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生产发展史:从夏代到现代

农业生产发展史:从夏代到现代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代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产量迅速提高。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耕牛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这种超越农村落后生产力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农业大幅度减产,大片农村出现了饥荒。中国的谷物单位面积产量超美国,而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是中国的100倍。城乡发展一体化,主要是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城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农业生产发展史:从夏代到现代

我国的农业生产大约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表明,距今4600年前,中原地区的农业已经脱离原始生荒耕作制,进入锄耕阶段。夏代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产量迅速提高。商代农作物的品种增多,中原地区开始了水稻种植。西周时期,青铜农具得到普遍使用,进行大规模垦殖和耕耘。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耕牛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战国时期,普遍推广一年两熟制,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西汉时期,汉武帝任用赵过,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犁即耦犁,便于深耕和翻土、培土一次进行。农官汜胜之把当时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营加以总结,著成《农书》,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唐朝时,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水利事业也日趋发达。经过长期生产的实践,出现了一种短而轻便的曲辕犁,便于操作,是我国封建社会耕犁基本定型的标志。北宋时,农具的质量和品种都较前代有了提高,出现了秧马等新农具,水车等引水工具也很普遍。北方粮食作物主要是粟和麦,出现了不少优良品种。长江中游可以实现稻、麦两熟。福建和广南路则发展了双季稻。明朝期间,江南有了两季稻,广东、海南岛出现了三季稻。玉米向日葵、花生等作物从美洲传入,白薯从菲律宾传入。明朝中后期的棉花烟草、蚕桑及油料作物等种植也很普遍,主要产区松江植棉百万亩以上,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清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主要品种有棉花、蚕丝、桑麻、甘蔗、果品、烟草等,并形成地区生产的分工,使全国农村地区经济联系加强。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大门,欧美列强对中国农村的茶叶、蚕丝需求量大,促使这些农作物种植面积成倍增长,中国农村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促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速分解,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明显加快。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地主、官僚兼并土地,占有大部分农田,农田经营以租田和雇佣制为主,农民以佃农和半自耕农居多,他们租种地主土地,须缴纳地租,地租大体为亩产的一半。这种生产关系长期束缚农村生产力,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历代农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却是很缓慢的。民国以后,虽然提出“耕者有其田”,但没有实现,封建生产关系也未改变。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外战争不断,特别是八年抗战和此后三年内战,使我国的经济遭受严重摧残,农业发展基本停滞。到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只有217.8亿元,平均每人只有60元。

建国以后,我国很早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变成了现实,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到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36.7亿元,比1949年增加97.5%。

1958年“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农民“吃大锅饭”的共产主义。这种超越农村落后生产力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农业大幅度减产,大片农村出现了饥荒。党中央面对此严重情况作了一些改变,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但仍不能解决问题。市场上农产品供应严重紧缺,不得不扩大凭票证供应。在此后的三年调整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重视农业问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国家计委提出国民经济计划按农、轻、重次序安排,把农业放在首位。

1980年,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集体企业,建立农业服务体系。这种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大幅度增产,市场农副产品也逐步改善,到90年代初期就取消票证,敞开供应。

新世纪以来,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和多予少取搞活的方针。国家除了免征历经几千年的农业税以外,还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对农民种粮、购买种子和农机具都实行补贴,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国粮食连续十年大丰收,目前粮食总产量已达1.2万亿斤,比1950年的2640亿斤增加3.54倍。我国每公顷的谷物产量,超过美国和日本,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目前农业基本上还是小农经济,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增加值为545美元,只及日本的1/70,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061美元,这是因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中国每个劳动力经营的土地只有4.4亩,而美国每个劳动力经营的土地达1.5万亩,是中国的3400倍。中国的谷物单位面积产量超美国,而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是中国的100倍。由此可见,实行农业规模化生产,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一体化,主要是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城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行规模化生产,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规模化必然有大量劳动力转向非农业部门,这就需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因此,加快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www.xing528.com)

发展家庭农场,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多地少,不可能发展像美国那样的大农场,而宜适度规模经营。从目前各地家庭农场来看,一般为100—200亩,高的也有500亩的。这些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据上海统计局对松江401户家庭农场的调查,平均经营规模为108亩,最少的为84亩,最多的为200亩,经营效益都很好,粮食单产517.8公斤/亩,比全市水平高20%,劳动增加值在5万元左右,比过去要提高10倍以上。2012年每户平均投入15.29万元(包括土地流转费7.68万元),经营总收入24.76万元(包括财政补贴6.11万元),收支相抵,净收入为9.47万元,达到城市中等以上家庭收入水平。如果全国农村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城乡共同富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目前脱离农业生产外出打工的农民已达2亿人以上,预计到2020年,还将有1亿农民加入打工行列,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全国3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市,将有10亿亩土地需要流转给农业大户,这有利于发展家庭农场。目前我国共有家庭农场87.7万户,按照现有家庭农场规模测算,将增加到1000万户。

但是,建立1000万个家庭农场的任务是很艰巨的。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是不完善的,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虽已达到52.6%,但户籍人口只有35%,大量农民工户口仍在农村。农民工在城市虽属常住人口,但不能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在农村还有留守老人和儿童,仍有后顾之忧。每年春节前,都有大量农民工返乡,节后又大量返回城市。这种情况,对城乡经济都有影响。由于农民工有后顾之忧,就不可能把农村承包的土地长期流转出去,以致家庭农场流转进来的各家小块土地很难连成一片,影响机械化耕作。因此,城镇化需要逐步完善,逐步解决农民工的户口问题,把农民转为市民,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住房、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的待遇。这样,农民工变成城市居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就可以把农村宅基地和承包的土地长期流转出去,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

在农村发展家庭农场,虽有很大空间,但要加快发展并不容易。今后的家庭农场将是规模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农场。开办这样的农场,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田能手作为经营主体,而目前中国农村的此类人才并不很多。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引导和选择这样的人才,并鼓励农村大学生参加家庭农场建设,经过几年实践成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此外,还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组建为家庭农场服务的机耕、播种、排灌、收割等合作组织或农机具服务公司,以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是关系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在人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吃的商品支出(恩格尔系数)以往一直在50%以上,人民生活提高以后逐步降低,现在仍占到35%左右;穿的商品也主要依靠农业提供棉、麻、丝、毛等纺织原料;用的商品也有不少是农业提供的竹、木、皮革油脂等原料。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我国粮食连续十年丰收,实现主粮(大米小麦、玉米)基本自给。但因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不稳定,有的年份出现部分农产品紧缺,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更加艰巨:①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增加,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粮食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和饲料用量的大量增加,都将加深粮食供求矛盾。②我国耕地紧缺,按确保18亿亩的耕地面积计算,全国平均每人不足1.5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40%。加之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呈多发态势,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③世界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很不稳定,经常有不少地区缺粮。据美国农业部估算,全球居民中仍有8.5亿人无法获得可靠的粮食供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必然要影响我国的国内市场。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确保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会议对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切实措施。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农村会议提出的保证安全的措施,确保粮食增产,稳定市场供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