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办教育,打造优秀管理人才

兴办教育,打造优秀管理人才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0年7月,又将道立中学停办,改为奉天省立东边甲种森林学校,“以应地方急需”[76],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授业期限自每年12月1日至翌年3月末,学员经考试合格后授予证书,分配该公司各分局充任检查助手。即便如此,近代东北林业教育的进步,还是有力地推动了各省林业发展,突出表现为一批林科专业人才走上了林政管理岗位。其中抚松林区驻在所因得风气之先,且成立时间较晚,在专业人才任用方面更占优势。

兴办教育,打造优秀管理人才

(一)林业学校之兴办

近代以前,中国并无专业森林学校之建置,林学知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布,范围狭小、难成体系。随着近代东北森林产业的迅速发展,林业专门经营、管理人才需求量渐增,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以集中授课、系统讲学为特征的林业专门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如果说清末是东北林业教育的萌发期,北京政府时期则是东北林业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据1927年统计,全国专门(相当于专科)及以上办学层次之农林类院校共10所,均不在东北地区;全国甲种农林学校共74所,其中奉天省2所,吉林省、黑龙江省各1所。[72]此处以林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奉天省为例,略作简述。

清末,奉天劝业道黄开文以全省“沃野漫衍,边徼荒陬、地多未辟,山林木材良多委弃”,“亟思造就垦植人才,以备录用”,[73]呈请徐世昌创设林业学校,获得批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学堂监督郭宗熙的督办下,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森林学堂开工建造,其经费“由学务公所在学务经费项下,拨款八万金”[74],于次年正式成立。学堂内设森林预科、本科及速成班,首批招收60名学生,每年续招,以300名为定额。1911年与省城农业学堂合并,定名奉天官立农林学堂,林科第一级46名学生于1912年毕业。1913年8月,该校改为奉天省立农业学校,次年改称奉天省立甲种农业学校,1919年6月,奉命停办,所余学生并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从创办至停办的11年间共毕业学生499名,其中林科学生154名。

近代东边地区盛产森林,有设立森林学校的必要,时人指出“安东一带,山陵起伏,土质膏沃,最宜林业,徒以林学未兴,以致利弃于地”[75]民国以后,在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下,该地创办森林专科学校1所。其前身为1910年创设的安东两等小学,1912年8月更名为安东县立中学校,1917年8月因经费问题不能招生,改归东边道署管理。1919年8月,在安东总商会长王筱君倡议下,政府在道立中学内添置森林科。1920年7月,又将道立中学停办,改为奉天省立东边甲种森林学校,“以应地方急需”[76],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该校常年经费暂定“大洋一万四千五百七十六[圆][每]年,教育厅按年补助奉大洋五千圆”,其余部分归安东总商会负责筹措。[77]生源方面,从原奉天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抽调学生至该校学习,划为一年级生;将森林科在读学生编为二年级;“并续招第三学级,来年秋再招第四学级,即以招足四级为定额,四年后按年毕业一级招生一级,以期级次衔接”。1923年1月,该校因办学效果良好,“历经省视学报告,该校成绩尚优”[78],获准升格为奉天省立东边林科高级中学校。1924年,奉天省教育厅的一份视学报告指出:“该校(奉天省立东边林科高级中学校——引者)校址在安东元宝山前,地势幽雅,校舍宏壮,山高林密,景象极佳。操场在院外,平坦适用;教室、宿舍,修治清洁。关于理科仪器、标本、测量器具以及各种设置,均能敷用。又在元宝山前面,辟有学生实习林场一处,由学生分组实习,培植各种树苗,颇见成绩。”[79]对该校办学成绩颇多肯定之语。

鸭绿江采木公司也曾开办过林业讲习会,每年招收20名中日学生,传授基本林业知识,讲授科目如下:“一、鸭绿江森林及林业;二、木材积尺计算法;三、伐木造材运材法之大要;四、鸭江主要树种识别法;五、简易测量法及制图学;六、语学,华/日生则习日/华语;七、法则惯例;八、簿记;九、卫生谈话;十、护身器使用法。”授业期限自每年12月1日至翌年3月末,学员经考试合格后授予证书,分配该公司各分局充任检查助手。[80]

按照著名林学家贾成章的设想,以东三省面积之广,林产之丰,各省应至少开设林科专门学校1所,“以为造就高等技术人才之需”。学员毕业后,择其成绩优良者进入各林区实习,两年之后“即备位为小林区署长之选”。每省还应广泛设立中等林业学校,“若每校能容学生百余人,则每省设此等林业学校,至少应在四五处以上”。[81]显然,就奉省而言,尚未达到这一标准,更遑论林业教育较为落后的吉、黑二省了。即便如此,近代东北林业教育的进步,还是有力地推动了各省林业发展,突出表现为一批林科专业人才走上了林政管理岗位

(二)专业人才之应用(www.xing528.com)

“凡办理林业者,其科学技术之优良与否,于林务前途有极大之影响。”[82]近代专业林政管理机构成立后,对职员的专业技术素养颇为注重,如农商部强调专业机构聘任人员,应依照该部所颁《附属机关任用人员办法》,“遴用具有林科学识,或于林务富有经验者,以期胜任”。1919年该部审查吉林森林局宁安、珲春延吉、方正四分局负责人履历,认为除了宁安第一分局局长余家镛系林学专科毕业,“历任该局重要职务,资格尚无不合”外,其余各员,因非林学专业出身,应“仰该局现任局长王景福察核酌办,呈部核夺”。[83]

以下通过对不同时期吉、黑二省林业机构职员履历的分析,考察其专业人才的任用情形。吉林森林局驻方正第四分局工作人员履历如表3-6所示:

表3-6 吉林森林局驻方正第四分局工作人员履历表(1920年统计)[84]

同期,吉林森林局驻延吉第三分局共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王在农系北京农政专门学校本科毕业,历任黑龙江省公署教育科员、吉林林务局技术员、吉林森林局股员。刘国藩毕业于奉天甲种农林学校,曾任吉林林务局延和驻在所技术员。[85]

另据1930年统计,辽宁省农矿厅驻抚松林区驻在所共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所长黄凤阁、稽查曾庆麟系奉天甲种农林学校毕业,技士刘文蔚系熊岳农业学校毕业,文牍史克仁系宽甸师范毕业,收支李文卿系初级中学毕业,庶务张继纲、检木所主任张金凯学历不详。[86]

上述各林业机关均聘用了林业专门学校毕业生,其专业技术岗位几乎均由专门人才主持。其中抚松林区驻在所因得风气之先,且成立时间较晚,在专业人才任用方面更占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