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士人阶层的林业主张: 为自然与经济平衡寻求解决办法

士人阶层的林业主张: 为自然与经济平衡寻求解决办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为利用层面,首先应完成先期准备,以“剔除地理上之障碍”,充实林业劳动力队伍。其次,完善林业职官,行使林政职权,开展森林调查。所拟方案细致入微,详尽充实,是一份较为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计划书。然而瑕不掩瑜,该方案仍不失为那个时代士人阶层探索东北森林资源产业化之路的代表性方案。

士人阶层的林业主张: 为自然与经济平衡寻求解决办法

曾多次出洋考察,被誉为“我国现代博览会事业先驱”的陈琪,是这批先进知识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对东北森林开发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集中体现在民国初年发表的《东三省林业意见书》一文中。[3]该方案开篇指出:东北林产之丰,不可胜用,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尤我国森林之宝库,而富力蕴积莫厚之区也”,据其估测,这些原生林未经采伐的约十之七八,已经采伐者不过十之二三,且一般作为薪炭之用,“其利有限”。

至于森林之利,“有直接间接二者”。直接利益在于供给民众日常使用,或作为对外贸易“流通金钱,增殖富力”之用;间接利益在于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风潮砂砾之损害,可以捍御,裨益保安,蠲除灾厉”。继而指出,富强之国,林业必盛,贫弱之国,林业必衰,林业应与农、工、商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而不能为畸形之发达者也”。但凡发达国家,几乎无不重视林业,如日本自1884年起着力发展林业,不过30年,“而大藏岁入之增进,已成一与九之比”。反观我国东北,“坐拥天产,弃利不惜”,开发不足、管理不周,乃东北森林利用显而易见的缺陷。究其根本,“不外经济思想之不振于下,而管理机关之不立于上也”。有林学专家断言传统时期东北有森林而无林业,并不为过。

陈琪认为,要想扭转这一滞后局面,必须从“利用”“保护”两个层面入手,统筹兼顾,多措并举。

一为利用层面,首先应完成先期准备,以“剔除地理上之障碍”,充实林业劳动力队伍。其一,完善林区交通。交通条件便利与否,是影响林产开发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将来林业日推日广,除河流大道,可通运搬之地,宜敷设线路以为之助,盖綦要已[矣]”。如松花江上游之森林,因“僻在穷壤”,交通不便,砍伐成本较高,所以获利甚薄。虽经长期采伐,然合抱之材尤多,“他若洮南海龙诸郡,宜林之野,不知凡几,亦多以地广人稀,不易着手,无非困于交通机关之缺乏”。如能在开、海、锦、瑷诸县之间铺设轻便铁道或铁道干线,必能推动这些地区的林业发展。其二,推行拓殖事业。日本林业从业者大都以农耕为副业,砍伐之外兼种杂粮,如此聚族而居,生齿日增,“则林业劳动之供给,不虞缺乏矣”。而我国东北则不然,林业从业者流动性很大,如长白山一带以樵采为生者皆系游民,于隆冬之际携粮入山,“坐食终岁,美哉山林,随刊[砍]随芜,而彼不问也”。所以应效法日本,“非于山林内可耕之地,遍行拓殖不可”。

其次,完善林业职官,行使林政职权,开展森林调查。东北林区广大,欲图林业发达,务必有统一之规划。故应设山林局一所,作为东三省林政总机关;各森林所在地分设小片林区,区内设署,署各分职,“以执行林政范围内一切事宜”。在林政机构准备停当后,着手组织调查课,下辖10余班调查队,每班由技术人员1人、助手1人、苦力2人组成,实施森林勘察,查明全区林况。

再次,提倡木材加工工业,以“诱导人工上之利益”。“木工与林业,其盛衰为正比例”,其倡导之法,大致有三:(甲)设立工艺试验所,附属于工艺官厂之内,旨在研究各种木材之特性,以及木材加工的基本方法,并加以普及推广,增进工人的知识、技能。(乙)广泛罗致世界各国木工用器,“如斧斤规矩准绳之属”,比较优劣,加以借鉴,逐渐改良。(丙)对于能制造性能优良之木器,或以新材种改进木材加工工艺之工匠,颁给发明人或发现者证书,“置诸劝工场”,以示表彰。(www.xing528.com)

二为保护层面,首先应设森林保护机关。日本国有林由森林官负责保护,公有林、私有林则由普通警察兼职保护。鉴于东北地域辽阔,人烟疏密不一,凡冲要繁盛之地,应以城、镇、乡巡警兼任森林保护;凡山深林密巡警无法兼顾之区,则另编保护区,设专员保护之,此为“预防森林内之天然人为诸危害而设”,“以维持现状为其职务者也”。

其次,开展造林工作。其要点有三:(甲)造林之指标。因铁路两旁为森林砍伐的重点区域,故应优先选择铁路沿线荒山原野展开造林,每年至少完成2万亩。责成种树公所、地方农林试验场负责培植树苗,每年至少400万株。(乙)造林之推行。确定一年一度的“栽树日”,“令小学儿童,每人植树若干,以为纪念”。社会团体如欲造林,可提前1年向各分管林区免费申领苗木。(丙)造林之研究与示范。设置林业试验所,择定树种进行各类试验,研究和改进造林方法;划出若干保安林和模范林,供民众参观学习之用,“以为地方人民仿办之标准”。

再次,发展林业教育。其要点有二:(甲)兴办林业高等教育和速成教育,培养专门人才。东北三省各设高等农林学堂1所,培养森林行政官员和林业技师、教习人才。开办森林速成科,修业期限酌情缩短,因“林业经始,需材孔亟”,速成毕业生可暂充森林调查生及林官、技师、教习等职务。高等教育、速成教育毕业生,均限制就业,“不准就他项职务”。(乙)推行社会教育,传授林业知识。开办短期讲习会,以2—3个月为期,吸收地方自治会、农会中“有志林业、文理粗通之士”为会员,教授专业知识,襄助林业发展。举办巡回讲话,于每年寒、暑假委派林业学校学生深入村落,向村民讲述林业常识,“以唤起林业思想”。刊布造林法,将造林法编成单行本和白话本,广为散发。

通过以上各节,可以发现陈琪林业开发观的两个优势:一为全面系统。开发、保护双管齐下,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并非一味开发不及保护,只看眼前不问长远。二为可操作性强。所拟方案细致入微,详尽充实,是一份较为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计划书。该方案也存在不足,部分内容缺乏深思熟虑,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没能结合东北具体情况,如推行拓殖事业一项,一旦监管不力,极有可能演变成毁林开荒等无节制开发的灾难性后果。然而瑕不掩瑜,该方案仍不失为那个时代士人阶层探索东北森林资源产业化之路的代表性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