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险预警与潜伏期的临界标准

风险预警与潜伏期的临界标准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潜伏期又称预兆期,其特点是在平静中逐渐孕育风险。因此,设定潜伏期结束、爆发期开始的临界指标是“发生首起空间关联性群体感染”。张继先医生作为上报疫情第一人、李文亮医生被称为“吹哨人”,他们反映的都是具有空间关联特征的群体感染,此时已经到了疫情爆发的临界点。启动应急响应之后出现的应急物资匮乏状况,说明潜伏期的应急准备工作也不够充分。

风险预警与潜伏期的临界标准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潜伏期就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处置。潜伏期又称预兆期,其特点是在平静中逐渐孕育风险。在此期间,可能早期人类活动会创设病毒传播与感染的条件、会突兀地出现具有某种病征的个案,甚至隐秘地发生病毒人传人的片段。疫病传播有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潜伏期往往有警兆出现,需要及时监测和预警。

1.开启的标准和时点

就COVID-19疫情而言,可以说当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人非法售卖携带特种病毒的野生动物,导致首例COVID-19病毒感染者出现,便开启了COVID-19疫情潜伏期的时间窗口。2019年12月12日,“武汉市优抚医院接诊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说隔壁商户的七八个员工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干咳,整个店铺都没人上班,担心自己也被传染”,于是该商户到医院来做检查(王东,2020)。据此分析,首例感染的时间要早于12月12日。2020年1月1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专家解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最新通报》,声明“这次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发病全部在2019年12月8日到2020年1月2日之间”。这里有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发病记录时间,因此将2019年12月8日作为潜伏期开始时点。

2.结束的标准和时点(www.xing528.com)

当发生带有空间关联特征的群体感染,意味着病毒已经露出了獠牙,潜伏期已经终结。因此,设定潜伏期结束、爆发期开始的临界指标是“发生首起空间关联性群体感染”。华南海鲜市场就诊商户的述说提及了一例群体性感染,但由于未见有相关医疗诊断报告,故而只视之为风险警兆。另有两例事件却足以说明问题:第一例发生于2019年12月26日,当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张继先医生,发现有一家3口及1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被诊断犯有同其他病毒性肺炎不同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她在27日将诊断结果上报给了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徐旭,2020)。第二例发生于2019年12月30日,当天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的李文亮医生,在“武汉大学临床04级班级”微信群发表了“华南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的信息(黄蕾,2020)。上述两起事件的发生时点比较接近,两所医院的诊断结论分别指向了家庭性和工作性聚集场所发生群体性病毒感染的事实。据此,我们将2019年12月25日24时,作为潜伏期结束时点。

3.潜伏期的任务与实践

潜伏期的主要工作在于监测和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组织排查并化解风险隐患,争取将疫情化解于未爆发状态,同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但是,湖北省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华南海鲜市场的管理机构,前期感染病毒的当事人,以及得到相关信息的群众,风险预警意识并不强。张继先医生作为上报疫情第一人、李文亮医生被称为“吹哨人”,他们反映的都是具有空间关联特征的群体感染,此时已经到了疫情爆发的临界点。启动应急响应之后出现的应急物资匮乏状况,说明潜伏期的应急准备工作也不够充分。吸取2003年SARS疫情应对的教训之后,我国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设立了旨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急性传染病的风险预警系统。但是,该系统在COVID-19疫情潜伏期的运行并不十分流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