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携手德国,共谋发展特色优势

携手德国,共谋发展特色优势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与其对德合作之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目前,相关合作德企已完成报名学生的面试、选拔,形成最终名单。随后,太仓职教中心、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舍弗勒(中国)公司合作,开展“双元制”教学;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成立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携手德国,共谋发展特色优势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与其对德合作之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26年来,太仓中德创新园对德合作之路硕果累累、历久弥新

(一) 对德合作受国际关注,“德企之乡”成合作典范

2019年6月,“2019年海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柏林站——首届中德创新城市合作论坛暨太仓日”活动在德国首都柏林成功举办,并推动太仓市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中德创新城市合作论坛暨2019德国太仓日活动

际合作中心、德国创业协会、ITTN国际委员会共建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城市,与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太仓元素”闪耀国际会场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努力形成的良好的对德合作基础。自1993年开始,太仓以中德创新园为主阵地,在推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中德国际科技合作、中德双元制教育合作、中德城市创新合作上进行实践探索,实现了对德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德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对德合作层次的不断升级,成为中国德资企业聚集度最高、合作模式最具创新性,吸引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最多最好的城市之一。

作为中德合作典范城市,近年来,太仓在中德两国创新合作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对德合作逐渐从经济合作扩大到以创新为主题的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合作,实现地方攻略与国家方略的高度契合。

太仓和太仓中德创新园先后被中德两国政府部门授予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出口精密机械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一系列称号,对德合作主要做法被写入科技部《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成为苏州继中新合作、海峡两岸合作后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典范。

(二) 德企增资扩产潮涌太仓,融合发展助力创新之城

2019年,太仓规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集团,连续投用两档电驱桥并签约电驱动及航空部件两个新项目,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不断加强本土研发和生产能力。除了舍弗勒,卓能电子、法可赛等企业也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太仓中德创新园已初步形成百亿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并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平台、中德智造质量标准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舍弗勒全球首个P2混动模块在太仓投产

目前,太仓集聚德资企业320余家,总投资达50亿美元,制造业德企约占全国的10%。其中,全市约95%的德资企业落户在太仓中德创新园,园区核心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德企密度达15家。

“与德国的经济合作走向创新,太仓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人介绍,在太德企以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主,近年来,这些企业纷纷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端迈进。一批德企还在太仓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近50家德企在太申请专利

通过鼓励民企加强与德企的对接,学习先进科技,增强创新能力,太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科技创新高成长性民营企业。400多家民企与德企开展产业配套、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基于“工业4.0”定位提供高端空气处理设备定制服务,去年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在企业成立的短短2年内,就实现了盈利。

在中德两国经济合作“共塑创新”的主题下,太仓中德创新园也在积极行动。近年来,园区加大对德国科研机构的引进,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建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并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提升协同发展机制。继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园后,又陆续建成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等一批载体平台。(www.xing528.com)

2017年9月底,园区对德创新合作迎来里程碑。在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园区所在的太仓高新区获批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目前,在太仓中德创新园,平均每天诞生5家高科技企业、20件专利,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80件、高层次人才150名,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4.5%,高企占规上企业比重超70%。

“太仓对德合作令人印象深刻,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已成为对德国企业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作为‘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对德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太仓推出‘隐形冠军’‘配套专家’培育计划,400家太仓本地企业和德国企业合作非常愉快。在2018年10月18日举行的“2018德国经济界访华团组太仓行”活动上,“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说。

(三) “双元制”构建多层次,有序衔接人才培养体系

2019年5月中旬,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启动了2019年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人才”项目。目前,相关合作德企已完成报名学生的面试、选拔,形成最终名单。该项目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东南大学、德国巴符州应用技术大学,以及在太德企共同发起举办,已开展两年时间。“与我们以往开展的‘双元制’项目不同,该项目是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介绍。

双元制职业教育,这个一直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如今又成了太仓中德创新园推进中德创新合作的加速器

2001年7月,太仓经济开发区(现太仓高新区)与德国巴符州政府、克恩—里伯斯公司、慧鱼公司及太仓工业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正式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随后,太仓职教中心、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舍弗勒(中国)公司合作,开展“双元制”教学;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成立技术工人培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在太仓迅速推开。

随着“双元制”模式的逐步推广,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蓝领”,有效满足了德企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同时,通过不断萃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华,立足本土特色的职教理念逐渐成型。

中德培训中心

在向本科教育推进的同时,以克恩—里伯斯为代表的在太德企动作频频。2018年,克恩—里伯斯公司与上海德国商会就合作开展双元制“大国工匠”项目进行签约,克恩—里伯斯(中国)企业大学揭牌成立,建立更加完备系统的培训体系。目前,园区已相继建立中德培训中心等10大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四) 推动城市全方位合作对德合作驶上“高速立交”

2019年5月18日,第四届太仓“中德友谊杯”乒乓球国际邀请赛在太仓开赛,吸引了现任德国乒乓球国家队主教练罗斯科夫等一批“大腕”参加。当月,“郑和杯”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欧洲赛区德国专场在杜塞尔多夫开赛。

目前,以太仓中德创新园为主阵地,太仓和太仓高新区正围绕建设中德合作城市典范和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区目标,全力推动对德合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务实双向的城市合作新格局。

近两年,太仓先后与德国北威州于利希市、巴符州莱茵内卡大区缔结友好关系,并与德国巴符州、北威州、弗莱堡等城市进行互动交流。于利希市的三所学校还与太仓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明德高级中学分别缔结友好关系,互派师生访问游学。而在“太仓日”“啤酒节”这两个已有十多年积淀的对德交流活动品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德国元素出现在太仓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动中,乒乓球赛、足球赛、马拉松、莱茵之声音乐会、“德国大厨寻鲜之旅”等等,每年会有新的活动涌现。

“这些活动的举办,对增进双方的了解有很大促进,但我们并不想局限于简单的文化交流活动,更希望能够开展城市之间的全方位创新合作。”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6年来,从最初的产业合作起步,太仓对德合作一路高歌驶上了“高速立交”,科教、文体环保、城市建设、社会公益等领域“全面开花”,对德合作工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