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革行业,科技经纬:切中时代的发展脉搏

皮革行业,科技经纬:切中时代的发展脉搏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读者,我为自己钟爱的刊物开设“科技经纬”栏目这一举措而喝彩!时下,皮革行业正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广大行业同仁在回顾过去、着眼今天、展望未来的同时,有待对共同事业与自我人生作一次战略审视与理性思考,而从“科技经纬”栏目中也许会得到某些启迪,会引起更多联想。我们期待着“科技经纬”栏目有更多的杰出人物涌现。

皮革行业,科技经纬:切中时代的发展脉搏

《中国皮革》杂志自1972年创刊以来,从《皮革科技动态》易名《皮革科技》,再定格为《中国皮革》,30多年的演绎,陪伴着行业科技工作者迎来了黎明朝霞,送走了风雨黄昏,诠释中国皮革行业近半个世纪来的巨大变化,她为行业所作的奉献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她是一位行业科技工作者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每当我收读《中国皮革》之时,就像迎接一位焕然一新的老朋友那样,惊喜莫名。闻着她悠悠的油墨余香,看着她淡淡的迷人风姿,不由我忘乎一切地扑进她那丰富多彩的怀抱。

2005年初,《中国皮革》杂志尝试改版,其“技术刊”所新辟的《科技经纬》栏目又使人感到焕然一新,再次为之惊喜。该栏目以独家采访的问答形式与耐人寻味的对话风格,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深度,反映了皮革实业界知名人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创新制革工艺、推动科技进步、开发皮革新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所获得的科技成就和业绩建树。每每读之,浮想联翩,令人为之欢欣、为之感动、为之振奋。“科技经纬”栏目的开设,为行业科技人员广泛交流、心灵沟通搭建了新的平台,不言而喻,这分明有利于披露经典的创新技术、推广先进的实践经验、提升行业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栏目所挖掘出的若干科技创新的亮点和某些鲜为人知侧面,更丰富了《中国皮革》杂志的科技含量,更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作为一名读者,我为自己钟爱的刊物开设“科技经纬”栏目这一举措而喝彩!

已见诸于“科技经纬”栏目的6位被采访人物,堪称中国皮革科技界和实业界的风云人物。他(她)们中,有年逾古稀、毕生从事皮革事业、亲身经历“产、学、研”职业生涯的老前辈;有为科研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并以自己姓名命名皮革研究所的创业者;有为皮革科技事业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卓越的皮革科技功臣;有我国皮革科技界的著名的学者、社会活动家,承前启后演绎皮革世家的传奇式人物;有制革实业界比翼双飞毕其功于皮革的建业功臣。面对这6位皮革科技界和实业界的“先导”“精英”和“功臣”,面对他(她)们所作出的成就、业绩和奉献,我深深地感到震撼、感到激励、感到鼓舞。

笔者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投身于皮革行业的一名新兵,亲眼目睹了皮革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正在实施的“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由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的跨越。我在近30的皮革生涯中,曾有幸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和教诲,往事历历在目: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攻克猪皮部位差的技术难题,我慕名来到浙江海宁请教于义老师,他的“猪皮臀部涂酶堆置,强化臀部处理技术”,当时对于突破猪皮制革的技术瓶颈成为一大亮点,后来我厂生产的猪皮服装革曾在全国评比中荣获第一,并多次评为国家银质奖;在80年代中后期,“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使得我有机会结识了王全杰教授,他的“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超弹力皮革制造”“莱卡皮革”等成果令同行刮目相看,为了推广科研成果,他不辞劳苦,辗转万里,他投身皮革的闪光亮点和执着精神,带给我许多有益的启示,将激励我和皮革界年轻人前赴后继的进取精神;在90年代初期,为了改变制革厂“脏、臭、累”的环境条件,企业正面临技术改造,我又来到白坚、张小林高工领衔的广州人民制革厂取经,人民制革厂大跨度宽敞明亮的厂房,避免生产过程往返运输的流水线布局,通风采光好,生产效率高,技术团队过硬,基础管理牢靠,成为当时国内制革厂的一面样板。至于金老、吕老,真是相见恨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资深望重,诲人不倦,是我辈的学习楷模。如果可能,我多么向往和他们成为忘年交啊!(www.xing528.com)

总之,“科技经纬”栏目形式独到,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栏目特约主持人兼采编者温祖谋先生有句诤言:“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只求事业不言生活是枯燥乏味的,而只求生活不言事业则是平庸无为的”。我想,此话颇有哲理,耐人寻味,也许是人生的真谛所在。时下,皮革行业正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广大行业同仁在回顾过去、着眼今天、展望未来的同时,有待对共同事业与自我人生作一次战略审视与理性思考,而从“科技经纬”栏目中也许会得到某些启迪,会引起更多联想。我们期待着“科技经纬”栏目有更多的杰出人物涌现。

(原载《中国皮革》2006年第1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