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别化选择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别化选择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和适用范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应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为补充,能满足各群体出行需求的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常规公交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组成。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对交通工具进行差别化选择,从而构建各有侧重的综合交通体系。应采用经济手段引导控制私人汽车出行,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别化选择

不同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和适用范围,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体系应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为补充,能满足各群体出行需求的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常规公交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组成。其中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较高,但投入也较高。私人交通则主要由私家车、自行车出行和步行构成。目前,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我国各大城市大力建设轨道交通,而私人交通中主要以私家车为主。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对交通工具进行差别化选择,从而构建各有侧重的综合交通体系。

1)特大城市面积大、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需要能够同时满足速度高、运输能力大、换乘方便、可达性好、能够保持地面通透等多项要求的公共交通道路形式及路网。这种道路形式及路网可以适应大城市主城区扩张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从而解决大城市的城市交通问题。

2)大、中型城市应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包括发展常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等。实际上,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常规公共交通作用较大,但是,目前我国一些城市过多偏重大运量轨道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常规公共交通的建设,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城市整体公共交通系统结构缺陷。

3)小城市应采用“公交适应城市”模式,即在城市空间拓展基础上,公交发展应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该模式通常用来针对已呈低密度、蔓延发展的地区,通过技术革新、服务创新等手段,如发展小公交车辆,来增强地区的公交服务能力。(www.xing528.com)

3.1.4 机动车管理——使用经济手段引导控制私人汽车出行,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在快速城市化和汽车普及时期几乎都出现过交通拥堵问题,但各国基本上都没有简单地采取“总量控制”限制汽车购买的措施,而是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手段引导控制私人汽车出行,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限购实际上是调节汽车增量的措施,对增量效果明显,但无助于解决存量造成的交通拥堵,反而诱使存量汽车的过度使用,因此,对小汽车交通出行应以调节存量为主,以调节汽车使用为抓手。应采用经济手段引导控制私人汽车出行,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主要思路如下。

第一,增加汽车使用环节税负,减少机动车出行。我国应借鉴国外重使用调节的做法,将汽车购置环节的高税负转移到保有与使用环节上,从而保障汽车税负相对合理,以强化节能减排,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第二,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总水平,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进一步推进停车收费标准差别化政策,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第三,借鉴世界上收取拥堵费的国家和城市(伦敦新加坡斯德哥尔摩米兰)的做法,对部分拥堵十分严重的城市区域试行征收拥堵费。同时,对试行的政策要进行效果评估,结合市民意见再决定是否长期实施。第四,鼓励合乘等措施,提高私人汽车利用效率。政府部门应重新审视有偿拼车的合法性,解决市民拼车出行的后顾之忧。合乘制的推行不应只局限在出租车上,还应包括公车、私家车在内的全方位的汽车合乘。实践证明,西方国家鼓励合乘出行,分摊费用,减少生活开支,对缓解交通拥堵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