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论和政策含义分析

结论和政策含义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4.3.2 政策含义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节认为国际社会应从生产者负责制和消费者负责制相结合的角度界定各国的碳减排责任和减排目标;同时为了减少碳排放,建议中国应通过科技创新,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并适当限制能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

结论和政策含义分析

9.4.3.1 结论

本节使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将不同数据来源的行业分类归并为18类,并扣除进口中间产品的影响,测算了1999—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结论如下。

(1)中国是隐含碳的出口大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出口的增长,中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从1999年的3.8亿吨上涨至2008年的11.9亿吨,增长了215.85%。在隐含碳最高的三年中(2005—2007年),该数值相当于日本同年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是英国同年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两倍多。1999—2008年,中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2%~24%是因生产满足国际市场消费的产品而排放的。

(2)中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主要集中在5大类行业,分别为:纺织业及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医药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5大类行业的出口产品的隐含碳在中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总量中占到80%左右。其中,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30%和20%左右。

(3)中国隐含碳的主要流向分别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因从中国进口而避免在本土排放的隐含碳分别占到其碳排放总量的3.5%~4.5%,3.4%和2%。可以说,中国的大规模出口为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碳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三个国家应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承担部分责任。

9.4.3.2 政策含义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节认为国际社会应从生产者负责制和消费者负责制相结合的角度界定各国的碳减排责任和减排目标;同时为了减少碳排放,建议中国应通过科技创新,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并适当限制能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 Ahmad N,Wyckoff A W.,2003.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oods. Paris:OECD Working Paper,(15),1 - 65.

[2] 魏本勇,王媛,杨会民,2010.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 世界地理研究,19(2),138 - 147.(www.xing528.com)

[3] 黄敏,伍世林,2010. 贸易中隐含碳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 上海商学院学报,11(2),77 - 80.

[4] Ackerman F,Ishikawa M,Suga M.,2007. The Carbon Content of Japan and US Trade. Energy Policy,135,4455 - 4462.

[5] 陈迎,潘家华,谢来辉,2008.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经济研究,43(7),11 - 25.

[6]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2008.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 环境保护,(3B),62 - 64.

[7] 王正鹏,李莹,李德贵,200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初步分析. 中国能源,30(3),14 - 17.

[8] 李丁,汪云林,牛文元,2009. 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生态经济,(2),58 - 60.

[9] 黄敏,蒋琴儿,2010. 外贸中隐含碳的计算及其变化的因素分解. 上海经济研究,(3),68 - 76.

[10] 张晓平,2009. 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 地理学报,(2),234 - 242.

[1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等,2009.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31 - 4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