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为云、雨、沟:管理思路构建水的动态循环系统

华为云、雨、沟:管理思路构建水的动态循环系统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为的“云、管、端”产品战略已经在业界广为所知,但是华为的“云、雨、沟”管理思路很多人并不了解。2013年12月,在关于“严格、有序、简化的认真管理是实现超越的关键”的座谈中,任正非提出“云、雨、沟”就是将来华为管理的大思路。“云、雨、沟”共同构建了水的动态循环系统。最后,“云、雨、沟”理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云、雨、沟”的商业生态体系。

华为云、雨、沟:管理思路构建水的动态循环系统

华为的“云、管、端”产品战略已经在业界广为所知,但是华为的“云、雨、沟”管理思路很多人并不了解。

2010年,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华为以“云、管、端:未来信息服务新架构”为主题,全面展示其面向未来的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简单来说,云就是云服务,是指业务的IT化;端是智能终端,是指信息的多媒体呈现;而管是指数据流通的管道,是指网络IP[2]化。“云”“管”“端”一体化就是华为面对IT和CT融合趋势推出的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2013年12月,在关于“严格、有序、简化的认真管理是实现超越的关键”的座谈中,任正非提出“云、雨、沟”就是将来华为管理的大思路。“我们一定要有一条沟,将华为的水流集中起来发电,IFS/IPD/ISC/LTC要融会贯通,成为一条沟。华为的哲学是云,一定要下成雨才有用,雨一定要流到沟里才能发电。若没有沟,雨到处泛滥,能量也就泛滥了。”

根据任正非的讲话,“云、雨、沟”思想最初是华为轮值CEO郭平和管理顾问黄卫伟提出来的。“云”是华为对管理的认识,也就是任正非说的华为哲学。“雨”是华为的经营活动。“沟”是西方公司最佳实践的流程和理论体系。“云、雨、沟”共同构建了水的动态循环系统。这就是华为未来管理的大思路。

为什么在华为已经超越爱立信登顶全球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时候提出未来管理的大思路呢?2013年年底,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关于“严格、有序、简化的认真管理是实现超越的关键”的座谈中这样认为:

“我们要站在大视野的角度来看大系统。华为最大的缺点是缺少思想家,缺少战略家,战略家应该要从架构上展开。因此,我们花了许多钱,请西方公司来帮助我们做战略展开。我们很多干部从基层打仗上来,眼睛容易盯着下面看,将流程越做越复杂;而且更多人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容易形成部门墙(流程隔墙),很少有人站在全局观点来看整体流程。当我们让他眼睛向上看时,他就认为被剥夺了一些权力,被架空了,找不到做思想家、战略家的感觉。这方面,美国无论是战役领袖还是战略领袖,都很优秀,你们再认真看看《诺曼底登陆战》,看看麦克阿瑟的个人传记。当然,华为也不是没有粗线条,否则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但粗线条过于粗了。”

近几年来,任正非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华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思想家和战略家。因为现在的干部只会低头耕地,不会抬头看天。低头耕地的结果就是流程越来越复杂,视野越来越狭窄。这个时候,所有的管理干部更需要抬头看天。看天的目的是观察云的变化,掌握天的规律,预知未来的天气。有云才会有雨。雨点如果落到地面后分散流淌了,就不会产生集聚效应。因此必须要有四通八达的沟渠来汇聚地面上的雨水,“积少成多,聚溪成河”,河流奔涌向前,“水流千遭归大海”。在回归大海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奔涌的水流发电,创造出更大的能量来。

华为CFO孟晚舟也曾经在讲话中提到:“云、雨、沟”的思想如果引申到财经体系,“云”就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行业变化、技术变化、商业模式变化等;“雨”是经营活动,包括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这些活动始终是要落到河沟的;“河沟”是公司的主干流程,这些流程牵引和约束了所有的经营活动。(www.xing528.com)

用“云、雨、沟”来比喻企业哲学、企业经营企业管理是否恰当,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但是,通过“云、雨、沟”之间的关系来形象地说明企业哲学、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关于企业理论的一个创新之举。

首先,“云、雨、沟”理论从实践的角度充分凸显了“云”的重要性。虽然在此之前有不少理论著作注意到了企业哲学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但是在企业实践中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即使有部分企业,比如日本企业对企业哲学给予了一定关注,也没有把企业哲学、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逻辑关系和运作机理阐述得如此清晰透彻。华为作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迅速崛起,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华为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商业实践的成功,而且还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实在是难能可贵。正如任正非所说:“我们20年来,有自己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总结出来,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并善用之,培养各级干部,适应工作。”“云、雨、沟”的管理大思路充分说明了只有伟大的思想才会创造伟大的商业成功,只有伟大的思想才会引领企业走向持续的商业成功。

其次,“云、雨、沟”理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要素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从企业运营的实践来看,企业哲学就是指导企业运营的思想和智慧,是属于“形而上”的宏观层面。企业经营活动是把企业哲学从“云端”平稳落地的一系列操作实践。企业管理则是通过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创造企业价值的渠道。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哲学对于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是企业运营的大脑中枢。企业经营是企业运营的脊柱和躯干。企业管理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没有企业哲学的企业经营是没有方向和目标的蛮干,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企业管理的企业经营就如同患了“贫血病”,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因此,任正非一方面认为华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思想家和战略家。这是从企业哲学的角度来说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建设管理支撑平台,要把西方的成熟体系充分利用起来。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所谓华为式的管理,不如就把西方的成熟体系充分利用起来,西方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其实都是站在战略的观点来展开的。我们花这么多钱引进的大管理,现在回过头来审视是否对华为都能产生作用。”这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的。

最后,“云、雨、沟”理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云、雨、沟”的商业生态体系。有些企业缺乏商业智慧和商业思想,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哲学,导致企业经营要么一味投机钻空子,要么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不能创新。有些企业不重视企业管理,本来企业经营方向和目标都很不错,只是管理不善、内耗严重而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丧失了大好时机,最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有些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指导思想,一味追求管理工具“高大上”,管理范围“精细全”,导致组织越来越僵化,制度越来越臃肿,流程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逐年上升,管理效率逐年下降。不仅束缚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而且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感知敏锐度。只关注企业固有地盘和短期利益,反而忽略了企业的潜在市场和长期利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哲学思想,不能有效指导企业经营管理

[1]通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2]IP为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直译为网络协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