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五调整:全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转型时期

九五调整:全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转型时期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用电量年均增长6.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77,略低于“八五”期间水平。总之,在“九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保持了基本平衡的格局,但这种基本平衡只是初步的、暂时的、低用电水平下的基本平衡。

九五调整:全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转型时期

1.“九五”期间我国电力供需情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

初期,全国经济开始实施结构性调整,虽延续了“八五”期间的增长势头,但增速有所降低(1996年增长9.7%),而电力需求增速开始放慢(1996年仅增长6.9%),其中占最大比重的工业用电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尤其是高耗电行业。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用电则以更快速度下滑,出现了近20年来的首次电力供过于求的局面。由于国家采取了限制电源建设和压缩小火电的措施,加上经济恢复性增长,使得电力需求快速反弹,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再度紧张。整个“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用电量年均增长6.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77,略低于“八五”期间水平。

2.“九五”期间负荷率逐年下降,峰谷差增大,调控矛盾突出

“九五”期间,东北、华中、川渝等地区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电力供应相对富余。华东、华北、广东、贵州、西北部分地区用电增长较快,其中浙江、广东、京津唐、河北南部、宁夏等地区在“九五”后两年电力供应一度紧张。一些水电比重大的地区如广西,在枯水期和来水不好时,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趋于紧张。“九五”期间各电网负荷率逐年下降,峰谷差继续增大,调控矛盾更加突出。2000年电力最高负荷在发电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也继续攀升,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最高负荷分别达到3093万kW、2164万kW、3920万kW、2555万kW、1103万kW、2671万kW,比1999年增长较大。

3.“九五”期间的电力供应

“九五”期间全国发电跃上3亿kW新台阶,到2000年底达到31932万kW,发电量13685亿kW·h,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0%和6.3%。“九五”后期国家在电网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特别是城乡电网改造,使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电网主网架建设逐步加强,500kV主网架已开始取代220kV电网,承担跨省、跨地区的电力输送和交换任务。以计算机为主的国际先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普遍采用并达到了实用化程度。2000年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1636360km,220kV及以上变电容量为41489万kVA;500kV直流输电线路达到1045km,而额定换流容量达到120万kW。(www.xing528.com)

4.“九五”期间的电力需求

全国社会用电量实现快速增长,2000年达到13466亿kW,比1995年增长136.5%;“九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6.4%,低于“八五”期间9.6%的增速。人均用电量从1995年的816.2kW·h上升到2000年的1039kW·h,年均增速达5.4%;电能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从1995年的9.2%上升到2000年的11.2%,人均电能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九五”期间,第一、第二产业用电量波动性缓慢增长,用电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用电比重相应增加;居民生活用电一直是我国电力需求的增长点,“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7%。就地区而言,中南、华东和东北地区用电增长率较高,西北、西南次之,东北地区用电增长依然缓慢;且各地区用电增长速度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大部分地区及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用电增速较快;而中部内陆地区、东北地区以及甘肃、陕西等省区的用电增速较慢。

总之,在“九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保持了基本平衡的格局,但这种基本平衡只是初步的、暂时的、低用电水平下的基本平衡。即电力供需平衡的基础和水平比较低。2000年,中国人均装机仅0.25kW,人均发电量不足1080kW·h,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国仍有2800万人没有用上电。

“九五”期间我国电力的增长比发达国家高。我国发电量年均增速6.3%,而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1995~1999年)电力增速分别为3.4%、1.8%、-0.4%、1.9%、1.0%、2.9%,这是中国电力工业在1996年跃居世界第二位后又持续5年增速超过工业发达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