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畜牧业管理现状:问题与挑战

畜牧业管理现状:问题与挑战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12月23日,美国出现第一例疯牛病病例,此消息动摇了该国270亿美元规模的养牛业,导致几大进口商对美国牛肉立即颁布进口禁令。在我国,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管理已开始使用。目前,农业部已着手建设全国动物溯源系统。

畜牧业管理现状:问题与挑战

最近10多年,全世界动物疫情不断爆发,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和人-猪链球菌等动物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给一些地区的畜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欧洲的畜牧业。例如,1985年4月,在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后,10年来,这种病迅速蔓延,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等。2003年12月23日,美国出现第一例疯牛病病例,此消息动摇了该国270亿美元规模的养牛业,导致几大进口商对美国牛肉立即颁布进口禁令。

为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控制、监督和预防,世界各国都在畜牧业和商业中寻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各种手段来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其中对动物的识别与跟踪成为各国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例如,英国政府就规定对牛、猪、绵羊与山羊、马等饲养动物都必须采取各种跟踪与识别手段。被命名为“全国动物识别系统”(National Animal Identification System,NAIS)的美国农业部项目也于美国发生首例疯牛病后正式由官方启动。该计划采用RFID系统,所有牲畜从出生起就带上RFID耳标,其信息被登记到一个全国性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在48h内连续跟踪。研究结果也表明,通过使用RFID技术,大大提高了该系统对动物的识别与跟踪的能力,其适用于各种场合(集中饲养、分散饲养的或者是其他)饲养的动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畜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流通领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实际中诸如畜产品加工滞后、家畜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基层兽医队伍缺失、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都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障碍。一旦有动物及其相关产品造成的重大疫情发生,更会由于我国的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客观条件而造成更大的危害。面对这些问题,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来指导畜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向技术、规模和管理要利润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新特点。

实践证明,使用RFID技术进行畜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而且可以同时识别多目标,这样在管理中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动物的各种情况,包括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并能在动物养殖和屠宰等供应链发生异常时及时地获取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我国,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管理已开始使用。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也对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进行了明确的指示。目前,农业部已着手建设全国动物溯源系统。利用RFID技术和电子化管理技术原理,建立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已成为国家重点科技应用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RFID追溯牛肉已经在首都易初莲花超市建立了专卖点,成为首都市场第一个全程追溯的放心肉食品。我国农业部还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牲畜均应按规定佩戴牲畜耳标,并凭此进入市场流通等环节。(www.xing528.com)

在北京,采取对养殖基地畜禽产品佩戴耳标、脚标等手段,在屠宰和流通环节应用IC卡、RFID等技术,实现对畜禽产品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和销售等信息的全程追溯已成为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八项重点之一。

上海,由上海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研发的供沪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化安全监管系统,其本质是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动物产品及卫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此项目已经在上海市多家规模屠宰场、市道道口以及外省市供沪的养殖场应用。

除此之外,我国各部委近年来的立项项目中,对RFID技术用于畜牧管理也甚为关注,如邛崃市畜牧食品产业RFID电子标识管理系统和基于RFID技术的奶牛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就已批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07年第一批立项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