006)认为,中国经济学成长和发展的轨迹似乎并未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强势发展呈现同步。[26]也就是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应该承担历史重任,继续大胆创新发展。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相比欧美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正处在转轨的重要阶段,前面也说过,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基于已有的历史经验,我们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第二,按照王文华(2008)的观点,西方经济学与苏联模式糅合的各个基本命题几乎都遇到了困难,如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价值决定问题等,都不能解释和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同时,我国经济学的发展还受到西方经济学在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上的冲击。[27]因此,就目前世界经济中心向太平洋东岸及亚洲地区转移的趋势,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都是由产生这个体系的时代的现实情况和现实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代表了对中国有利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范式,它是建立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周文,孙懿(2011)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在全球化加深的趋势中日益下降,主流经济理论在原先固有范式下,必定要向保护主义的方向发展。中国崛起这一突变性的现实因素,在旧的范式之下,必定会被重新卷入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有利的循环之中。因此,必须构建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及政策范式,解释中国崛起的现实,并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由此,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需要就跃然而出。[28](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