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公有制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社会公有制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完全的全社会公有制就将成为现实。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未来成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种把现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下存在商品关系,作为论证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均存在商品关系的理由,是没有说服力的。

社会公有制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都把资本主义社会称为商品生产的社会,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称为以直接的产品生产和直接的产品分配为特征的社会。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把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视为是没有商品交换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就是个人交换的死刑”[26]。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也说:“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人民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27]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28]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点,也表现在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著作中。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交换的形式是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制的实现。“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29]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之间就通行着无偿的活动交换与直接的产品分配;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特别是存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就决定了生产者之间的等价的商品交换。如前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社会主义是高度发达的与成熟的社会主义,它在所有制上是表现为成熟的全社会公有制,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既不存在个人的占有关系,也不存在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占有关系,全民所有制企业也不存在任何产品局部占有关系,而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的全社会公共占有。这种全社会占有关系使各个生产单位(联合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局部利益的矛盾,从而使商品等价交换的基础最终归于消灭。在那里,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的发达的活动交换就将表现为无偿的产品交换。可见,真正的商品生产与以货币来进行的交换的消失,乃是以成熟的全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特征;商品交换为产品交换所取代,乃是单一的成熟的全社会公有制在交换关系中的必然表现。

固然,马克思、恩格斯不曾估计到社会主义社会还要经历一个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却不能由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还在生产与交换领域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从而否认马克思关于不存在商品关系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的意义。因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还要表现为广泛的商品关系,联合生产者之间还要在等价基础上互相交换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还要表现为价值,这正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我们不难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个体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再存在,而且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品局部占有因素与局部经济利益也将会消失,从而企业间的产品等价交换也将不再存在。那时,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完全的全社会公有制就将成为现实。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成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商品交换的消亡联系起来,也就是把成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同直接的产品生产与直接的产品分配联系起来,由此来揭示成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曾设想了这样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的模式:

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直接的产品生产——直接的产品分配[30]

或者另一个更完全的模式:

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直接的产品生产——非商品性的活动交换——直接的按劳分配——社会产品的共同消费

这个十分简括的模式,揭示了以生产资料全社会公共占有制为基础的、摆脱了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诸关系的基本特征,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高度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差别。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未来成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种把现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下存在商品关系,作为论证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均存在商品关系的理由,是没有说服力的。至于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简单地说成是经不起实践检验和过时的论点更是十分错误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31~8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18~319页。

[3]《卡尔·马克思》,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99页。

[4]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7页。

[5]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页。

[6]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5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1页。

[9]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32页。(www.xing528.com)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32页。

[14]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1页。

[15]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32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页。

[1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73页。

[1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98页。

[1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20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94页。

[21]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19页。

[2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9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6页。

[2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7页。

[2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3页。

[26]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16页。

[27]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1页。

[2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页。

[2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2页。

[30]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95~96页;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页;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48、3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