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政策评估指标设计理念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政策评估指标设计理念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振明从5个标准角度对政策进行评估,分别为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公正标准、效率标准及政策回应度等。綦良群、舒春在评估标准方面提出效果标准、效率标准和效应标准3个方面。综合以往研究可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政策评估指标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对政策的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为了弄清楚一项政策的效果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标准体系。巴尔达奇(Bardachi)定义了四种制约因素:经济和财政可能性、政治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及行政可操作性,这四种因素会对政策的设计和目标产生较大的影响。威廉⋅N⋅邓恩(William.N.Dunn)将评估标准分为六类,分别是:效率、效果、公平性、充足性、适宜性和回应性。台湾学者林水波和张世贤将政策评价标准分为8个方面,即投入工作量、效率、公平性、绩效、执行力、充足性、适当性以及社会发展总指标。张国庆在若干单元评估基础上建立了一项政策的整体评估,将整体评估的标准当作首要标准,把用于单元评估的标准作为次要标准,从立体的角度建立了评估标准的架构,但是对于其首要标准和次要标准的内容没有进行阐释。陈振明从5个标准角度对政策进行评估,分别为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公正标准、效率标准及政策回应度等。綦良群、舒春在评估标准方面提出效果标准、效率标准和效应标准3个方面。

综合以往研究可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既要考虑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现实效果,又要考虑其滞后效应;既要考虑政策设计的相对重要性,又要考虑从政策设计到政策实施及效果反馈的整个过程;既要考虑政策的静态分布,又要考虑其动态演变趋势;既要考虑政策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又要考虑其对产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是否实现。

考虑到评价的合理性与客观性,本书综合评价时的指标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

所建指标体系在理论上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指标体系的设置和综合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整个指标体系能全面、系统反映政策影响或效果,坚持社会评价及其标准多层次、多视角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社会多维评价角度和多维需要的统一和平衡,能从不同角度客观反映政策在某一方面的作用或影响。指标选取相对全面,指标体系中考察内容能够体现较完整的现有人才政策体系。同时,多采用相对指标,指标相对稳定与持续,反映时间趋势动态变化。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www.xing528.com)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为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力求把评价内容与标准数量化,使评价结果易于比较,做到客观、具体。在指标选取时,尽可能选择定量化指标,难以量化的应定性描述。

(3)可操作性与可靠性原则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运用最优化原则,把体现产业创新政策执行效益的内容都列入考核体系,确定有关标准和指标值。另一方面,更偏重于可行性原则,立足于可考核性,对一些理论上应包括但现实中难以操作或难以比较的指标,一般不应列入,以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较性。也就是说,所建指标体系的数据可以获得,便于计算分析;内容简明、易于理解,能够显示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注意保持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和连续性,以便于全面把握政策执行成效的综合情况。

(4)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产业创新政策造就的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对社会发展进步而言都是实际效益。经济效益通过调节经济关系,可以带来可量化的经济效益、产业规模、产业贡献、创新产出等,这些经济效益容易受人重视。同时很多产业创新政策也带来了许多社会效益,如产业创新环境的优化、政策影响力的广泛等,这些非经济效益难以量化,不太容易引起重视,但其重要性又丝毫不逊于各种经济效益。为此,在评估产业创新政策有效性时,要把政策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评估有形的、直接的、物质的经济效益,也要充分评估无形的、间接的、非物质的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