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太效应与贫富分化:探究其根源

马太效应与贫富分化:探究其根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太效应能极大地强化竞争,加快社会发展速度。由于马太效应使竞争者之间出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两极化趋势,竞争中的落后有时直接意味着淘汰出局。其次,马太效应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利用和保护。但是,与其他事物一样,马太效应也有其负面作用。故马太效应最突出的缺陷就是急剧拉大社会贫富差距,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马太效应与贫富分化:探究其根源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故事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0世纪60年代,美国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简单说就是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它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马太效应一词尽管是产生于现代的西方舶来品,但其表征现象却自古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思想家老子就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意即为苍天的常理是用富余的去补足缺失的,而人的常理却不是,是以不足的去满足富余的。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马太效应就已经相当普遍而且非常明显。

在现代社会,马太效应更是无处不在,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经济领域的马太效应最引人注目。综合表现在:首先,市场化使得综合禀赋的差异在价值上得到确认。市场就是实现资源要素交易的场所,市场化就是对一切交易的资源定价,而独特的、稀缺的禀赋——比如明星的颜值、演员的演技、歌唱家的声线、体育明星的速度、作家的文采等,都将在市场化中得到有差异度的价值体现,进而产生机会鸿沟、收入鸿沟。像现在一些演艺明星大都愿意选择开演唱会,既可增加知名度还可日进斗金,何乐而不为。但同是演唱会,价格却因人而异。一些人气不是很高的明星还有自知之明,门票价几百块还可以让人勉强接受,但是有的大牌明星由于超高的人气,粉丝众多,那票价可就瞬间拔高许多,有的仅仅是入场的最基础的票价都在五六百元,更不要说那些十分接近明星、能够与自己的偶像进行互动的贵宾席了,那些位置票价动辄数千数万,价格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其次,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相比普通人更具先天优势,更能获得好的发展机会。这世上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衣食无忧,享尽宠爱。最后,地理禀赋也是扩大贫富鸿沟的加速器。像我国中西部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客观上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采取由东向西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这些先天的自然因素及后天的政策安排造就了中西部的相对滞后。

利弊相随是万物的常理,也同样适合我们对马太效应的评价。首先我们应当承认,马太效应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埋没的功绩。

马太效应能极大地强化竞争,加快社会发展速度。由于马太效应使竞争者之间出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两极化趋势,竞争中的落后有时直接意味着淘汰出局。这一残酷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拼命工作,以领先或超越他人。在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竞争中,由于消费者都愿意购买质量上乘、名声在外的企业产品;银行都愿意给产品有市场有信誉的企业贷款;管理、科研人才都愿意向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流动,于是那些具有优势的企业就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掌握越来越雄厚的技术实力,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越来越强。相反,那些弱小企业则不断被挤压,直至最后被优势企业淘汰、兼并。为了领先一步、不被淘汰,企业家往往要承受超乎寻常的精神压力,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劳动。不可否认,这种白热化的残酷竞争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其次,马太效应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利用和保护。经济、科技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各种资源,特别是需要资金、市场、奖励、项目等稀缺资源。因此,社会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使用是否适当,也就是说“好钢是否花在刀刃上”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马太效应扶强抑弱,将社会资源投向那些经过反复淘汰留存下来的最有能力、最勤奋的少数优胜者。和其他资源的投入分配机制相比,它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为可靠的利用,使它们发挥最大效用,从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在这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改革开放之前,经济领域中各种稀缺的物质生产资料长期处于“全民所有、无人负责”的状态,遭到极大的浪费和破坏。只有在后来真正的市场经济中,通过马太效应的扶强抑弱、优胜劣汰,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资金、市场等稀缺资源才真正向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优胜者流动,从而使它们得到最佳的利用和保护,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与其他事物一样,马太效应也有其负面作用。由于马太效应是一种“损不足、补有余”机制,因此,它的运行必然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也即两极分化。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的出头出面的时机,因此更加知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轻易讨人喜欢;一个人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学历环境里工作或生活。两极分化一方面意味着财富和资源在少数人身上集中、积聚;另一方面意味着弱势群体的发展资源不断被剥夺、丧失。故马太效应最突出的缺陷就是急剧拉大社会贫富差距,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www.xing528.com)

比如今天的中国,从居民消费来看,我国既有数量可观的高收入人群、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也有规模仍然巨大的低收入人群,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2020年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李克强总理这一席话让我们对今天中国收入的差距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过去有句老话:“富人一席宴,穷人半年粮。”在当今社会,1000元,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只够一桌饭菜钱,甚至买不到一套化妆品、一件衣服。但对于李总理所说的6亿人来说,每个月要靠这点微薄收入维系整个生活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他们很可能承受不起一场大病的折腾,难以支付大笔教育经费,难以扛住疫情带来的失业,“6亿人月入仅千元”数字的背后,道出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重道远。这个世上当有人吵吵嚷嚷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候,一定还会有人“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

贫富差距如果仅仅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还好理解,但如果市场经济所伴随的贫富差距,又与权力经济、非法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就有可能触发社会阶层矛盾激化和社会秩序恶化,使社会稳定失衡,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纵观现实生活,恰恰有一部分人钻体制的空子,通过非法手段暴富。表现为一些高级干部贪污腐败、徇私枉法,造成国家巨大损失,犯罪金额触目惊心;一些握有经济权力的官员及其亲属通过权钱交易,在批租土地、承包工程、企业改制、债转股等过程中大肆侵吞、转移和挥霍国有资产;一些不法商人大肆偷税、漏税、逃税、骗税,在短时间内以火箭般的速度聚敛财富。非法收入的存在,损害了社会公正原则,破坏了起码的社会公平,非法致富若得不到有效的惩处,将会起到不良示范作用,鼓励着后来者前赴后继地败坏整体社会风气。同时还使得老百姓更无法认同现有的分配结果,并在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进而怀疑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最终降低公众对政府的支持程度以及对社会公正的信念。

在一望无垠的凯巴布高原上,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把浑然一体的大地劈成了互不联系的两个世界,正如收入差距把一个紧密融合的社会划分成贫富两极。所不同的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不会敌对,而贫富鸿沟的两端,则是无尽的不满、恐惧和仇视。一个国家如果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到社会各个阶层对立仇视的程度,将会是一个停滞的社会,一个撕裂的社会,也是一个动荡的社会。在贫富悬殊的印度,有样独特的东西,叫作“黑夜政治”:一些白天干着卑贱工作的下层人,到了夜晚月黑风高的时候,就会伺机对富人施暴,砸石头毁坏公共财物。总之,黑夜中现身的“歹徒”很可能就是白天毕恭毕敬为你擦鞋的下人。他们针对富人和社会的破坏活动,目的就是寻求发泄,弥补受损的尊严

对贫富差距分化问题我们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必须给予高度的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将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大的绊脚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一直致力于加大反腐力度、脱贫攻坚等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工作,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士气,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以抓细抓实、环环相扣的策略,整饬党风、严惩腐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一系列较真碰硬的举措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了内需,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除了严惩腐败、规范收入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并向全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要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贫困是全球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国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一代接着一代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组织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役。脱贫攻坚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多种原创性、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包括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五级书记一起抓,建档立卡,精准施策,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强化实绩考核制度等。

通过不懈的努力,在2020年这一特殊而不平凡的年份里,我们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如期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就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世界减贫进程,为人类消除贫困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