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州县致贫原因的综合分析

龙州县致贫原因的综合分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俗话所说的“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龙州县农村贫困的致贫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可见,长期以来县域投资环境不佳,缺少能撬动县域发展的大投资项目,是龙州县贫困的历史原因。由此来看,龙州县的财政收入水平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据2015年龙州县精准识别时的调查统计,龙州县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可以概括为“四缺两因”,这实际上反映出贫困人口生计资本的不足。

龙州县致贫原因的综合分析

正如俗话所说的“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龙州县农村贫困的致贫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处边境一线,投资环境先天不足。龙州县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达180千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了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长期处于战争或备战的前沿。“内地搞开放,边境在打仗;内地奔小康,边境在站岗”,这句民谣反映出龙州县的县域特征。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按当时的贫困标准,龙州全县24万人中贫困人口就有18万。可见,长期以来县域投资环境不佳,缺少能撬动县域发展的大投资项目,是龙州县贫困的历史原因。

二是财政收入水平低,保民生投入的外部依赖性强。龙州县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石漠化片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总量总体较小,加之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少,基本上就是“吃饭财政”,能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十分有限,要脱贫致富还得靠国家财力的大力支持,民生投入的外部依赖性是导致龙州县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图2-2来看,2015年龙州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虽然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水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75%,但从人均财政收入来看,龙州县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水平的58.18%、全国平均水平的22.21%,这是由龙州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2015年,龙州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4.6∶39.5∶35.9,农业占比过大,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财政收入来源渠道狭窄。由此来看,龙州县的财政收入水平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图2-2 2015年龙州县人均GDP、财政收入与全国及广西的比较

三是部分村屯自然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龙州县地处石漠化山区,村屯不仅耕地面积少,而且常常干旱缺水,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底子薄,农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种植玉米、黄豆等传统作物为主,群众发展生产困难,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贫困村屯的生产发展。对生活在“不宜人居住”地方的人口,不得不采取易地搬迁的扶贫举措,按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就达3498户11881人(包括2014—2015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606户21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84户10781人,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314户1100人。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乡村的发展。据统计,2015年龙州县农村中,尚有1008个自然村屯(其中20户以上自然屯938个)未通硬化路,大多数村屯基本上是“晴天通、雨天阻”的泥巴路。同时,在5万多贫困人口中,饮水困难的有4715户17475人;生活用电困难的有4861户17993人。脆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www.xing528.com)

五是生计资本不足,贫困的内生性较强。如果说上述四个方面是导致贫困人口致贫的外部原因,生计资本不足则是导致其致贫的内部因素。据2015年龙州县精准识别时的调查统计,龙州县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可以概括为“四缺两因”,这实际上反映出贫困人口生计资本的不足。从图2-3可知,有66.70%的农户认为,资金不足是其致贫的主要因素,位居致贫因素的第一位。从发展经济学理论来看,“一个家庭为什么穷?就是因为他穷”,收入水平不高、储蓄率低下是其主要特征,但这应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不足位居第二,其中认为缺技术的占到43.5%,劳动力不足和因病分别占28.40%和26.70%;认为自然资本不足(缺土地)的,也占到33.10%。应该看到,因病致贫占到26.70%,也就是四分之一以上,这一比例是较高的。贫困户中一旦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会因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债台高筑,有的虽然脱了贫也会因此而返贫,可见人力资本在导致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因素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图2-3 龙州县贫困人口生计资本状况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1-12/01/content_2008462.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