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建规模过大,战线过长,投资效果差,浪费惊人

基建规模过大,战线过长,投资效果差,浪费惊人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周期大大延长。从“一五”时期的5年延长到10年。“一五”时期每100元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4元,新增国民收入35元;相同投资,1978年新增固定资产只有69元,新增国民收入只有20元。基建规模与投资额超出国力允许的范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如表3-4所示。1978年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20年来基建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额增长最高的一年。

基建规模过大,战线过长,投资效果差,浪费惊人

孙尚清、周叔莲、刘明夫等经济学家的调查反映,多年来基建所需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供应基本上是“三八式”:分配时只能满足需要的80%;订货时只能分到分配数的80%;交货时又只能拿到订货数的80%。建设周期大大延长。从“一五”时期的5年延长到10年。据计算,1949年以来基建投资6000亿元,其中有2000亿元未完成。1978年又一再追加投资,在建大中型项目由1977年的140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全年完成投资395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1978年财政收入增加200亿元,其中150亿元加给了基本建设,这不仅影响了解决生活欠账问题,而且加剧了投资效益的下降。“一五”时期每100元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4元,新增国民收入35元;相同投资,1978年新增固定资产只有69元,新增国民收入只有20元。人民节衣缩食省下来的资金,大量地被浪费、被积压。问题还在于,按当年国家财政能够提供的投资额计算,即使不再新增基建项目,要完成1978年全部全民所有制在建项目,大约需要10年时间。“十年规划”的实施,使财政收支和物资供应更加不平衡。

基建规模与投资额超出国力允许的范围。伴随着积累率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拉长了基本建设战线,造成基本建设规模与国力更不适应。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如表3-4所示。

表3-4 1977—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表[32](www.xing528.com)

1978年,基建投资总额为47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14亿元,增长了31.6%,占当年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9%和40.7%。1978年,在建的大中型项目增加300余个,达到1700多个,其中,像宝钢平果铝矿、三峡水电站等大项目,每个投资都在200亿元人民币上下。1978年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20年来基建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额增长最高的一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