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制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

编制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上述的编制方法,我们编制出中国近代农村所得物价指数与所付物价指数两个指数系列,如表2所示。表2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图1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资料来源:根据表2数字绘制。

编制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

本文中,农民所得物价是指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而农民所付物价,则指的是农民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购买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时所支付的物价。可见,所得物价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关,而所付物价则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费用密切相关。

关于所用物价资料商品种类的选择,因为使用巫宝三对农业生产估计的结果作为权重,但是巫宝三估计1933年农业生产时与我们使用的资料中的农产品种类不尽相同,当年巫宝三估计全国的农业产值依据的是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的主要农产品种类,我们使用的资料中有些是地域性的农产品,因此我们的估计是只能选择两种资料都有的农产品物价资料,而不得不放弃了武进资料中关于其他商品的大量的物价记载。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平均所得物价时,只选取了白米、糯米、小麦、黄豆、豌豆和蚕豆6种商品,而放弃的物价记载则包括粳稻、元麦、棉籽油以及地价和地税等10种。计算平均所付物价时,选取了白米、糯米、小麦、大麦、黄豆、蚕豆和棉花等7种商品,放弃了其他的57种在巫宝三资料中找不到产值数量的次要商品。另外,计算加权算数平均数时,白米和糯米的权数以巫宝三资料中的稻和糯稻的1933年产值数代替。

推算中国近代农产品物价指数的过程是,第一步,分别处理我们选用的两种资料:

(1)武进农产品价格资料因为只是一个地区的资料,我们直接用巫宝三估算的产值做权重,分别计算“1894年到1932年农民所得物价”和“1910年至1932年农民所付物价”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作为各年度的农民所得和所付的平均物价。

(2)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调调查的资料的时间虽然仅跨越1933年到1939年的7年时间,但地域范围却覆盖了13省59处乡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具体的处理过程是:第一步先计算各县市各商品价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得到作为该县市农民所得和农民所付的平均物价。第二步采用简单几何平均法计算各省的平均物价,然后仍用简单几何平均法计算所有省份(即代表全国)在1933年到1939年的平均物价,包括农民所得和农民所付物价两类数据。简单几何平均法的公式如下:

式中,i = 1,2, …, n 表示各地区表示各地区t年平均价格。(www.xing528.com)

第二步,将上述两种资料所得的计算结果,即各年度平均物价资料合并,得到1894年至1939年农民所得平均物价,以及1910年到1939年的农民所付平均物价两个长序列,然后计算物价指数和绘图。这里计算出了三种物价指数:一是以1933年为基期计算农民所得物价的定基指数。二是考虑武进资料截至1932年,而农林部资料始自1933年,两种资料记载的商品种类不同,所以合并之后存在逻辑上的瑕疵。尤其是农林部调查的资料中关于农民所付物价的记载,经筛选只有“水牛或黄牛”一种商品的资料可用,这就使1932~1933两年所求之平均价格因本质不同而相去甚远,实际上不能直接合并,故分别以1932年和1933年为基期重新计算了农民所得和所付物价指数,然后再将指数合并。这样,1932年和1933年的指数都是100%。

按照上述的编制方法,我们编制出中国近代农村所得物价指数与所付物价指数两个指数系列,如表2所示。根据表2的数据,我们绘制出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图,如图1所示。

表2 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

图1 中国近代农村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表2数字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