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建设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道路建设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路交通建设项目一般分为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3个不同时期,为了在道路建设中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应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展开,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目前,道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前期的保护上,即基于“设计上最大程度的保护”原则,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来优化道路设计,达到最大程度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道路建设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道路交通建设项目一般分为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3个不同时期,为了在道路建设中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应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展开,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目前,道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前期的保护上,即基于“设计上最大程度的保护”原则,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来优化道路设计,达到最大程度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从发达国家道路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公路路网已经建成,公路路网产生的环境影响直接覆盖了美国1/5的土地,他们反思其公路发展历程认为,规划设计阶段的保护最为重要。从路域生态学学科自身发展来说,道路建设不同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是不同的。如何协调好道路建设、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需要着手进行各种矛盾的“缓解研究”和利益的“共生研究”,将一直贯穿道路建设的整个过程。“源头的保护才是最有效的保护”,因而规划设计阶段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提出“规划设计阶段最大保护、建设阶段最小破坏和运营阶段最大恢复”的保护原则。“最大保护”是核心,“最小破坏”是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大恢复”是促使道路与野生动物和谐的基本要求,确保新的动态平衡系统的建立。

要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理念,把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结合起来,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不良理念,确保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协调发展。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有着明显的时序特征,首先,从道路选线阶段开始考虑野生动物保护问题。选线时应注意避开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密集区,应选择对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密集区干扰最小的方式布线;其次,在无法避绕野生动物敏感区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措施来减缓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缓解措施主要包括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路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梁设计等;最后,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应采取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及生态补偿等措施,可最大程度降低道路施工与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例如,道路占用一定面积的高质量野生动物栖息地(如湿地),可以在临近区域修建人工湿地进行生态补偿,其面积不低于道路侵占的湿地面积,以进行生态补偿。(www.xing528.com)

道路建设中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与监测研讨会 姬明周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