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城市交通枢纽的现状与特点

日本城市交通枢纽的现状与特点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客运枢纽布局在城市中心地区,通过改建不断完善日本各综合客运枢纽基本上依托原来的铁路火车站,并在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综合轨道、常规公交、区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枢纽综合体。日本城市客运枢纽以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为主,在设计时把所有线路均引入枢纽内部,立体化布局,乘客换乘全部都在室内,十分便捷。

日本城市交通枢纽的现状与特点

日本人口密度高、土地的空间开发强度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铁路轨道交通地铁等大容量、集约化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交通线路网。日本城市周边城乡差别相对较小,同时,由于车站设置和运营组织的原因,日本对外普通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在功能上基本类似,承担着大量的城市交通及城间交通。本次调研的对象是该类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本报告以下部分提到的综合客运枢纽也是相当于我国的铁路火车站的枢纽场站。

通过调研,总结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现状特点如下:

(一)客运枢纽具有综合性,客流规模大,铁路、轻轨、地铁实现相互衔接

日本客运出行除私人小汽车以外,城间客运主要依靠铁路,包括国铁JR(注:国铁JR已于1987年开始实行民营化,现仍成为国铁)和民铁等,长途公共大客车很少;城市内客运轻轨和地铁发挥主导作用,普通地面公交和出租车相对较少。这种状况从客运结构可以充分体现。2005年日本客运结构为:私人小汽车出行57.7%、国铁12.8%、民铁19.4%、公交及长途公共大客车6.8%、出租车3.3%,该结构在近几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日本综合客运枢纽是地下、地面相结合,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但作为客运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日本这种客运出行方式决定了相互间的衔接以铁路与轻轨、地铁为主。由于长途公共大客车和地面公交、出租车客流量车流量较少,在综合客运枢纽中虽然一体化布局了相应的停靠设施,如长途公共大客车、地面公交停靠站、出租车等待区等,但这些设施的规模较小,客流组织相对比较简单。

综合客运枢纽以轨道交通为主要衔接方式,在立体化设计理念下,各枢纽占地面积虽然不太大,但每天的客流量很大。如大阪城市总人口仅有300多万,但大阪火车站日本国铁JR线、阪急公司阪急线和阪神公司阪神线都汇集于此。三家铁路公司和城市地铁公司的八条轨道交通线可分别通往京都、神户、关西国际机场等地区,乘JR线到新大阪站可换乘新干线到达日本各地,平均每天客流量达80万人以上,是日本关西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站。新大阪火车站主要服务于新干线铁路和其他普通铁路,并衔接城市地铁,每天的客流量达到15万人以上,相当于北京西站和北京站火车站的客流规模。

(二)客运枢纽布局在城市中心地区,通过改建不断完善

日本各综合客运枢纽基本上依托原来的铁路火车站,并在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综合轨道、常规公交、区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枢纽综合体。这些火车站的历史比较悠久,建成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东京火车站的历史就已经超过100年。百余年来,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枢纽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这些客运枢纽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如东京火车站位居东京市中心,紧邻皇宫和最大的商业区——银座;大阪火车站周边是整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之一,火车站离市政府咫尺之遥。

日本新建的火车站很少,几乎都是在不断改建过程中,各方面不断完善,加强一体化的衔接。如大阪站虽然已经形成了几十年,但目前仍在改扩建之中。日本最新建设的火车站是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新干线时,新建了新大阪、新横滨车站。当时没有利用原有车站而进行新站建设的主要原因是线路方面的问题,即原有车站的线路不能适应新干线的技术标准,只能建设新火车站使线路取直,保证高速车辆能够行驶畅通。

(三)客运枢纽细节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室内立体化换乘

日本城市客运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运营,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枢纽内部的布局等各细节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如基本上所有的售票窗口都紧邻入口,极大地方便了旅客。(www.xing528.com)

日本城市客运枢纽以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为主,在设计时把所有线路均引入枢纽内部,立体化布局,乘客换乘全部都在室内,十分便捷。既改善了换乘舒适度,又缩短了换乘时间,从而成为换乘枢纽的基本理念之一。如成田机场客运枢纽的航站位于地面以上,JR山手轨道线直通航站楼地下,京成线快速列车设在航站底层,各层之间均设有自动扶梯相连。

日本客运枢纽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以及众多的对外进出口,使得旅客疏散迅速、方便。日本不但地铁、轨道交通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而且铁路也采用相同的方式,而非人工统一集中检票,避免了人群集中,提高了客流集散速度。另外,日本客运枢纽的进出口特别多,不但在地面层的各个方向都有多个进出口,地下层也有很多通道直接通到周边建筑或者地上,一个客运枢纽一般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进出口,在方便旅客的同时,提高了客流集散速度。

另外,日本客运枢纽没有大型的站前广场和候车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客流集散以地铁、轨道为主,这些客流集散迅速,并且准时,不必提前较长时间在车站等候;二是长途公共大客车少,长途汽车站规模小,并且为公交站台式;公交汽车和出租车也少,所需停靠面积小;三是购票方便,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等方式预约,到达火车站后依靠预约号在自动售票机上直接取票,不需要到火车站后再买票;四是铁路公交化运营,能力大,即使不提前买票也不至于等待很长时间。

(四)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多样性,自身及周边商业发达

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交通枢纽建筑也不可能是单纯的交通建筑,它必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集诸多城市内容于一身的综合体。交通枢纽可以同多种开发功能相结合,如大型的商业设施、办公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等。甚至于开发面积可能会远远多于其客运部分所需的面积。建筑的交通功能和开发功能相结合不但能够满足市场运作的需求,同时也方便了乘客的使用。交通枢纽的商业价值来自于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客流。

日本大部分客运枢纽所在的建筑体将车站、商场、饭店和宾馆集于一体,从外表看难以辨认出是一个客运枢纽,俨然是一个酒店和商场。如名古屋火车站的建筑体是整个名古屋第二大建筑,所在宾馆为名古屋最高级的五星级宾馆。大阪火车站由于客流量很大,地理位置又处于大阪市繁华地区,车站周边商业十分发达。阪神公司、大丸百货均在此开设商业,还有希尔顿酒店、办公楼、会议中心等,使车站周边地区形成集购物、住宿、办公、会议、商务活动的商业中心。

(五)客运枢纽一体化的建设、管理运营体制

日本客运枢纽由于多种运输方式、多条轨道线路分别属于不同公司,同时还有部分属于政府的站前广场等,同样存在着多个投资、建设、运营主体相互协调的问题。在线路引入问题上,只要有铁路或者轨道公司希望引入客运枢纽,当地政府或国土交通省将出面协调或者通过强制手段保证引入,以提高枢纽的综合性。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采取的模式为:各投资责任主体划清范围,明确相应建设费用,共同出资,由一家公司统一进行建设、管理和运营。表1-7为福冈县北九州市小仓站建设资金分配来源情况。

表1-7 福冈县北九州市小仓站建设资金分配来源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