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起飞阶段探析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起飞阶段探析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已达100亿美元,其中软件部门产值占2/3,1/3为硬件部门,占GDP的2%强,总出口的14%,雇用了43万专业技术人员。印度IT公司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以班加罗尔、孟买等7大核心区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表3.6 2004—2007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各部门发展情况数据来源:NASSCOM 2004—2007历年年度报告。其次,在国内外市场表现上,占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大头的软件及服务部门出口比例不断攀升,其外生驱动主要来自日益增加的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起飞阶段探析

早在“九五”计划(1997—2001)当中,印度政府就认识到信息技术包含处理信息、统计、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在线和实时计算机应用等信息的生成、传输,计算机网络对国民经济发展日益重要,信息技术(IT)正日益成为服务业的技术基础。但是,信息技术在印度的传播尚不充分,需要采取紧急步骤建立全国信息传播网络,促使印度在未来十年成为软件超级大国。“九五”计划制定的目标是计划在2003年之前为每所中学、理工学院和大学图书馆提供计算机和INTERNET访问,提升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质量,以满足WTO-ITA条款到2003年的零关税的要求。[16]

印度决心成为全球信息革命的领跑者,在全国启动“知识运营”活动,分阶段推广IT教育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要将IT文化传播到印度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1999年,印度成立信息技术部,其后又成立内阁信息委员会,实施《信息技术法》,建议所有部委/部门预算的1%~3%专门用于支付信息技术应用,在卫生、教育、司法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影响。

世纪之交,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迎来了重大的机遇期,为应对新千年的到来,需要大量熟练人员来完成数据库千年虫纠正问题,以解决现存软件的兼容问题,美国程序员的短缺给印度公司提供了机会。印度公司利用这一机会,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服务,在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在商业软件应用如银行和工程软件方面取得了市场优势地位。印度IT企业不满足于低端增值服务,他们将业务拓展到保险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不限于为其他公司做分包商,开始直接与客户进行联系合作,投标较大的“交钥匙”工程项目。

2000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已达100亿美元,其中软件部门产值占2/3,1/3为硬件部门,占GDP的2%强,总出口的14%,雇用了43万专业技术人员。软件部门又以出口为导向,其2/3的产出来自国外市场,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在过去10年均以超过30%的幅度增长。2000年,印度软件及服务出口63亿美元,占全球软件服务市场的份额1.5%~2%,尽管印度的全球货物出口份额在1990年仅仅从0.6%增长至0.7%,但全球服务贸易份额却实现了翻番,从0.6%增长到1.2%。在IT企业规模上,1994年印度只有8家公司的软件出口额超过5亿卢比,到2000年,有75家公司的出口软件及服务产值超过5亿卢比(约1 100万美元),30家公司的出口额超过20亿卢比(约4 400万美元);在目标市场上,软件出口及服务扩展到全球102个国家,其中62%目标市场是美国和加拿大,24%是欧洲,4%是日本。在这期间,软件部门开始向价值链的上端迈进,技术日益成熟,在更多的服务和技术领域开展活动,1990年95%的软件及服务出口来自现场服务,到2000年下降为56%;研究和开发支出从1997的2.5%上升到2000年的4%强。[17]

2001年,印度颁布新的《竞争法》。在此之前,印度一直采用1969年的《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MRTP),在最初设计时,其主要目标在于防止经济权力的过度集中,以及防止垄断性、限制性和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该法不仅限制企业进入新的行业,同时也限制在已有行业里的扩张,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MRTP客观上阻止了大型商业机构进入有利可图的硬件部门。但多年的实践表明,该法案不但没有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反而导致印度经济效率的下降和有效竞争的衰退,不利于印度优势产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发展。[18]新《竞争法》的实施在实践上促进了印度进一步放松管制,为印度IT企业的兼并扩张、国际化道路打开了方便之门,印度IT公司如TCS,Tech Mahindra Limited,

Mphasis,HCL Technologies Limited,Wipro Technologies Limited,Infosys

科技有限公司得以在全球扩展业务。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初步成功振奋了印度人心,让20世纪90年代勉强接受改革的知识分子和精英对“自由化”改革的认可,印度在相对落后(特别是相比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下抓住信息化机遇,实施出口导向,由私营部门驱动,采取更为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国家更少的限制等政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被认为是可行的。在这个社会共识下,2004年,曼莫汉·辛格为推动印度国内IT市场的需求,发起了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运动;2005年,印度又颁布了《经济特区法案》,大力在全国建设经济特区。这给印度IT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利好条件。印度IT公司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以班加罗尔、孟买等7大核心区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www.xing528.com)

在信息技术产业各子部门的发展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硬件部门和软件部门之间,软件服务和软件产品之间有了进一步的分离趋向。

首先,如表3.6所示,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四个子部门(IT服务业、软件服务外包、软件产品及工程服务、硬件)[19]当中,除了硬件部门,其他三个子部门统称为软件及服务部门,软件及服务部门占整个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份额从2004年的77.3%、2005年的79.5%、2006年的81%到2007年的83%,一路攀升;硬件部门从2004年占信息技术产业总值的22.7%一路下降到2006年的17%,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硬件部门的分离在不断加速。还应注意到的是,印度硬件实质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只是在软件部门的光芒下稍显黯淡。此外,硬件和软件的国内产出之间似乎存在着稳定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市场的缓慢增长导致,这和需求约束型经济不矛盾。

表3.6 2004—2007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各部门发展情况(单位:10亿美元)

数据来源:NASSCOM 2004—2007历年年度报告
注:(1)总的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由于四舍五入,与表中四个分部门加总稍微有所差异。(2)在印度统计中,ITES-BPO通常统称为软件服务外包。

其次,在国内外市场表现上,占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大头的软件及服务部门出口比例不断攀升,其外生驱动主要来自日益增加的出口市场,从2004年的77.2%增长到2007年的78.9%,国内外市场不断分离,差异拉大。

最后,软件及服务部门内部发生变化,软件服务外包(ITES-BPO)[20]发展迅猛,2004—2007年均符合增长率且高达40.6%,软件服务和软件产品日益分离,这种分离是印度软件服务的专业化分离,一种与开发软件包截然不同的活动。软件产品和软件包在整个软件出口一揽子菜单里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其一,印度缺乏软件包产品开发所需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其二,没有大的硬件客户群,由于有限的市场规模,网络外部性效应就不能充分实现;其三,软件产品需要大量的营销支出,后起的小公司处于劣势。进入21世纪,IT服务行业增加了一系列BPO或IT应用服务(ITES)标签下的另一层面的服务类型。其中包括医疗转录,航空公司的呼叫中心业务,银行、保险以及科技公司的IT应用服务。

尽管整个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但由出口拉动的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最大的问题还是解决低附加值服务出口的问题。根据NASSCOM 2002年的报告,在全球IT服务当中,印度2001年IT专业服务只占全球份额的3.7%,产品服务为0.3%,印度的优势在于客户定制服务,未来印度信息技术产业需要向发展的多样化及向高价值服务迈进,包括更多地进入系统集成,封装软件支持和安装、加工服务以及特定市场的产品与技术设计服务。[21]除此之外,由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2008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美国削减了IT支出,这对印度信息技术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印度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还在于提高劳动力的利用和生产率,保持价格水平,提高操作效率,区域多样化策略等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