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协同创新评价体系,探索实验室与企业新型合作模式,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在重点领域共建一批社会投资机构参与的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建立项目快速审批、资源导入和产业化的推进通道,探索产业关键技术快速转化的新机制。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需求拉动创新机制,支持企业面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区域合作和承接实施重大工程。完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参与高端市场竞争,激励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等政策,综合运用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后补助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工程化技术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研发准备金,支持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和运营体系,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开展专利保险、集群管理和质押、拍卖等试点,推进专利、商标商用化,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

更加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搭建公共技术和产业服务平台,构建专利池,创制技术标准。支持产业技术联盟探索建立成员之间协同创新和投入、收益协调分担机制,提升企业研发合作水平和产业组织能力。推动新型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投入机制,建设面向成果转化的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深化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协同创新评价体系,探索实验室与企业新型合作模式,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支持以大企业、产业技术联盟为龙头,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共同承接和开展应用示范,构建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率先突破和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发明专利,围绕产业发展路径创制技术标准和实施检测认证。着力在4G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碳纳米管碳纤维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水平高、影响力大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各类孵化器,推动市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大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在重点领域共建一批社会投资机构参与的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建立项目快速审批、资源导入和产业化的推进通道,探索产业关键技术快速转化的新机制。(www.xing528.com)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构建全市联动、上下统一、重点突出和市、区、军队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全链条、多要素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环境。完善进一步向区县拓展的市区两级政府需求引导机制,加强与国有企业的沟通对接,释放国有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同时鼓励国有企业联合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共同承接建设项目。围绕轨道交通建设、道路微循环改造、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污水处理、雨洪利用、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对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