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中国商学院的发展与现状

探讨中国商学院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查,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商科学校最早创办于1921年,但商学院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自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其实我认为我所就读的商学院也一度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曾与企业联合办班,先不说成效如何,但不知为何这种办学方式只是昙花一现。

探讨中国商学院的发展与现状

当人们听到学院这个词时,第一时间的反应会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会想到“财”。自古以来“商”与“财”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商人想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商学院则以“培养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人才”为己任。

据查,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商科学校最早创办于1921年,但商学院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自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商学院是整个教育生态链上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环节,自身所带有的商业气息也最为浓厚,但无论商学院与市场和经济的联系多么紧密,商学院终究还是离不开一个“学”字,“学”才是商学院的精神指引与价值核心。问题是商学院究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我们大多是不甚关注或者认识不深的。

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具有极强的自身特色,这种特色导致商学院还没有实现市场化,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尚未有效联系,学院与市场自然难以合拍。因此,我们才总是对毕业生说,你们仍然还只是学生,就社会而言顶多就是个半成品。至于半成品究竟能否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学院认为那是市场的事,管不了,也没想过要去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些半成品便只能是四散开来,什么都去干,能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了,这才导致有了商学院是万金油一说。正如我们常说做销售的不需论出身与专业一样,什么都不能做,就去做销售,什么都做不了,就去经商——这实在是一种有幸,但也更是一种令人悲痛的不幸。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多为“创一代”,在通过简单买卖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自然需要专业系统的商业思维来指引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板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热衷于学习或去上学了,于是这才有了后来MBA尤其是EMBA教育的大行其道。我也曾想去读MBA,录取书都下来了,但终究没去。有时常想那是为了哪般,因为大多不是为了学艺交流,而是为了生意交易;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文凭。

有时我会想想自己念商学院的时候,究竟学到了什么,说实话至今稀里糊涂。不过我认为毕竟潜意识里慢慢建立起了一种商业的视角,一种市场营销的思维,这很紧要,总算那四年没白费。也正因此,虽然至今对在商学院学了什么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周围都充分认可我是商学院毕业的,还有不少人觉得我懂理论,是典型的学院派,这真让我觉得万分荣幸。其实我认为我所就读的商学院也一度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曾与企业联合办班,先不说成效如何,但不知为何这种办学方式只是昙花一现。而且现在它开设的专业及课程越来越多,俨然要成为一所综合性商业大学,真有点令人遗憾。

因此,虽然时下商学院在中国泛滥成灾,但却仍远未落到实处。商学仍是并行各立,商走商道,学走学道;理论偏左,实践向右。一个在企业,一个在学院;一个市场化,一个象牙塔

带着这些思考,很自然地让我想到塔克商学院。

创建于1900年的塔克商学院是世界上最早授予“商学硕士”的商学院,它不但是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商学院之一,更是世界上规模最小最单纯的商学院——创办时总共只有4名学生,至今也就两个年级480名学生,只有一个经典的全日制MBA项目专业,完全采用因人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塔克商学院认为,只有“小而专”才能让自己的重点更加集中,更加实用——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成为商业领导人才,而不是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因为规模大了就没办法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来进行全面培养,规模越大就越难真正招到那些具有领导者潜能的学生——因为领导者永远是人群中的极少数。(www.xing528.com)

毫无疑问,西方商学院的一个共同点是“完全市场化”——非常注重实际,全面采用“活教学”方式,将抽象的学术理论与现实的市场问题密切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企业商学院的办学模式才应运而生——1955年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最先创立。现在全球500强公司中,有高于7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商学院。西方优秀跨国公司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建立企业商学院是迅速提升企业应变能力、取得持久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商学院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我相信在中国以“走出去”的战略进行发展建设时,中国的商学院也必然成功吸取了许多西方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受制于办学理念与模式,中国的商学院始终没有市场化,因此它们必然缺少了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缺少了一种对推动市场发展的追求与责任。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中国的市场及商业发展历史,不去研究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企业及领军人物,不去探究企业的未来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那么我窃以为,我们的商学院将不但不能归正其位,更有败絮其中的风险。因为,商学院绝对不只是传递一种过去式的经验累积——知识本身并不具备力量,它的价值应取决于如何去应用和扩展这些知识——为未来创造出具有优秀创造性的商界人才,并因这些人才的出现,改变商业的历史,为市场带来新价值观和新价值。

你选择怎样培养人才,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才。中国社会一直以来过于讲究速成,过于注重实效。说到底,至今我们的文化仍然是轻商的,这或许也是我们喜欢说的中国特色之一吧,比如我们的教育总给人造成一种“为商不为学——接受教育是为了让我给自身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的印象;比如我们总是对于不能马上转化为现实利益的东西很难产生兴趣;比如我们的许多所谓大师都只不过是满天飞的生意大师;比如我们一方面在大力提倡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对于“无商不奸、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的浅薄认知仍然根深蒂固。

如果开始的方向就发生了偏差,无论之后的脚步有多稳健,信心有多坚定,都不可能到达终点。正如我们一直宣扬的稳定而非发展高于一切的观念一样,商学甚至商业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更多的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一个稳定的工具,而尚未成为一种真正的追求。

黄少车

2015.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