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改革开放的独特特点

江苏改革开放的独特特点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中,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同时注重结合省情进行个性化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实践注入江苏元素和江苏力量。一句话,没有改革开放的领先,就没有江苏发展的率先。苏南模式的演进与创新,是江苏改革创新精神的缩影,生动反映了江苏在改革创新上进行的引领性实践。

江苏改革开放的独特特点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中,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同时注重结合省情进行个性化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实践注入江苏元素和江苏力量。改革开放的江苏特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引领,聚焦各个发展阶段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率先谋划改革开放新举措、新思路,力求率先破解难题、率先取得成效、率先形成经验,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实践成果为全国发展探路;二是观念先行,始终高扬思想解放的旗帜,把思想解放与江苏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禁锢和观念束缚,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扫除观念障碍、提供思想武器;三是实干为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将改革开放的创新思路、决策部署在江苏人的实践拼搏中转化为现实发展成就,开创江苏发展美好未来。

(一)探索引领风气之先的实践

江苏改革开放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较早开始坚持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从创办乡镇企业到发展民营经济,从创办开发区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到创新驱动实践,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正是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才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大提升、城乡面貌的大改变、人民生活的大改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步子就能迈多大;创新的能量有多强,发展的动力就有多强。一句话,没有改革开放的领先,就没有江苏发展的率先。

1.深化改革的引领性实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众多在江苏起步的改革探索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制度。20世纪80年代,江苏以苏南地区为代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辟了中国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苏南模式,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素材。苏南模式从形成之初,就突破小农经济范畴,带动了苏南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开放型、大规模的商品经济的转化,这使得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区别于传统农村的根本性变化。进入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苏南模式呈现出更强的开放特征。特别是随着园区经济的发展,苏南跳出了传统乡镇企业的局限,走向了更大范围的开放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苏南模式的创新色彩更加浓厚,创新由此成为“新苏南模式”的核心特征之一。苏南模式的演进与创新,是江苏改革创新精神的缩影,生动反映了江苏在改革创新上进行的引领性实践。进入新时代,江苏聚焦制约自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在不少领域取得改革突破,形成一批富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改革成果。例如,江苏“放管服”改革在全国产生影响力,“不见面审批”已经成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营商环境等指标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等涉及部门审批的具体办事环节、实际时间和申请材料件数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对各地改革进展进行测评,引导全省各级政府形成谋高质量发展、优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针对改革存在点上突破较多、面上攻坚不够的“碎片化”现象,江苏率先开展系统集成改革的探索。例如,在江阴市进行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与此同时,江苏积极推进各类国家级改革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突破作用。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深入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通过评估验收,到2018年底共有11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南京市深入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

2.扩大开放的引领性实践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发展历程,在“农转工”“内转外”以及转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对外开放带来的创新活力,都得益于江苏经济更深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从1981年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在无锡落户,到2018年底,全省累计引进各类外资企业12.5万家,实际使用利用外资4500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布局,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抓好用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开放格局。江苏立足开放型经济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积极开展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前沿探索,在扩大开放新实践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一个个中国第一。例如,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丝绸之路上的第一个实体性项目,已具备多式联运监管资质保税仓库功能,信息联通水平全国领先,连云港港成为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中国的唯一离境口岸;继外资准入“审改备”改革后,江苏加大力度构建外商投资领域准入管理新模式,2018年7月2日,全国首家工商登记与商务备案“一口办理”的外资企业在江苏诞生;2018年11月22日,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这是牛津大学首次在英国本土以外设立的多学科高等研究院,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健康纳米技术与功能材料、环境与新能源等领域;江苏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和“一带一路”产学合作研究院,5年来共培养“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1600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1) 2019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明确提出将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强省,并提出新时代江苏对外开放走在前列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实现“四个率先”:率先确立优进优出的国际贸易格局,不断提升江苏贸易占全球市场的份额;率先建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率先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并举的双向开放格局;率先实现由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在走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上有明显突破。此外,江苏始终将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在全省转型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贯穿解放思想“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是发展的总开关、时代的最强音、江苏的传家宝。面对深层次的体制束缚、观念禁锢和利益壁垒,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有实践中的突围。江苏在新时代进入转型升级的隘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新旧矛盾交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更是前所未有,靠老办法没有出路,靠守摊子没有前途,唯有从思想大解放破题,用新思想引领新实践、闯出新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4月,江苏省委审时度势提出,在全省广泛开展以“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动员全省上下兴起思想大解放的热潮,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凝聚思想共识、集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1.解放思想贯穿江苏改革开放全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解放思想的历程相互激荡,为这一命题提供了来自江苏的注释。改革开放前夕,南京大学胡福明老师作为主要作者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江苏上下深入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成功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江苏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起步阶段,由于还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企业被视为挤国营企业的原料、能源、市场,冲击国家计划的“三挤一冲击”的异物。江苏广大干群冲破计划经济束缚,自筹资金、自找原料,自谋销路、自闯市场,闯出了一条以市场为纽带、以集体经济载体、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在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创新都源自思想解放,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威力。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无锡堰桥率先打破社办企业中的“大锅饭”和“干部终身制”,率先实行“一包三改”,即实行厂长经理经济承包责任制,一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二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三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这一改革犹如石破天惊,在全国激起了巨大反响。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无论是“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还是“不等不靠、埋头苦干、抢抓机遇、开放创新”的“昆山之路”,或者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体现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从江苏的发展历程看,无论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还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无论是民营经济不断壮大还是创新型经济蓬勃兴起,每一次重大的转型跨越都首先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江苏的过去,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奋进的;江苏的未来,也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砥砺前行。(www.xing528.com)

图2.1无锡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

2.解放思想体现新的时代内涵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江苏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重点,是破除制约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扫除思想障碍、提供思想武器。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发展主攻方向。主要矛盾变了,解决主要矛盾的重点重心、方式方法必然有所调整。国际经验表明,经济上“量”的扩张有助于后发经济体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经济起飞”,但只有转入更具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轨道,才能从根本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转型障碍。一是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上解放思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破解“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深层次问题。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着眼于中央要求和江苏实际,2018年7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重点培育新型电力装备、前沿新材料集成电路等13个制造业集群,形成全省上下集成政策支持、合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鲜明导向。二是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解放思想,进一步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江苏打破苏南、苏中苏北的传统区划思维,创造性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由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的转变、从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的转变,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以新布局重塑江苏发展新优势。三是在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就是在厘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前提下,沿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方向双向发力、汇成合力,构筑江苏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的新动力、新优势。四是在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机遇上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打开江苏新一轮发展的新战略空间。五是在更好释放科教资源潜力上解放思想,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规律,紧扣创新主体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点难点,出台“科技改革30条”,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六是在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上解放思想,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着力形成激励担当作为的良性机制。

3.解放思想向深处拓展

江苏把解放思想不断推向深入,最根本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着重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中解放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中解放思想,更坚决地破除经验主义、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在把握实践标准中解放思想,更大勇气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在把握时代方位中解放思想,更自觉地把江苏放在世界格局、未来维度中来审视定位。注重强化问题导向,对遇到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既解思想扣子又指发展路子,以知行合一的思想大解放,加大改革创新的行动力度,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着力点。从发展阶段看,江苏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发展既具有农业社会特征,又有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的特征,这就需要坚持“四化”同步推动发展。通过不断深化解放思想,有利于抓住技术变革机遇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努力释放科教资源潜力打造发展核心竞争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建设江苏现代“桃花源”、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激励担当作为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把高质量发展的江苏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解放思想不是搞一次运动,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纵深推进解放思想需要作为一种自觉长期坚持下去,在常态化上做文章,在实际工作中见成效,在思想大解放中解放生产力,在思想真解放中释放新活力。

(三)弘扬低调务实的实干精神

1.靠实干取得改革开放成效

江苏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是靠实干取得的。江苏人的鲜明特点就是“实”。江苏素有兴办实业的传统,实体经济发达,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实业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苏经济基本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但传统的轻纺工业、化工、机器制造、建材等发展较快。正是这些宝贵的实业基因,在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家庭农业得到恢复,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逐渐消除,为乡镇经济的勃兴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扭住实体经济不放,大力发展实业,使实体经济成为江苏最厚实的家底。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江苏还逐渐培养起专心专注、至精至善、行稳致远工匠精神,成为推动江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初期,江苏总结出攻坚克难的踏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吃尽千辛万苦办企业、说尽千言万语拉客户、历经千难万险谋发展的“四千四万精神”,这一精神正是江苏人“实干”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以实干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江苏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内核的新江苏精神,体现了江苏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敢于突破、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展现了新时期江苏人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和闯字当头、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

2.靠实干赢得改革开放未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新时代的号角,江苏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持续发扬实干精神,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埋头苦干,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钉持续用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靠拼搏进取再谱改革开放新篇,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抓经济,要务项目之实,看有没有新增长点的催生,有没有新动能的培育;抓改革,要务突破之实,看有没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有没有拆除掉那些阻碍发展的藩篱;抓民生,要务感受之实,看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有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变化。只有每项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抓手,都有实实在在的落点,都以取得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我们才能把这个“实”字写好写到位。一是充分激发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企业家大力弘扬适应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二是抓住“关键少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在改革开放一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共同营造干事创业的好生态。三是尊重群众首创,鼓励和支持基层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探索勇气、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联动推进改革开放的生动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