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地自然条件综合评价

各地自然条件综合评价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3全国各主要区域自然条件适宜性评价续表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区域标注的(东)和(中),分别表示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部分和位于中部地区的部分。这个评价并不精准,但总体上没有偏离现实情况,基本可以反映出全国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及经济活动开展的适宜程度。青藏高原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都较差,是自然条件综合评分最低的区域。

各地自然条件综合评价

如果说中国自西向东的三大地理阶梯以及南北方分界的秦岭—淮河线还单纯是带来了自然特征差异的话,那么胡焕庸线则是一条基于自然条件的人类经济活动分界标志线,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人口“用脚投票”的结果。人们做出的这种选择,既有自然条件本身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也有重大外部冲击的突发影响,但即使在外部冲击之下人们仍会在可选的不同区域当中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区域,否则这种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区域格局就不可能会长期得以维持。将三级地理阶梯带来的自然条件差异和两条地理标志线带来的自然条件差异叠加在一起,大致可以按七个方面对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不同地区进行3分制打分,每方面条件好的3分、条件中等的2分、条件差的1分。

表2-3 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各主要区域自然条件适宜性评价

续表

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区域标注的(东)和(中),分别表示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部分和位于中部地区的部分。

具体打分方法为:海拔适宜性方面,海拔较低的地区得分高,第三级阶梯和四川盆地可得3分,第二级阶梯其他区域2分,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1分。地貌适宜性方面,地貌越平坦得分越高,平原地区3分,盆地和丘陵地区2分,高原地区1分。用水适宜性方面,可用水资源越丰富得分越高,长江干流穿行地区(不含从边缘流经的地区)3分,黄河/珠江干流穿行地区2分,其他地区(含青藏高原)1分。水运适宜性方面,沿海地区得3分,长江干流流经地区得2分,其他地区1分。气温适宜性方面,南方地区(不含青藏高原)得3分,北方地区2分,青藏高原1分。湿度适宜性方面,季风区得3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2分,青藏高原1分。植被适宜性方面,植被覆盖越好得分越高,阔叶林针叶林、雨林、草原等植被得3分,高寒植被2分,荒漠1分。

如果对以上七个方面的权重进行平均赋值,可以简单加总得到各个地区自然条件的综合得分(见表2-3)。这个评价并不精准,但总体上没有偏离现实情况,基本可以反映出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及经济活动开展的适宜程度。根据表2-3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可以画出图2-2,其中没有标注出不适宜人口与经济集聚区域的评分排序。

(www.xing528.com)

图2-2 中国各区域人口与经济集聚的自然条件优劣排序示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完全是根据现在的自然条件以及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需要来进行评价的,而在漫长的历史中各地自然条件经历过诸多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遵循着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规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也使得经济发展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现在而言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不一定是自古如此的,在长远的未来也仍可能发生变化,这里的评价仅针对当下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这种历史的演化除了前面已经谈到的全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之外,也表现在一些局部的区域内。比如,目前广东最发达的区域是珠三角,粤东、粤西次之,粤北山区相对发展水平较低。但在历史上最早得到发展的恰恰是粤北山区,因为岭南潮湿炎热,长期被看作“瘴疠之地”,粤北山区由于地势较高、气候干爽得到北方移民的青睐而成为人口集聚的区域。直到宋以后围垦、基塘等新的农业技术出现后,珠三角成为高产沃土才逐渐开始崛起。清以后广州曾长期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珠三角凭借对外贸易优势和开垦沿海沙田成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区域,粤北山区反而逐渐走向衰落。再比如,长三角上海历史是很悠久的,但取得较大发展、对全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仍主要是近几百年的事。这再次证明了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不同区域的发展,当下和未来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既要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局限于只有沿海地区可以承载人口与经济集聚的思维定式。总体来看,当前沿海“中心”的三大城市群分别位于华北平原(东)、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东南丘陵,具有较好的综合自然条件支撑经济发展;同时内陆地区也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四川盆地等,可以较好满足“亚中心”经济集聚发展需要。

(一)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口与经济集聚的区域

自然条件总体最优越的区域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各方面自然条件是最优越的,在以上七个方面的得分中均得到最高分,基本没有特别突出的自然条件局限。华北平原在可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气温的适宜性方面也不如南方各区域温暖。东南丘陵在地形地貌条件方面、用水条件方面略逊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在水运方面有长江黄金水道之便,但不如前三个区域沿海的水运条件;在地形地貌方面总体比较平坦,但略逊于平原区域。东北平原有良好的用地条件和沿海港口之便,但可利用的水资源不如大江大河干流穿行地区,气温的适宜性方面也不如南方各区域。

(二)自然条件相对适宜人口与经济集聚的区域

自然条件总体上相对适宜的区域包括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主要是关中平原,下同)。其中,云贵高原在地形地貌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局部区域可支撑形成大中城市,但开发条件较好的大规模连片区域缺乏;长江干流从边缘流经但并未穿行于整个高原,故可利用水资源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黄土高原在地貌特征和水运条件等方面存在劣势,但其中的关中平原在用地和用水条件方面相对较好。但除少数方面的不足之外,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其他各方面自然条件基本都处于中上水平,但总体来看比不上第一梯队的各个区域。

(三)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人口与经济集聚的区域

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等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宜特别大规模的人口与经济集聚发展,与以上两类区域相比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并且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条件。青藏高原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都较差,是自然条件综合评分最低的区域。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在可利用水资源、水运和植被等方面有明显劣势,特别是荒漠条件很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开展,其他各方面的条件也并不优越。与本梯队的前几个区域相比,内蒙古高原也存在类似的一些局限,以草原为主的植被比前几个区域相对更适合人类生活,但也不适宜大规模集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