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制度经济学与现代企业理论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与现代企业理论探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与现代企业理论探讨

科斯开辟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先河,而后的威廉姆森、阿尔钦、克莱因、张五常、哈特等大批经济学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交易费用理论、间接定价理论、产权理论、团队生产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分支。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Ronald H.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谈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不同用途上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当要素A在X用途上的价格高于它在Y用途上的价格时,除非存在其他方面的补偿优势,否则A将从Y流向X,直至X和Y之间的价差消失”,这种价格机制自动将资源配置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在这种假定下,企业或组织根本就没有存在的经济理由。所以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企业是一个“黑箱”,其功能仅仅在于实现投入和产出的要素组合。如果要说传统的经济理论给了企业存在的解释,那也只是一个技术上的解释,即生产要素需要某种组合,某些生产规模也比其他的生产规模更有效率

《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论、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所以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组织方式的最终目的也是节约交易费用。

2.间接定价理论

间接定价理论的要旨是: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这一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包括科斯、张五常、杨小凯和黄有光。

科斯是第一个提出在市场价格机制下交易费用的方法研究存在合理性的人。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他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市场的运行要花费成本,通过成立一个组织、允许某一权利(企业主)指导资源配置,可以节省某些成本。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在交易费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产权结构对个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产出的影响。

张五常在科斯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企业性质的更透彻的解释:企业和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它们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在此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是靠他参与其间的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基于科斯和张五常的理论,杨小凯和黄有光考虑了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三方面的因素,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型。该模型的突出之处在于把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在该模型中,选择并不在市场和企业之间,而在于自给经济、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他们认为,企业作为促进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但只要劳动分工使经济收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就变得重要,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一种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能够用于改进交易的效率,并且通过排除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促进劳动的分工。(www.xing528.com)

3.产权理论

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及主要代表,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他一生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是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即运行的制度基础。他的产权理论发端于对制度含义的界定,通过对产权的定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及收益论述,从法律和经济的双重角度阐明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

4.团队生产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另一个角度——企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将重点从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上。在他们看来,企业实质上就是一种团队生产,企业并不拥有自己所有的投入,也不具有命令、强制及对行动的纪律约束等权利,这同任何两个人之间普通的市场合约没有丝毫不同。所谓团队生产,是指一种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而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率。团队生产的效率取决于向队员支付的报酬在多大程度上和队员的生产率相一致。但是由于不能精确地分别直接计量每个队员的边际产出,就会诱发偷懒问题,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一个监察生产的人就成为必要,而这个监察者应该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样他才有监察的动力。另外,监察者必须拥有修改合约及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利,不然他就不能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同时,由于非(企业资源)所有者的监督者监督投入品的使用成本过高,所以监督者还必须是团队固定投入的所有者,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古典企业。

詹森和麦克林提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代理成本产生的原因是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并不是完全一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管理者努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小部分的利润,而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却可以得到全部的好处且只承担小部分成本。结果是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他是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代理成本。

5.委托代理理论

现在意义的委托代理概念最早是由科斯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从不同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优于一般的微观经济学。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以下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委托人对随即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代理人的行为不易直接地被委托人观察到。在这些假设下,该理论得出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在任何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代理人都必须承担部分风险;二是如果代理人是风险中性者,那么可以通过使代理人承担完全风险的办法达到最优结果。委托代理理论的一般逻辑表述是:股东是公司资产所有者,是公司经营风险的承担者,资本一经投入就难以退出,而股东又拥有支付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契约性报酬后的剩余收入,这使股东最有积极性关心企业的效率,因为企业效率越高,剩余收入越大,股东获利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