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秦巴山区山地产业振兴的措施路径

推动秦巴山区山地产业振兴的措施路径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山地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但符合秦巴山区地形地貌特征、资源禀赋状况和生态环境要求,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秦巴山区产业振兴,需要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秦巴山区产业振兴,必须加快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推动秦巴山区山地产业振兴的措施路径

1.加大山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山地产业基础设施即山地区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总和,包括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道路、电力、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各种产业园区、农产品初加工和物流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是山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应与山地产业发展相互协调。根据秦巴山区山地产业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建设成本较高、难度较大的现状,各县市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山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按轻重缓急安排建设项目,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好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山地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应提升和优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为山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2.推动山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山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即山地区域在生产要素最优配置下的规模经营,它以土地地域分布及其地貌特征为基础,以农业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提高资产投资效益为目的,以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为标准。秦巴山区是我国最典型的山地区域,农地资源不足且分散零散,地势起伏不平且坡度较大,自然条件较差且交通不便,不适宜采取大规模经营。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山地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但符合秦巴山区地形地貌特征、资源禀赋状况和生态环境要求,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秦巴山区各县市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土地承包权流转,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和基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股份制合作制企业,增强其自我经营发展能力;推动农业技术服务创新,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3.以山地特色农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即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秦巴山区各县应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结合山地丘陵、中海拔山地实际,以茶叶中药材、畜禽、林果、食用菌魔芋等山地特色农业为基本依托,不仅应扎实延伸农业产业链的长度,向种前延伸到种子优先、苗木培育、农药化肥供应以及相配套的土地整治、园区建设等有关工程,向种后延伸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实现价值增值。而且应尽力增加农业产业链的宽度,充分发挥政府在延伸产业链中的顶层设计作用,指导专业协会、农业关联企业等行为主体,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链管理水平。还应努力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厚度,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壮大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4.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www.xing528.com)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即在特定地域内,以独特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悠久种养方式及加工工艺为基础,以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为特征,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经过长期积淀形成并被消费者所认可,为该地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及农户所共同享有的公共品牌。秦巴山区产业振兴,需要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一是确立科学的区域公共品牌推进战略,制定区域公共品牌的长远规划、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实现标准、质量和品牌的有效统一;三是立足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功能全、规模大、效益佳、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其集群效应支撑区域公共品牌;四是构建由政府做后盾、协会为主体的营销推介体系,提升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加快发展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战略重点。秦巴山区产业振兴,必须加快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一是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明确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功能定位,加快其规范性发展。二是整合农业各类扶持政策,支持优势明显、实力雄厚的涉农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通过联合合作形成品牌服务,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三是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多元互动、功能互补,形成一体化服务联合体或服务联盟,推动服务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融合发展,公益性推广服务和经营性农业服务有机结合。

6.以生态旅游业为核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业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产业,山地区域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与旅游业的结合点;旅游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通过旅游业发展,可以调整山地区域单一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秦巴山区应充分认识旅游业的属性、功能和作用,加强跨省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信息化共建共享;应以生态旅游业为核心,以“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以及文化、体育、保健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康体养生游等旅游共同品牌;应以重点旅游景点为依托,打造跨省旅游发展集群,提升产业融合的广度、深度和维度,扩大产业集群的辐射范围,带动秦巴山区旅游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产业振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