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机械行业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工程机械行业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少数学者对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卓构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发展的“M2M”模型。另外,还有部分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与工程机械行业案例分析的进一步验证表明,FDI容易制约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

工程机械行业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首先,少数学者对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卓(2012)构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发展的“M2M”模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市场关系可以解构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每个市场内又包括四种关系:横向竞争关系、横向合作关系、纵向配套关系及纵向反配套关系。龙头企业的内外部“两个市场”和“八种关系”,构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枢纽”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互动关系,从而产生了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四种内在力量:配套支持力量、集群竞争力量、市场品牌力量及反配套锁定力量。因此将龙头企业集群内外的“两个市场”“八种关系”“四种力量”,概括为龙头企业的“M2M”模型(如图5.1所示)。熊曦(2013)则结合区域品牌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品牌的形成机理,认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品牌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区域产业的基础支撑与品牌内涵的积淀,其中支撑产业的基础是拥有一些规模化的企业和雄厚的企业技术研发力量,而品牌内涵主要体现在产品品牌之上,尤其是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拥有的三大企业品牌和三大企业不同的特色产品研发方向。因此,可以认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品牌的形成是建立在强有力的企业品牌基础之上。

图5.1 基于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的“M2M”模型

资料来源:刘卓. 基于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发展策略研究[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www.xing528.com)

其次,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其中有很多研究是围绕融资租赁这个问题展开的,比如孙建波和王建国(2010)研究了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租赁类型少、租赁量少、租赁企业规模小、法制程度低、客户范围窄、管理滞后和缺位等,并从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强化客户关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权江辉(2010)也分析了工程机械融资租赁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融资租赁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模式。郑贤玲(2013)则反过来分析了融资租赁没有促成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企业追求销售规模,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过分依赖新产品销售,导致存量市场积压;融资租赁隔离了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亲密”沟通。霍久真(2014)以徐工集团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工程机械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从建立项目事前风险评估体系、建立融资租赁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工程机械行业中代理商的转型问题,比如荣巨峰和蔺建成(2008)认为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渠道中,代理商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制造商包括代理商自己都一直在代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盲目和短视,并且没有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地调整和改进,进一步他们从代理商经营范围、经营重点、经营思想、经营区域和经营手段五个方面对工程机械行业代理商经营模式的转变指出了一些方向。孙兆宏(2013)认为互联网改变了工程机械行业原有的价值链形态,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促使客户需求提前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工程机械代理商应从两方面加速转型:线上,通过与客户的深度互动,取得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信息;线下,通过客户驱动的方式对供应链进行重构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比如,韩晶(2009)认为装备制造业中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掌握着关键模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是模块制造商,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从属于跨国公司。模块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受制于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势力和自身创新体系的欠缺。为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主要在于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优化。刘晓军(2009)认为在技术体系迅速膨胀和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创新理论的国际化配套模式成为技术集成的有效模式。然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并对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国际化配套模式的机理、流程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国际化配套模式既能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技术决策权,又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也易于满足装备品定制化的特点。王乃静(2007)指出,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是中国提出的三种自主创新模式之一,它也是日、韩等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成功途径。而中国技术的引进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重点分析总结了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有效路径。周威(2014)则利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R&D投入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研发投入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仍然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推动,其中资本的作用最大,研发投入对产出增加的作用小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陈爱贞和刘志彪(2008)从产业链与价值链双重视角,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生产者服务投入与下游市场需求对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上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FDI企业对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双重制约机制。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与工程机械行业案例分析的进一步验证表明,FDI容易制约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

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对影响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其他因素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环境管理、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文化建设、金融支持、品牌发展、国际化等。具体研究如下:关凡(2012)认为企业环境管理[3]思想是现代企业最应该具有的管理思想之一,面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除了从产品生产技术上进行突破,企业环境管理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尽快完成转型,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高建新、刘伟和李翔(2005)认为产品结构调整是企业保持创新特征并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结构调整的分析框架和流程;王砚华、冯秀焕和崔保运(2013)以山推股份为案例,从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坚持文化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李媛(2014)以徐州为例,调查了15家银行、50家企业,研究了金融支持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具体包括对优质企业提供支持、对企业研发和技改项目提供支持、对产业链上游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对企业调整产品种类提供支持、对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提供支持。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最后提出加强银企沟通、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等建议;郑国伟(2012)认为进口产品是用户的实际需求,也反映了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存在的差距。因此要对进口产品进行仔细分析,从中选择进口量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并考虑适应用户个性化、专用化要求等因素,从本企业的条件出发,研制攻关,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熊曦(2013)研究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品牌的形成机理,并对区域品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要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在产品品牌培育方面尤其要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打造。在企业品牌资产方面尤其要重视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争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努力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徐雨森、徐娜娜和逯垚迪(2014)基于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了影响后发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包括“国家特定优势”“产业特定优势”“企业特定优势”三重综合因素在内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国家特定优势”作为国际化的催化因素,通过作用于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来间接或直接影响后发企业的快速国际化;企业家国际认知及国际化战略是直接影响快速国际化实现的内在因素。最后指出,“国家特定优势”和“产业特定优势”这些外在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在国际市场地位的稳固最终还是依赖于内在因素的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