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数字印刷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数字印刷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判断国内数字印刷应用的未来发展态势?在出版物印刷领域,数字印刷对市场销售额贡献率最高的是图书印刷,达29%。存量调整将是未来国内数字印刷市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国内数字印刷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

如何判断国内数字印刷应用的未来发展态势?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数字印刷市场细分为出版物印刷、包装标签印刷和商业印刷三个领域。出版物印刷和包装标签印刷的主体属大批量生产,以大众基本生活必需品(食品、饮料、烟草药品、教材、图书、本册等)为支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体系是满足这些量大面广的市场需求的产业基础。传统印刷技术是完成这些需求的技术手段。在这样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体系中,数字印刷应用空间非常有限。

商业印刷通常是指“社会零件”印刷业务,即企业、社团组织、大专院校、政府机构运营过程中需要的印刷品(如文件、资料、图纸、表单、证卡、名片、信封、本册、广告、账单、说明书、宣传册等)。由于其用户非常分散,需求品种多、批量小、周期短,故成为数字印刷主要的应用领域。

1.数字印刷在西欧印刷市场的参照

西欧是全球发达经济体的代表,其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根据英国史密瑟匹勒(Smithers Pira)的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2016年西欧共有8.6万家印刷企业(10人以下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8%),年市场销售额1520亿美元。其中,出版物印刷、包装标签印刷、商业印刷三个细分市场占西欧整个印刷市场销售总额比重分别为14%、50%、36%。不同印刷方式对西欧印刷市场销售总额的贡献率分别为,胶印40%、凹印8%、柔印24%、数字印刷16%、其他印刷12%。在出版物印刷、包装标签印刷、商业印刷三个细分市场,不同印刷技术对其销售额的贡献率如下:

●出版物印刷 胶印78%、凹印9%、柔印1%、数字印刷12%、其他印刷0%。在出版物涉及的图书、期刊、报纸三个领域中,数字印刷对图书印刷领域销售额贡献率最高,达29%。

●包装标签印刷 胶印23%、凹印11%、柔印44%、数字印刷3%、其他印刷18%。其中,数字印刷对标签印刷领域销售额贡献率最高,达32%。

●商业印刷 胶印48%、凹印2%、柔印4%、数字印刷10%、其他印刷36%。在商业印刷涉及的广告、宣传册、直邮账单、票证、说明书、其他六个领域中,数字印刷贡献率最高的领域是直邮账单,达87%。

数字印刷在西欧印刷市场应用呈现如下特点:

●商业印刷领域是数字印刷应用的主要市场。2016年数字印刷对整个市场销售总额贡献率在16%以上,而其中的绝大部分(80%)来自商业印刷市场。短版印刷、宽幅喷绘、可变数据是数字印刷在商业印刷市场主要应用方式。

●图书印刷、标签印刷是数字印刷在出版物和包装标签印刷领域应用的主要形式。在出版物印刷领域,数字印刷对市场销售额贡献率最高的是图书印刷,达29%。在包装标签印刷市场,数字印刷对市场销售额贡献率最高的是标签印刷,达32%。

●传统印刷技术仍然是主流生产方式。传统印刷技术对相应市场销售贡献率分别为,出版物印刷88%、包装标签印刷97%、商业印刷90%。传统印刷技术仍然是主流生产方式,数字印刷处于补充地位。

尽管在经济体系、市场环境、印刷需求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上述数据为我们判断未来数字印刷在传统印刷领域的增长空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www.xing528.com)

2.国内数字印刷市场展望

目前国内数字印刷市场的规模总量为1.45亿元,出版物印刷、包装标签印刷和商业印刷占国内数字印刷市场规模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80%、12%。未来几年,国内数字印刷市场规模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其内部构成会发生如下变化:一是出版物印刷占整个数字印刷市场的份额将保持基本稳定,二是包装和标签印刷占整个数字印刷市场的份额趋于下降,三是商业印刷占整个数字印刷市场的份额会有所提升。

存量调整将是未来国内数字印刷市场变化的主要特征。存量整合的重点领域应该是,其他包装装潢印刷、社会零件印刷和图文快印。三个领域涉及企业22.6万家、产出总量接近5700亿元。存量整合的技术基础是日益成熟的本土喷墨印刷设备,更加智能化的高速胶印机和功能强大的行业互联网平台。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伴随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大众消费内容已经开始从基本生存需求向精神体验需求转变。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特点是追求差异化,其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大幅度提升,对国内印刷市场需求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数字化和网络化对大众生活行为方式和对工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在加速印刷需求结构的改变。首先,纸质载体类市场需求快速萎缩(如图书、报纸、纸质税票、直邮账单等),使纸质载体由原来的唯一选择到选择之一,导致印刷订单批量的减少甚至消失;其次,互联网呈现的信息对称化和透明化使得印刷需求方下达订单的方式由单批次大批量生产向多批次小批量生产或按需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的订单批量减少;再次,由于网络传输的便利,印刷生产组织方式由同一地点大规模集中生产向异地协同生产的转变造成的订单批量减少;最后,因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导致的企业交货周期不断缩短,也是造成印刷订单批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3.印刷新业态的雏形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高速便捷的市场环境中,印刷需求的上述变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印刷生产体系与之相适应?

按照批量和时间这两个指标分类,通过批量大小(大批量订单即适合传统印刷的订单,小批量订单即适合数字印刷生产的订单)和时间是否敏感(不敏感即以天或周为交货周期,敏感即以小时为交货周期),印刷订单可以划分为四类:大批量时间不敏感订单、大批量时间敏感订单、小批量时间不敏感订单、小批量时间敏感订单。

目前,国内印刷存量市场的主体是属于大批量时间不敏感订单(第一类订单),对应的是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体系和根据比较成本优势建立的生产基地布局。而未来,印刷市场的增量的主体是小批量订单(第三、第四类订单)。如果未来5—10年这些市场增量占到国内印刷市场总量的15%、20%甚至更高比例,如何能够灵活、高效、低成本地满足第二、第三、第四类订单的生产,是现有工业化大规模印刷生产体系面临的挑战。

工业化生产体系是依据规模经济的原则,按照既定的产品产量、生产周期、选定的技术加工手段建立的从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的系统。这套体系对印刷市场需求有批量和时间门槛,而且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格局已经固化。这些年,批量减少,周期缩短,质量要保证,价格还要降,是传统印刷企业经常遇到的难题。而投入巨资建立的数字印刷中心却普遍入不敷出。

行业实践表明,小批量印刷订单市场空间的拓展涉及相关产品生命价值链(从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保障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关键。互联网平台是关联价值链各个环节、建立新的利益共享机制、服务小批量订单生产的绝佳载体。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图文快印企业、数字印刷企业、供应链企业信息体系的无缝连接,形成适应国内小批量市场需求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按需定制生产经营体系。而数字印刷将成为按需定制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主力生产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