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标准化:构建全球制造优势的关键

德国标准化:构建全球制造优势的关键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德国制造全球领先的首要因素,当属标准化。2012年年底,德国标准化协会已颁布的标准累计达33149个。可以预言,在全球新一轮工业变革竞争中,德国凭借用百年时间构建起来的标准化体系,处于优势地位。1975年5月21日,德国标准委员会改为现称。标准和法律条例无处不在的德国,既是标准制定者,又是标准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美国环保人士安妮·雷纳德在《东西的故事》中讲述的德国垃圾标准推行效果。

德国标准化:构建全球制造优势的关键

德国人干了一件与当年秦始皇一样了不起的、足以改写历史的事情,就是标准化。成就秦始皇霸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统一,开启了世界标准化的先河。如今,将标准化推至顶峰的,非德国莫属。

让德国制造全球领先的首要因素,当属标准化。于1917年成立的德国标准化协会(DIN),专门制定行业标准,到如今每年发布上千项标准,其中80%以上被欧洲等国采用,从而掌握了行业话语权。2012年年底,德国标准化协会已颁布的标准累计达33149个。除了使德国具备行业话语权外,最为重要的,是率先为工业智能化打下了深厚根基。

可以预言,在全球新一轮工业变革竞争中,德国凭借用百年时间构建起来的标准化体系,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当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时,第一个领域就是“标准化和参考架构”,通过制定一揽子共同标准,建立起智能工厂生态链上各个环节的合作机制,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信息的高效切换。在“工业4.0”变革中,一旦在制造、产品、运营、流通、消费、反馈等生产及消费环节实现标准化,就具备了快速数字化的基础。简单理解就是,信息技术变革的基础就是将万物数字化,最终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是工业4.0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德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德国标准化协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e.V.,德文缩写:DIN)是目前德国最大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标准化民间机构。成立于1917年。1917年5月18日,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在柏林皇家制造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通用机械制造标准委员会,其任务是制定VDI规则。同年7月,标准委员会建议将各工业协会制定的标准与德国工程师协会标准合并,通称为德国工业标准(Deutschen Industrie-Normen)。1975年5月21日,德国标准委员会改为现称。DIN制定的标准超出工业范围,广泛涉及建筑工程、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家政等各个领域。截至1998年年底,共制定发布了2.5万个标准,每年大约制定1500个标准。其中80%以上已为欧洲各国所采用。(综合百度百科)

标准和法律条例无处不在的德国,既是标准制定者,又是标准化的最大受益者。在2002年的一次DIN新闻发布会上,DIN会长巴克(T.Bahke)指出,德国2001年在标准化方面投入7.7亿欧元,产生的经济收益却达160亿欧元。(www.xing528.com)

德国制造业的标准化思维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生用药量精确到毫克、主妇下厨用量具做饭、连几年粉刷一次外墙都有规定……人性至上的环境,在处处标准的保障下顺理成章地实现了,没有人会因为不准点的公共交通而打乱出行计划,没有人会随意倒垃圾而给邻居带来不便。标准主导一切的背后,是有效的执行。

在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带来巨量垃圾,当中国一些城市深受垃圾围城困扰时,反观德国早在1991年便出台了包装条例,实行生产商延伸责任制:设计、生产、使用、从包装中获利的公司要出钱为包装付费,并规定可重复利用的瓶罐要占到总量的72%。1992年又开始实行“绿点”回收方法,在商品包装上印上统一的“绿点”标志,表明此商品生产商已为该商品的回收付了费。居民使用完带“绿点”标志的商品就将包装放到特制的黄塑料袋中,“绿点”系统有专人定时来各家各户收取。“绿点”的包装原料包括铝、铁、白铁皮、塑料等。一旦发现居民乱倒垃圾,就会发出警告信,如不及时改正,还会发罚单,再不改,则清洁公司就会直接撤走原有垃圾桶,换上一种高规格的垃圾桶。一旦换上这种垃圾桶后,收垃圾的费用就会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小区的住户的垃圾处理费用,即一人违规,大家遭殃,所以一旦乱倒垃圾,不仅会招来邻居的谴责,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员赶出公寓。这是美国环保人士安妮·雷纳德在《东西的故事》中讲述的德国垃圾标准推行效果。通过实行包装条例,1992年和1993年德国减少了100万吨包装垃圾的产生;1993年至1995年通过此系统利用的商品包装废料约1300万吨。从1991年规定出台到1995年,美国的包装垃圾增加了13%,而德国则减少了14%。德国标准的有效执行,连美国的环保人士都感到敬佩。

在中国科学技术部网站上,有一组数据更能看出德国标准执行的效果:2012年1月31日,德国环境部发布了自2009年以来的第二个《德国环保产业报告》。报告显示,德国环保产业已成长为年产值760亿欧元、占世界环保产业贸易额15.4%、就业人数近200万、近80%的环保产业生产领域为研究和知识密集型的德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在1990至2010年间,德国的单位GDP能耗下降38.6%,单位GDP原料消耗甚至下降了46.8%,大气污染排放下降56.4%;80%的建筑垃圾、63%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

反观国内,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包装有多少比例实现了重复利用?社区摆放的垃圾箱又有多少比例实现了分类?我们的建筑垃圾距离80%的循环利用率还有多少差距?因为很多情况下有标准也不执行,从生产到消费各自为政,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流通成本高等弊端,共同阻碍着经济的提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