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121雨水集流工程决策延伸方案

探讨121雨水集流工程决策延伸方案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成功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解决广大干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之后,1995年底,省政府决定在中东部地区选择一些有代表的点,开展集雨节灌农业的试验,把利用降雨的文章做大、做深。“121雨水集流工程”开始向“集雨节灌工程”进行三个方面的延伸,即实施范围从中部地区向全省整个旱作农业区延伸,集流形式由单一的庭院集流场向公路、专用集流场等多种形式延伸,工程效益从单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向农田节水补充灌溉延伸。

探讨121雨水集流工程决策延伸方案

在成功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解决广大干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之后,1995年底,省政府决定在中东部地区选择一些有代表的点,开展集雨节灌农业的试验,把利用降雨的文章做大、做深。“121雨水集流工程”开始向“集雨节灌工程”进行三个方面的延伸,即实施范围从中部地区向全省整个旱作农业区延伸,集流形式由单一的庭院集流场向公路、专用集流场等多种形式延伸,工程效益从单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向农田节水补充灌溉延伸。

1.集雨节灌的试验示范

1996年,根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降雨量,省上选择了13个试点,确定实施旱地集雨节灌高效农业试验示范项目。根据13个实验示范区(点)1996—1997年两年的统计资料,累计示范集雨节灌面积1.439万亩,增产粮食76.1万公斤,粮食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184.8公斤增加为359.8公斤,增幅为94.7%,许多海拔高、干旱缺水的地方,因为有了水,积极调整作物结构,不能种玉米蔬菜果树的地方不仅能种,而且获得高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60元提高到1080.9元,在13个点中的9个贫困村有7个村实现脱贫。会宁罗马社试点实现户均6眼水窖,其中1眼庭院经济用窖,3眼大田作物灌溉用窖,户均9头牲畜(1头大牲畜、3头猪、5只羊),人均产粮由315公斤提高到733公斤,人均纯收入由600元提高到1026元。13个试点试验区(点)共建立科技示范户1445户,举办技术培训班200多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并带动周围村庄集雨节灌技术的推广,累计推广12.77万亩。项目实施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调节蓄积天然降水,找到了合理解决水资源时空错位的办法,实现了集雨节灌与流域水土保持有机结合。

2.集雨节灌的推广实施

在省级试验示范点的基础上,1996年又在庆阳、平凉、定西、兰州白银天水等6个地区安排部署了6个地区级整村推进综合示范点和300个县级示范推广点,基本形成了省、地、县三级的试验示范网络。在各级行政部门的精心组织下,经过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一批集雨节灌示范点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全省大规模实施集雨节灌的条件已经成熟。省委、省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结合实际,决定大力发展集雨节水灌溉,采取“试点示范,量力而行,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广”的办法,有计划地在乌鞘岭以东的10个地区(州、市),重点是庆阳、平凉、定西、天水四个地区(市),以及榆中、会宁、永靖、东乡、礼县、西和、武都等56个县(市、区)实施集雨节灌工程,建立具有甘肃特色的旱地农业模式,促进中东部地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甘肃把集雨节灌工程作为水利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列入“九五”和2010年农业发展规划,从1995年的小范围试验到1996年全省大范围示范,1997年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1997年1月,省水利厅制定《关于加快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意见》,对“九五”期间发展集雨节灌做出规划。从1997年开始,省上从以工代赈扶贫、财政、水利、农贷,以及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各类专项资金中,每年筹集1亿元左右的资金,补助集雨工程的部分材料费,支持各地发展集雨节灌。各地财政部门把发展旱作农业,集雨节灌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取“群众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办法,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作用,谁建、谁管、谁受益,调动群众大搞集雨节灌工程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集雨节灌发展步伐。199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关于199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集雨节灌,注重水窖、集流场、梯田、地膜覆盖和滴灌设施的综合配套,每年必须完成集雨节灌面积50万亩以上。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集雨节灌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采用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奖罚标准的“五统一”的管理制度。省上成立了集雨节灌领导小组编制了技术规范,制定了《甘肃省集雨节灌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各地县也相应制定了《实施意见》《施工技术要点》《水窖工程图集》《技术承包责任书》《工作人员守则》《竣工验收办法》等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文件,每年底由省上统一组织验收队伍,抽调各地区有关部门易地验收,严明验收程序,保质保量完成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任务。

发展集雨节灌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集雨节灌的积极性。广大农民都把修建水窖作为挣一份家产和重要的致富手段看待,力争早打窖、多打窖。集雨节灌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开辟了扶贫攻坚的新路径。

3.集雨节灌的成效

集雨节灌工程在全省的推广实施,解决了农业产量长期低而不稳,被动靠天的传统局面,开辟了稳产高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新途径,产生了显著的效益,加快了干旱贫困地区稳定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步伐。(www.xing528.com)

(1)集雨节灌有效解决了以粮为主的各类农作物的灌溉问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汇集的雨水用于作物补充灌溉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1997年,完成集雨节灌水窖44.66万眼,蓄水容积1826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101万亩。新打水窖46万眼,发展集雨节灌面积94.6万亩。1998年底,甘肃建成集雨节灌工程91.5万处、发展灌溉190万亩,在1999年抗旱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减少国家拉水补助费2000多万元,增加抗旱浇灌面积210万亩。在此期间,出现了像秦安县刘坪乡、通渭县景木岔、安定区郭沟川等成功利用雨水发展农业灌溉的典型。秦安县刘坪乡赤山村在山顶建设了一处2480平方米的集流场,配套建设45立方米的水窖20眼,为60亩地提供了节灌的水源。

(2)集雨节灌大大缓解了农村饮水困难

利用庭院屋顶收集雨水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的饮水问题是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步骤。1998年与1995年同期相比,全省饮水困难减少200多万人。截至1999年底,全省用于解决农村饮水的资金共10.8亿元,共建成各类工程95.09万项,其中水窖、小电井等分散工程90.5万眼,集中供水工程4.59万项,解决了近900万人的饮水困难。至此,全省80%的农村饮水困难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3)集雨节灌推动农业经济向纵深发展

过去旱作农业是靠天种植的雨养农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而通过发展集雨节灌工程,革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旱作农业地区发展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有了实现重大变革的现实基础。逐步形成了“兴修梯田+集雨节灌+地膜覆盖+调整结构”,精耕细作,在保增产的同时力保增收。定西、榆中等地建成旱作农业日光温室,利用集蓄雨水点浇、滴灌反季节蔬菜,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收益。静宁、庄浪、秦城等一些县区,把发展集雨节灌和发展市场经济,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在发展集雨节灌的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大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步伐。

(4)集雨节灌拓展了水利建设的领域

集雨节灌在全省的推广普及,革新了全社会的用水观念,改革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水利建设机制,是旱作农业水利开发的有效实践。在发展方向上,实现了由国家、集体发展水利到全民、社会兴办水利的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实现了由以大中型项目建设为主到化整为零、小型多样、兴水到户、遍地开花、小工程大规模的转变;在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上,实现了由国家投资、群众受益,建、管、用脱节到自建自用,自主管理,责、权、利相统一的转变。

“121雨水集流工程”的实施,集雨节灌在全省的全面应用和普及,在解决干旱山区群众饮水、用水问题的同时,开辟了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思路,是全省人民创造出来的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实现旱地农业灌溉化的有效途径,增加了群众收入,加快了解决温饱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