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城建与文化:现状、发展方向与特色探讨

宁波城建与文化:现状、发展方向与特色探讨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分析了现状,提出了发展的方向,探讨了确立宁波城市文化特色的可能性。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宁波城市文化的物质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我们今后的任务是提炼和升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中建筑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就像一个人已到了而立之年,该是城市文化复兴的时候了。

宁波城建与文化:现状、发展方向与特色探讨

■邬志刚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确立自身的城市文化的时期已经来到,但是要形成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分析了现状,提出了发展的方向,探讨了确立宁波城市文化特色的可能性。希望在10年后,或更短的时间里,中国城市文化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城市和建筑文化地域性发展契机

世界现代城市文化发展之时,中国一直处于动荡时期,虽然也有零星的好作品,但是形成不了完整的城市文化。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国人不堪回首的历史硬生生地阻断了文化的发展。传统街区和古建筑的破坏几乎使得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从零开始。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百业待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城市中出现了一批由老建筑师设计的、本应该在更早时期出现的建筑。这批建筑经济性强,有一定的特点,也吹响了中国建筑复兴的号角。但是整个建筑界犹如新生的婴儿,整个城市文化极不成熟,中国的规划和设计界要马上觉醒简直是天方夜谭,当时犯了许多的错误,相当于未成年人的错误,可以原谅,但对传统街区和老建筑的破坏还是令人非常痛心。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建筑,从大范围讲也是现代建筑,而且是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但是大部分的建设谈不上先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内部、外部对建筑艺术和城市文化都有要求。到了一定的阶段(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契机),中国城市就会呈现初步的繁荣,集体展示在世人面前,形成我们独特的地域城市和建筑文化。

严格意义上说,现在所有的城市都是现代城市,这是时间上的确定性。但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度的不同,以及对传承物的态度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城市文化。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修养严重欠缺,造成目前国内城市的最大缺憾是缺乏文化底蕴。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提升使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许多城市的建筑寿命甚至不到10年。这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街区文化的发展。

宁波有优越的滨海地理条件,如能顺应现代全球经济发展的模式,就完全可以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宁波城市文化的物质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我们今后的任务是提炼和升华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中建筑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我们建筑的现状是外来新的和老的殖民式、落后的长官意志式、商品式占主导地位,加上业界对建筑理解的偏差,片面地认为振兴民族建筑文化就是仿古,制造了一批不得要领的“假古董”。以上种种使得建筑破坏了本土文化的发展,导致千城一面,失去了每个城市应有的特色。

但是,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希望很大!

如今,改革开放已有3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就像一个人已到了而立之年,该是城市文化复兴的时候了。一批觉醒的优秀建筑师和开明的业主的合作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当然,我们也应该花点时间审视一下我们走过的路,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中国古代有很好的思想家,中国古代也有自己的建筑文化。木结构的支撑体系和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非常相像;为抵御风雨的侵袭,创造了大坡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围合产生了独特的空间。在与自然界的结合上也是现代生态绿色建筑的学习榜样。

在宁波,有很多特有的做法,比如建筑底层的外廊使住户能夏季遮阳、冬季晒太阳、梅雨季节防雨。建筑朝向南的一般为堂房,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敬重。马头墙有起翘,显得建筑群更为轻巧。一些长排的古民居没置封火墙,防止木结构房屋火灾蔓延。一些木作的细部也很好地做到了功能和形式的结合。

而其他的艺术形式对建筑也有很大的帮助。如:与欧洲文艺复兴同期的明朝,当时文化和科技发展很快,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现在可以看到的明式家具,设计感和精美程度无以复加;和圈椅等明式家具一样,各类石刻、木质的花格在现在看来也非常时尚。

当然,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局限,如:占代的人以为“天圆地方",错误的认识现在却被认为是古代文化的精华,还经常被当作是建筑设计的理念。我认为相当可笑。大屋顶也被认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受当时的防水技术的限制,现在如不结合功能光取其形式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

还有,中国古代是渔樵耕读的农耕经济,生活节奏慢,农闲时间较长,产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大多也是拖沓冗长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难吸引人们也就很正常了。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这应该都是大智慧的思想。建筑是有生命的,相信古人的宽大胸怀都能为现代建筑提供支持。

如何使本地建筑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笔者试就此提出以下七点想法:

第一,和任何事情一样,现代建筑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还要从现代建筑的起源开始学习。其实,现代建筑的历史并不长,我们完全有机会迎头赶上。30年的发展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属于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大凡高雅的艺术都产生于盛世,但艺术家却需耍磨难。再过40年、50年的时候该是我们的高峰期了。(www.xing528.com)

第二,建筑师有责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文化不是单单体现在形式上,优雅和诗意可以改变现代建筑机器式的直白。当建筑满足了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后,建筑文化更应该满足发自大众内心的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笫三,从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淀中找寻传承。新现代主义建筑,可以在广泛的传统文化中随意汲取构成元索。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更大的认同感。中国可以成为展示新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崭新领域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可以加强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修养。中国特有的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家具文化必将促进本土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学习、掌握技术相对容易,形成自身的文化则需要长期的熏陶。

笫四,从自然界里找到自然的本原。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每一处自然地貌都给予我们启示: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大自然,无论是山水、动植物,都是我们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第五,发扬民族建筑文化,耍的就是在现代工业和科技条件下,去除糟粕,取其精华,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笔者对当今世界各地建筑文化有以下一些看法。

欧洲的经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化性应该深入了解。欧洲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源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土地肥沃,高纬度(在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都是冰雪世界,已经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但是欧洲有地中海大西洋暖流,气候宜人。高纬度还引发了欧洲人对艺术的追求,如欧洲的阳光总是斜的,自然界和城市在斜阳照射下的光影效果最佳,所以欧洲的艺术历史悠久,且成就卓著。

美的经睑:地广人稀,缺少文化根基,其做法不适合中国。

日本的经验:多年学习西方文化,又能结合本土文化,加上日本与中国具有相似的文化渊源,值得学习。

港台的经验:比较彻底的商业化,难以为文化提供太多的帮助。

第六,各方专业人士多出去考察交流,在本地也可以举行各种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平等的、非正式的、引人深思的会议和论坛,提高专业人员对城市和建筑的理解力。

第七,普及鉴赏建筑的相关知识,利用各种活动和媒体向市民和潜在的业主宣传高雅的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CCTV-I0曾经的《人物》就介绍过很多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现在的许多文人对建筑评论也很感兴趣,他们的视角和观点也对建筑师有很好的启示。这里引用一句余秋雨的话:“大凡自然、和谐、中性、收敛为高雅,反之,人工、极端、艳丽、刺激为低俗。”社会建筑文化的形成不单单是建筑师能完成的,大众的审美情趣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城市和建筑文化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要利用大好时光,理论结合实践,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地营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文化。实践的方法很多:

第一,现代的很多手法,可以在一个城市中“百花齐放”。现代设计手法是为新的现代化生活服务的,所以,城市要体现时代精神,要有活跃的、追求潮流的思维,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以使城市合乎时代的发展。据此,我以为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的设计应是城市文化的主调。

第二,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在新建筑上用符号的形式体现传统。但是要总结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失败教训,比较高明的手法是用完全现代的元索表现老建筑的空间精髓。

第三,老街区的改造:一种逆向的后现代主义。用老建筑的外形提供新生活的功能,外加一些新的设备和符号'让老建筑获得新生。有的街区可以保留局部的老建筑,新的建筑可以是和老建筑相近的休量,使新老建筑相映成趣,并提高保护街区的活力。

第四,次新建筑的改造:大量改革开放先期的建筑成为城市的不和谐因索,我们可以加以改建,用比较小的代价创造新的城市价值。

宁波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30年。在建设改造城市和保护历史遗存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新的创新设计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并重更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更能使一个城市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们这一代应该将建筑文化提升到文化意识的高度,做到承上启下。而国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基本素质,尤其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文化意识的提升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基石,惟其如此,建筑才能体现智慧和气度,凸显人文和时代粘神。

(作者系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