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键要素:运营模式与政府职能

关键要素:运营模式与政府职能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货代行业的发展环境对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也有较大影响。基于目前现状,政府应进一步对运输市场进行改革,使所有的运输企业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实现全程运输服务需要各区段承运人共同参与行动,共同承担行动的风险,且各方存在相互的依赖。反之,则影响运输企业之间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全程运输组织计划需要考虑各区段的运力情况、能力匹配和时间衔接等因素,因此比制订单一区段的运输组织计划复杂。

关键要素:运营模式与政府职能

(一)形成跨区域、综合性运输企业的条件

在形成跨区域、综合性运输企业在外部环境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完全的市场环境。要形成跨区域的运输企业,需要各地区的运输市场都是完全开放的,相互之间没有政策壁垒和地区保护主义;要形成综合性的运输企业,需要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市场都是开放的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要推动跨区域、综合性运输企业的形成,就需要在各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均开放市场。

(二)影响货代发展或运输企业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的因素

全程联运经营人可能是实际承运的运输企业或货运代理企业,影响其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的因素分别为:

(1)主导运输企业的积极性。对于运输企业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该运输企业应该在全程运输中具有主导地位,或者说其承担的该段运输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公路、铁路联运中的铁路运输企业,国际公路、海运联运中的海运企业等。由于该运输企业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最重要,运输链中的其他企业便更容易以其为中心,服从其对全程运输的组织安排,从而形成紧密的运输链条。而在全程运输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运输企业则有较大难度。因此,处于主导地位运输企业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其没有积极性承担此职责,则难以实现一体化的运输服务。

(2)货代行业发展水平和环境。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是货主和实际运输企业之间的桥梁,其在接受货主委托后,凭借对运输市场和各地域、不同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熟悉和了解,比较容易进行全程运输组织和协调各运输企业,从而最有条件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实践也证明,货物运输代理业的发展推动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货运代理企业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的前提是对各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都比较熟悉和了解。如果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水平不高,货运代理企业仅局限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种运输方式,则同样不可能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另外,货代行业的发展环境对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也有较大影响。如果运输代理市场不规范,存在层层代理、多次分包等问题则会阻碍全程联运的发展。因为如果层层代理、多次分包,货代企业不是直接与运输企业进行接触联系,无法进行全程运输组织协调。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在推动形成全程联运经营人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鼓励和引导主导运输企业扩大业务范围,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另一方面要规范货代行业的发展,并鼓励货代企业跨区域开展综合性业务,从而成为全程联运经营人。

(三)多个运输企业合作的前提条件

实现一体化运输服务模式中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都需要运输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运输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需要以下条件:(www.xing528.com)

(1)真正的市场主体,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只有真正的市场主体才有争取更多客户、追求利润的要求,才会努力满足客户要求。也正是这些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才使运输企业之间有合作的动力,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目前我国的运输市场,有的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还是政企合一,有的运输企业是国有体制,这些运输企业都不属于真正的市场主体。这些运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与真正的市场主体有所不同,阻碍了其与其他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基于目前现状,政府应进一步对运输市场进行改革,使所有的运输企业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2)市场主体之间地位平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是相互合作的前提。只有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企业合作时在运输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风险分担等方面才会公平合理。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否平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结构,如果市场结构是独家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状态,则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将依据其市场地位,难以公平地与中小运输企业进行合作,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与之合作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为了推动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政府需要对运输市场进行管理,推动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消除市场垄断行为。

(3)市场主体之间相互信任。运输企业之间的信任是相互合作的基础。实现全程运输服务需要各区段承运人共同参与行动,共同承担行动的风险,且各方存在相互的依赖。由于合作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合作关系的存在需要各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信任。同时,良好的合作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信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运输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主要是企业之间的事情,但政府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和规范诚信评价监督体系,通过严格规范的监督机制来增加企业间的这种系统信任。企业最初的合作主要是靠制订详细的契约来支持的,因而首先要让双方对契约的可执行性给予信心,所以必须首先要加强运输企业合同制度规范,使得企业间最基本的合作可以被保障。

(4)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及法律体系。运输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在完成运输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货损、不能及时到货等情况发生。虽然运输企业之间在业务合作时签订的合同条款中对责任、风险等有相应的规定,但也会发生一些条款以外的情况。产生纠纷后,运输企业之间难以通过协商解决时,如果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快划分责任,进行协调处理,则不但不会影响运输企业相互间的合作,反而会提高其相互合作的积极性。反之,则影响运输企业之间合作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善的运输市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促进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工作。

(四)具有全程运输组织协调的能力

全程运输组织协调的难度要远远超出某一区段的运输组织协调,要求超级承运人或全程联运经营人有较高的全程运输组织协调能力。全程运输组织的目标是整个运输链的效益最大化,往往与各区段利益最大化有冲突和矛盾,但要想实现合作,必须使各区段所有运输企业共赢才有可能。同时,全程运输组织计划需要考虑各区段的运力情况、能力匹配和时间衔接等因素,因此比制订单一区段的运输组织计划复杂。

运输组织协调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输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主要依靠运输企业自己锻炼和培养,但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等帮助和促进运输企业提高人员素质,进而提高全程运输组织协调能力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