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西县贫困原因分析

林西县贫困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素质有待提升主要侧重林西县老年人口以至全部人口的身体素质问题,资料显示,疾病是林西县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因学致贫尤其是因病致贫现象凸显,成为林西县贫困问题的一大来源。林西县致贫原因以因病致贫为主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缘由。林西县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以前,尚未建立完善、适宜的健康扶贫政策,一定程度上致使林西县因病致贫成为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

林西县贫困原因分析

分析致贫原因对于有的放矢地制定扶贫开发政策,实施扶贫开发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弄清楚贫困发生的原因所在,知道贫困户因何致贫,才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正确的领域当中,否则就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政策无效。

第一,林西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具有老、少、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老、少、边地区一般多集中于干旱地区、石漠山区、深高山区和高寒地区等,自然生态条件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脆弱性贫困凸显;区位优势不明显,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户生产经营粗放;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公共服务不足;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老、少、边地区存在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一般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共同构成“老、少、边、穷”地区。[37]林西县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气候条件,抑或是生产经营方式,都存在这些老、少、边地区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增收困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观我国贫困县的省份分布情况,发现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位于中西部省份(见表1-4)。与东部省份相比,中西部省份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中西部省份农业人口众多,前往东部发达省份的外出务工人员多,务工收入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而对于那些没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来说,收入来源多为耕种作物的收入,这方面的收入又高度依赖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以地理环境为例,我国地形整体上呈自西向东三级阶梯式分布,中西部地区多为高山丘陵,极少有大面积的适宜耕种农作物的土地,这极大地限制了中西部贫困人口依靠耕种土地获得较高收入。与此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纯粹土地性收入水平较低的问题。

表1-4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2012)

第三,人口结构不容乐观,人口素质有待提升。不科学的人口结构与较低的人口素质是贫困地区的普遍性问题。有学者对甘肃省贫困状况和贫困特点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样本村的调查发现,由于大量劳动力的转移,村庄的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平均年龄高达47岁,并且65.4%为妇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人口结构不容乐观。[38]如上所述,林西县在人口结构上已然出现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且城乡人口比例差异较大。人口素质有待提升主要侧重林西县老年人口以至全部人口的身体素质问题,资料显示,疾病是林西县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贫困户及贫困人口自身没有增收能力,一方面需要向他们提供“造血”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向他们“输血”,即需要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底。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财政收入相对较低,无法提供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使得贫困问题加剧。前述对甘肃贫困状况的调查显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是贫困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39]另外对西藏贫困状况的调查显示,教育、医疗服务不足,影响了西藏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不仅造成西藏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还深深地影响了西藏未来的发展,成为西藏减贫的障碍和不得不面对的约束条件。[40]就林西而言,在推行一系列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以前,同样面临教育投入和医疗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因学致贫尤其是因病致贫现象凸显,成为林西县贫困问题的一大来源。

第五,因病致贫是直接主因。根据统计,在林西县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7833户,占比73.18%;因残致贫888户,占比8.30%;因学致贫100户,占比0.93%;缺技术305户,占比2.85%;缺劳力771户,占比7.20%;缺资金623户,占比5.82%;其他184户,占比1.72%(见图1-5)。未脱贫户中,因病致贫672户,占比95.86%;因残致贫11户,占比1.56%;因学致贫6户,占比0.86%;缺劳力6户,占比0.86%;缺资金3户,占比0.43%;其他3户,占比0.43%(见图1-6)。(www.xing528.com)

图1-5 林西县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占比对照图

由此可见,至林西县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在于因病致贫,其次为因残致贫、缺少劳力和缺少资金,缺少技术和因学致贫等原因占比很低。

图1-6 林西县2018年未脱贫户致贫原因占比对照图

尚未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中,绝大部分致贫原因仍然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缺少劳力和缺少资金等因素占比极低。这凸显了林西县健康扶贫的重要性,只要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林西县实现消除绝对贫困便指日可待。

林西县致贫原因以因病致贫为主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缘由。除了上述老龄人口众多及与之相伴的疾病问题之外,还有来自外部的政策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各地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而在实施层面有所差异。林西县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以前,尚未建立完善、适宜的健康扶贫政策,一定程度上致使林西县因病致贫成为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前文所述,林西县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限制,具有贫困分布范围广且不平衡,农业人口众多且增收困难,农业发展滞缓且附加值低,老龄人口众多且疾病多发等贫困分布特征,这也是林西县扶贫事业所面临的基本形势和贫困治理的逻辑起点。就本质而言,在国别和地域观照的比较视野中,林西县的贫困状况既具有人类贫困发生原因和表现形态的一般性,也具有由地方属性所衍生的特殊性,这也决定了林西县在扶贫领域的政策组合必须相应地实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