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企业管理:解读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解读现代管理理论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现象,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将其称为“管理理论丛林”。表2-3管理理论丛林续表在此对其中四个影响较大的学派做简要介绍。管理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巴纳德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无人超越,西方管理学界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现代企业管理:解读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空前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而又更新的要求,而这也促进了管理科学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的学者们也从各自不同的背景、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带来了管理理论空前的繁荣,形成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学派。对此现象,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将其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过程学派等。各主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表2-3所示。

表2-3 管理理论丛林

续表

在此对其中四个影响较大的学派做简要介绍。

1.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1938年,他发表了《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在这本著作中,他对组织和管理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都提出了与传统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所以后人把由他开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系统学派。管理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巴纳德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无人超越,西方管理学界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巴纳德关于组织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1)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应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这个协作系统能否存在取决于三个条件:协作的效果,即能否顺利完成协作目标;协作的效率,即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是否使协作的成员损失最小而心理满足较高;协作目标能否适应协作环境

(2)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存在需有三个条件:有共同目标;有协作意愿,每一成员都能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信息沟通,即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

(3)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根据组织的要素,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设定并解释组织目标;善于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使组织成员能够提供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不可缺少的贡献;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

2.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理论是由弗莱蒙特·卡斯特詹姆斯·罗森茨韦克、理查德·约翰逊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学派的理论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www.xing528.com)

②企业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企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供货者、政府等)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环境。它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企业内部包含着若干子系统,如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外界因素子系统、经营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

3.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詹姆斯·马奇。核心理论是赫伯特·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这一学派的理论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西蒙认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

②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找出制定决策的根据,即收集情报阶段;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拟定计划阶段;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即选定计划阶段;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即评价计划阶段。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③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以往的管理学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理性人。西蒙认为,完全的合乎理性是难以做到的,管理中不可能按照最优化准则来进行决策。首先,未来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如信息不完全、人们不可能对未来无所不知;其次,人们不可能拟定出全部方案,这既不现实,有时也是不必要的;再次,即使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也不可能对各种可能结果形成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④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所谓程序化决策,就是指带有常规性、反复性的例行决策,可以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来处理的决策。所谓非程序化决策,则是指对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其作用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的决策。但是这两类决策很难绝对分清楚,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是像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此外,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不同的决策技术。

4.权变管理学派

1962年,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弗雷德·菲德勒提出的“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本人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权变管理的创始人”。

权变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卢桑斯在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文章,1976年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他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

权变管理的核心观点是: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必须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权变管理最大特点:一是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二是把一个组织看作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