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亲战斗经历与修路岁月:珍贵的回忆

父亲战斗经历与修路岁月:珍贵的回忆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讲述那些战斗经历时,豪情仍不减当年。父亲说,从战士到一名修路工,生活上一下子安稳了很多,虽然修路架桥辛苦,但那是福泽子孙后代积德的事情。父亲说,有了这“三大件”,起码解放了肩膀,鞋也能穿得久一些。父亲说,相比炸崖石时的危险,敲打碎石虽然很费时、费力气,但已 经不算什么了。

父亲战斗经历与修路岁月:珍贵的回忆

孟玉山 王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也是我们陕西省公路局成立100周年。几十年间,陕西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作为一名老公路人,是这一历史巨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我们的父亲孟勋,今年已经87岁高龄,他打过仗,修过路、架过桥,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父亲时常给我们讲述他那平凡而又不寻常的经历:打仗、修路、养路……还拿出收藏多年的奖状、纪念章等,并详细讲述每一件荣誉的来历。这些珍贵的往事,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仍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老人家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市官亭车站东小河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读私塾,1949年被国民党军队拉壮丁到四川雅安(当时属西康省),1949年11月随所在国民党部队起义后并入解放军六十二军并参加解放西昌、西康剿匪等战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5月他服役的六十二军一八四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奔赴朝鲜战场。

入朝后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后来撤到金城一线阻击防御。1952年11月,在秋季战术反击结束后撤往谷山地区休整途中,他奉命紧急返回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父亲讲述那些战斗经历时,豪情仍不减当年。他说,上战场十分危险,但不害怕,命令一下就冲就打,眼睛都杀红了,一心只想完成任务打胜仗,每天不知有多少子弹在身边穿梭,战斗很惨烈,身边有许多战友都没有回得来,他有幸活下来,出生入死战斗了三年,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后才回到了祖国。

1955年,父亲在宝鸡被原中央交通部第五工程局招工,后来下放到陕西省公路局,当上了一名筑路工人,从此与公路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父亲说,从战士到一名修路工,生活上一下子安稳了很多,虽然修路架桥辛苦,但那是福泽子孙后代积德的事情。我们知道,父亲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份平凡而艰辛的工作。

先前几年在宝鸡架桥,工地条件异常艰苦,除仅有的混凝土搅拌机外,其他工作都要靠繁重的手工劳作来完成,日复一日地就是担土、搬砖、抬石头。虽然工作艰辛枯燥,但父亲从不叫苦喊累,一班工人中,父亲总是什么活都抢在前头干,肩膀磨烂了,手上的茧子一天天增厚了,每年都要磨破好几双鞋,但父亲却从不在意,接过母亲手中补了又补的鞋子又一头扎到工地上。他说,每天看着在他和工友们手中一天天宽展起来的路,一天天有了雏形的桥,心里总是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如期建成宝鸡金陵河桥(位于现在的宝鸡陈仓区212省道)、清姜河桥(位于省道212宝鸡至凤县方向)。由于他们踏实认真地严把建桥的每一个环节,几十年过去了,这两座桥饱经风雨,至今依然完好,每天服务于当地人民群众出行。我们偶尔从那里经过时,老人家便会指着那桥,对我们说:“看,那就是我过去修的桥,现在还行车着呢!”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自豪的笑容。

1959年,父亲随工程队调去参加西万公路建设,当年修公路主要靠锄头、铁锹和簸箕,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亲切地称之为“三大件”。父亲说,有了这“三大件”,起码解放了肩膀,鞋也能穿得久一些。那时候公路等级低,是泥结碎石路面,加工碎石尚没有用上机械,只能靠工友们自己想办法。艰苦的条件难不倒他们,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一遍遍商量,一次次试验,确定了一个十分管用的“土办法”:用绳子把人吊在崖石边的半空中,打出一个炮眼,把炸药放进炮眼里,将引线埋起来,点燃引线,把崖石炸酥,然后用钢钎将炸酥的石头撬开,将石料拉到路上,又一锤一锤敲击成颗粒状后,用木轮车拉到各路段进行铺路。(www.xing528.com)

在路边弯着腰、低着头,叮叮当当拿着锤子一点点敲打碎石,是那个年代常见的情景。父亲说,相比炸崖石时的危险,敲打碎石虽然很费时、费力气,但已 经不算什么了。为保证炸石安全有效,他和同事们每次炸石前,反复扎牢绳子,装好炸药,计算好安全距离,等所有人都疏散到安全距离外才开始操作。每当遇上“瞎炮”(火药未炸)的时候,得等候十多分钟,确信没有点燃引线,才让工友们去掏瞎炮,稍有不慎会炸死人。所幸,几年的工作都平平安安。

1978年,父亲参加西万路,也就是西安到重庆万州的公路建设后,就留在了沣峪口公路管理站下面的鸡窝子道班。道班位于秦岭山中,是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每天车流量很大。据老乡们介绍,鸡窝子名字来源于锦鸡,早先这里的锦鸡特别多,走在路上,突然就会跑出一只,站在公路上也不怕人,在村民面前高傲地走两步就咯咯地飞走了。但是现在,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多了,可是已经看不到多少锦鸡了,估计是让越来越多的大小汽车给吓跑了吧!父亲和他的工友们顾不上欣赏满山遍野的山花和秦岭山谷里云雾缭绕的美景,他们每天蹚着秦岭的露水出发,傍晚闻着清新的草甸的香味,拖着疲惫的身体下工归来。

70年代,这段公路已经铺上了沥青路面,道班上也配备了小型养护机具,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日常工作主要是清扫路面、清除路肩杂草、清理边沟,每年集中进行的路面维修用上了机械,轧石料也用上破碎机。父亲终于放弃了用了多年的锤子,每每看着高速旋转的破碎机,想起当初冒着很大风险放炸药炸崖石和用锤子一锤锤砸石头的情形时,很奇怪这个铁家伙竟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巨大的石头破成想要的大小。而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也因此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养护路段的质量和效益显著得到提高。

附近村民们每每,从正在路边忙碌的父亲身边经过时,都会亲切地和父亲打招呼,偶尔也和父亲聊点家长里短。他们总会带着感激的神情说,就是有了这条路,有了父亲他们这些人,村里娃们上学方便了,村民们生活富了,一切都好起来了。而父亲,虽然在道班中年龄最大,但他仍重活累活抢着干,新来的年轻职工不懂不会的活,他总是耐心地传帮带。深山里生活单调辛苦,他也没少对工友们的生活给予关心,工友们对他很尊敬,亲切称呼他“孟叔”。1982年,他因身体原因在省公路局苗圃退休,单位还给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

退休后,他回到河南老家,怡享晚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但精神矍铄,他依然关注念叨着奉献了一生的公路。家乡附近的修路、架桥工地总要转去看看,还时不时地找养路工人叙旧。前段时间见到父亲,他说,公路已经修到家门口,如今出门就坐车,到西安走高速坐大巴真是太方便了,想起过去修路时的肩挑手扛,现在每每看到修路养路的情景,望着工地上一辆辆装载机、压路机,看着养护工们用的扫路机、打草机,心里真高兴,美滋滋的!

每当父亲回忆自己的那段往事,我们都深深地理解,战火纷飞的日子造就了他宽厚善良的胸怀,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修路架桥的工作培育了他朴实无华的品性。作为儿女,我们一定会铭记父亲的那些往事,因为记住这些,就记住了我们的来时之路,就秉承了父亲的胸怀和品性,而且一定会将父亲这些优良传统传承给我们的儿女,儿女的儿女……

(孟玉山、王君侠,陕西省公路局职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