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网剧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网剧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剧早期的发展带有低成本、粗制作的标签,政策和市场变化导致电视剧播出向“先网后台”转变,高成本的版权购买进一步刺激了纯网剧的发展。综观整个网剧行业,主流化、精品化和多元化将是网剧的发展趋势。网剧从最初的发展到2017年的爆发经历了七八年的时间,其中政策和市场环境是网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网剧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015年,广电总局办颁发的两个政策对其影响巨大。

中国网剧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 要近年来,网剧在数量和口碑上迎来了“大爆发”。网剧早期的发展带有低成本、粗制作的标签,政策和市场变化导致电视剧播出向“先网后台”转变,高成本的版权购买进一步刺激了纯网剧的发展。大量的积压电视剧把视频网站当作发行出口,促进了网剧的爆发,而网剧题材类型的多元化,资本、人才、实力演员的加入则催生了一批高质量网剧。高速发展的网剧同时也面临着过剩、劣质、盗版、踩红线等问题,国家对此的管理也日趋严格。综观整个网剧行业,主流化、精品化和多元化将是网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剧;电视剧;先网后台;视频网站

近年来网剧不断出现流量和口碑兼具的精品剧集,2017年更是称为网剧元年。从较早的《盗墓笔记》《太子妃升职记》到如今的《白夜追凶》(豆瓣评分9.1)、《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豆瓣评分8.3)、《河神》(豆瓣评分8.3)、《无证之罪》(豆瓣评分8.3)、《杀不死》(豆瓣评分8.2)、《春风十里,不如你》《双世宠妃》等剧集,网剧开始用“电影质感”“美剧节奏”的标签来摆脱以往“粗制滥造”的形象,迎来网剧数量和质量的飞跃。《白夜追凶》《河神》和《无证之罪》还被Netflix购买了海外版权,实现网剧首次出海。根据《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网络剧篇)的数据显示,2017年新上线网剧206部,3 485集,上线网剧数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46%,新上线网剧总播放量达833亿次[1]。国内大批电影导演、知名制作班底进军网剧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网剧向美剧靠齐的希望。到2020年,付费网剧收入预计会达到640亿元,将追平电影总票房[2],网剧市场将成为众多人追逐的热点

网剧为什么能够短时间内实现数量和质量的突破性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国家对此采取何种政策?这些问题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网剧从最初的发展到2017年的爆发经历了七八年的时间,其中政策和市场环境是网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台网之争”经历了“台网联动”“先台后网”“先网后台”,到如今网剧反哺电视台,视频网站参与自制的网剧已经深入到影视产业链的上下游,对整个影视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网剧最初的诞生与视频网站密切相关,老牌视频网站搜狐视频于2012年打造的《屌丝男士》和优酷于2013年打造的《万万没想到》当属最早被大众接受的网剧。视频时长5~10分钟,内容粗糙、前卫搞笑、节奏快、恶搞风格在当时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一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网剧《万万没想到》台词)成了当年的流行语。当时的网剧是草根的象征,商业模式不清晰,投入少,制作粗糙,多数人对网剧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也是来源于此。

版权剧的购买是当时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争夺的重点,虽然视频网站已经意识到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强大力量,但这种模式却难以获利。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视频网站在重视发展UGC的同时也在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也称PPC,Professional Produced Content)上不断发力,购买专业团队生产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更能保证质量,而处于发展早期的网剧不但内容质量不能保证,受众群体也相对较小,无法与主流的版权剧相提并论。购买版权剧,免费向用户开放,依靠广告实现收入,视频网站与卫视的盈利模式并无本质区别,这也导致了视频网站与卫视之间持久的版权购买之战。

网剧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015年,广电总局办颁发的两个政策对其影响巨大。2015年1月1日实施的“一剧两星”政策,明确规定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原本4家卫视同时购买一部电视剧首播权的情况不复存在,直接加剧了电视剧版权购买的竞争,使得版权费不断攀升,卫视的购买能力与有资金支持的视频网站相比逐渐降低。另一政策“限外令”加强了境外剧的审核,结束了境外剧在国内同步上线的模式,对境外剧不得超过国产剧播放量30%的规定则促进了国产剧的发展。

政策对视频行业的影响发生了连锁反应。版权剧的费用越来越高,电视剧生产不断在加速,而传统播放渠道却在减少。制作公司为了平衡收入势必会不断寻找新的播放渠道,而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的视频网站则自然成为首选。

“台网联动”一开始是应对“一剧两星”的被迫选择,但随着受众往移动视频端转移,视频网站的话语权不断加大,很快在2015年9月爱奇艺上映的《蜀山战纪》便开创使用“先网后台”的排播模式。当视频平台的受众规模足够大,能够稳定消化剧集时,制作公司主动选择“先网后台”模式则变得越来越常见,甚至选择只在视频网站上播出。最初“先网后台”侵蚀的只是二三线卫视,如今放弃一线卫视首播权的剧集也越来越多,各大卫视轮播电视剧或者播放网剧早已不是新鲜事。台网之变经过几年的发展,力量从“台”逐渐移向“网”,这种转变还在继续,而视频网站在激烈争夺版权剧的同时也参与进了影视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开始大力发展自制剧。

近几年来,随着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财产)概念的走红,IP剧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IP剧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腾讯视频花8.1亿买下《如懿传》的网络独播权,共计90集的电视剧单集网络播出成本已高达900万,加上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分别以单集300万购入,《如懿传》单集售卖价格已经突破1 500万。如此烧钱的版权剧购买,即使有资本在背后支撑的视频网站也无法长久持续。

购买版权剧还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版权剧制作公司出于收入最大化原则,往往会把同一版权剧出售给多个视频平台,多平台播放会导致版权剧流量分散,不如独播剧带来的流量高度集中。可以说,如火如荼的版权争夺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视频网站的同质化。用户可以在多个视频网站观看相同的剧集,不利于受众形成对视频网站的认同感。摆脱同质化竞争,视频网站需要不断探索能够形成差异化品牌认知的可行方式。

在版权购买价格不断攀升和竞争日益同质化的背景下,视频网站在剧集方面参与到产业链上游,自制网剧既是形势所迫的无奈选择也是生产优质内容的必然选择。视频网站经过长期的用户积累,拥有大数据分析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影视制作公司,他们更清楚用户喜欢的内容,从而根据自身用户的特征定制化生产内容。自制内容只在自身平台播放,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基于这些优势,视频平台越来越多地参与网剧自制上,这促使了内容质量能达电视剧水准甚至优于电视剧的纯网剧的诞生。

2015年爱奇艺推出IP网剧《盗墓笔记》,采用新模式排播,VIP会员可以抢先观看全集,直接带来的新增会员数超过250万,最终总播放量达23亿。《盗墓笔记》作为一部现象级网剧,推动了视频网站的主要营收从“免费内容+广告”模式向“会员+广告”模式转变,让人们看到了优质内容对会员增长的拉动力。随后,各大视频网站增加了对自制内容的投入,会员收费模式也成为所有视频网站重点推广的营收模式。截止2016年,中国视频付费用户规模约7 500万,是全球第三大付费市场,增长率为241%,为美国的9倍,预计2017年将突破1亿用户。与此同时,视频付费剧从2015年的36部增长到2016年的239部,增长近7倍,其中网剧成付费剧主力,占比47%[3]。网剧成为视频网站营收的重要力量。

促使网剧发展的重要原因也在于传统电视剧内容本身。传统制作公司生产的电视剧按集销售,为了降低成本增加营收,往往把集数拉长,电视剧《芈月传》集数81,《武媚娘传奇》则高达90集,超长剧集往往会导致故事情节拖沓。对于长期在视频网站上观看内容的受众来讲,遇到无法吸引注意力的内容,很可能快进、倍数播放或者观看别的内容。视频网站参与制作的网剧则更加符合互联网观看模式,系列化、集数短(通常12集或24集)、情节紧凑,2017年火爆的网剧都符合这些特点。

卫视播放首轮剧的能力不断下降,大量积压剧选择视频网站作为发行出口,为网剧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受众观看习惯的改变,视频网站具有的时空优势,网剧多元的题材,资本、人才的涌入以及实力演员的加盟是网剧能够在质量上颠覆观众以往认知的主要原因。

国产电视剧积压问题一直存在,但随着积压剧数量不断增加,积压剧导致的众多问题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著名演员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猎场》积压两年后播出,剧中“过时”的服饰、场景和色调已经不符合播出期间观众的审美,播放效果大打折扣;由刘诗诗和明道主演的《天使的幸福》积压6年后在视频网站播出,因套路化的“霸道总裁”剧情早已让观众厌倦,导致播出反响平淡。面对日新月异的受众喜好和审美,电视剧积压越久风险越大。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积压无限期的电视剧,这对于制作公司而言无疑是重大损失。

积压剧日益增加的原因除了政策因素,还在于生产供过于求和质量参差不齐。“一剧两星”政策虽然旨在降低电视剧的生产速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如意。就政策实施当年来讲,“2015年一年拍了16 000集电视剧,播出8 000多集,50%的剧目都难见天日。”[4]近两年随着资本的涌入,生产情况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国内市场综艺节目的繁荣挤压电视剧的播放空间,电视剧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此外,众多电视剧存在剧情俗套、演员演技差、节奏拖沓等品质问题,无法达到卫视播出要求而被积压。中国电视剧虽然数量上世界第一,但影视质量与国际水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解决积压剧的办法在于开源节流,即为电视剧寻找新的播放出口和减少电视剧产量。关于新的播放渠道,和视频网站合作已是影视制作行业的共识,这也是纯网剧得到爆发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电视剧产量在资本的参与下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视频行业参与制作高标准的网剧,会逐步拔高电视剧制作门槛,受众在高质量网剧的“培养”下,也会逐渐提高对影视质量的要求。高门槛变高会将一些品质差的剧挡在门外,从而实现“减产”。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整体水平较底,电视剧生产受到严格限制,能拍摄的题材有限。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超大国家,在物质收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多种类型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会不断增长。网络文学、网络电影、网剧、网络综艺等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电视剧与网剧与其说是二者对立,还不如说是两者互为补充,网剧的发展弥补了电视剧有限题材的不足。

具体来讲,网剧题材更加年轻和多元。相较于电视剧常见的军政历史、家庭伦理、青春偶像等规矩、严肃的题材,网剧更青睐悬疑、古装、青春、律政、甜宠、喜剧等类型,这些题材由于多种原因很难在出现在电视银幕上。年轻受众,尤其是受互联网影响长大的受众,长期在爆炸的信息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变得复杂多元,常规、单一的题材很难满足他们。加上近年来拥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视频网站,不断尝试通过挖掘数据来了解受众喜欢的内容,从而使网剧不仅题材多元,内容上也更“懂”受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受众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改变了视频行业受众的观看模式。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65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亿。[5]电视剧营造的固定、温馨的观看空间被随时随地可观看的移动互联所打破,受众的时间也被移动互联网切割成碎片化的片段,电视剧黄金时段难以满足年轻受众的观看需求。

视频网站在技术和观看模式上不断创新,让受众的观看体验有了很大提升。去广告、高清画质、特效音质、倍速播放、只看TA、VIP专享影视等权益对受众来讲就像福利,一旦给出则难以收回,在视频网站“便利”的观影条件下养成的习惯会对传统的电视观看行为产生不适感。

爆款网剧的打造离不开影视公司,而影视公司的背后都有资本的身影。资本的参与直接提高了网剧制作的成本,让网剧进入了大制作大投入的发展阶段。网剧《河神》由爱奇艺和工夫影业共同打造,投资成本过亿,其中近90%的费用都用在了制作上;《白夜追凶》单集制作成本超过200万元,出品方五元文化的创始人五百曾经打造过优质网剧《心理罪》;另一部高分悬疑网剧《无证之罪》由爱奇艺、华影欣荣影业联合出品,并由著名制片人、导演韩三平监制。

以TVB为代表的香港电视业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后逐渐江河日下,而内地发展迅猛的视频网站以及庞大的市场让香港电视业看到了合作机会。2017年,TVB和爱奇艺联合出品《盲侠大律师》,和腾讯企鹅影视联合出品《使徒行者2》,均获得良好口碑,为更多港剧借助视频网站进入内地做了有利尝试。香港电视业在内容制作上有强大能力,能够为视频网站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影视,而视频网站则能为香港电视业进入内地市场打通渠道,双赢的合作局面促进了双方在未来几年将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www.xing528.com)

近年来,众多知名导演和制作班底纷纷进军网剧。2017年,“冯小刚周星驰、韩三平、唐季礼、陶昆等数位电影人都宣布,将与爱奇艺合作,投身网剧行业。”[6]此外,一批年轻导演也开始进入到网剧行业,如导演王伟29岁,导演田里、吕行、李洪绸三人都是31岁,他们分别导出了网剧《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和《杀不死》。这批年轻导演多数科班出身,相比知名导演,他们受到的束缚更少,更愿意大胆尝试,同时注重受众研究,认真打磨作品,也正是他们的努力迎来了中国网剧爆发之年。随着知名导演和制作班底的进场,以及更多后起之秀加入网剧,势必进一步提升网剧制作质量,网剧可能会逐渐从“IP+流量明星”的竞争转向幕后制作班底的竞争。

视频网站除了向外邀请人才,自身也在不断培养网剧制作人才。在高速发展和快速迭代的视频行业,人才储备匮乏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核心难题,各大视频网站对此问题都有深刻认识,并积极建立人才培养计划,为网剧创作不断输送人才。腾讯影业从成立初就创立了NEXT IDEA青年影视人才计划;爱奇艺2017年发布“海豚”“幼虎”和“天鹅”三大计划推动网剧发展,后两个计划分别培养制片人和演员;优酷则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推出“优酷优选班”,培养优秀演员、原创IP和人才。

明星片酬过高的问题在影视行业一直存在,过高的片酬导致影视制作成本攀升,从而压缩了本该用来提升影视质量的资本。综观2017年爆红的网剧,无论大投入大制作网剧还是“小而美”的低成本网剧,多数采用表演功底扎实的演员,甚至是新人,例如网剧《双世宠妃》的男主角邢昭林和女主角梁洁,在出演此剧之前知名度较小。网剧“弃用”“流量明星”节省了制作成本,演员的优秀表演能力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而对于演员、新人,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演能力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更优质的影视资源,网剧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成功的“捷径”。

作为一门新兴行业,网剧仍旧面临许多问题。从业者尽早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才能有利于网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较于电视剧严重的积压剧问题,网剧由于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生产过剩问题并没有明显暴露出来,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据新华社报道的信息,“2017年我国新上线网络剧206部,上线数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46%”[7],而仅2017年上半年在广电总局备案播出的网剧就接近400部,视频网站也持续加大对网剧的投入,这表明每年至少有一半的网剧无法播出。随着网剧发展不断成熟,如何有效控制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的问题将会变得日益重要。

虽然近几年出现了较多优质网剧,但相对于网剧总体数量而言,占据多数者仍是品质不高的作品。一旦某个题材的网剧受到追捧,一系列跟风、蹭热点的作品便会扎堆出现,而这些跟风作品的质量一般难以保证。2015年,网剧《盗墓笔记》开启了盗墓题材的影视热,紧接着便出现了电影《盗墓笔记》《九层妖塔》《寻龙诀》,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鬼吹灯之牧野诡事》以及电视剧《老九门》。这些影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既存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也存在品质和市场反应差的作品。

即使火爆如盗墓题材,但面对后续更多关于《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IP衍生作品,仍无法保证品质的延续。受众面对同一题材影视作品的集中上演,还会产生审美疲劳的问题。跟风作品有前期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但这种风险保证只有在影视作品高质量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实现。

热播剧被盗版泄露的事件近年来频发。观看泄露片的受众与视频网站的受众存在重合,往往会对视频网站形成较大冲击,而盗版泄露问题目前还难以追查问责,可以说是行业内的痛点。《芈月传》《欢乐颂》《最好的我们》《余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义》等热播剧在播出期间所有的剧集就在网上流出,被泄露的剧集一般会在网盘或社交网站上快速传播,有些泄露剧集甚至会出现在电商网站上进行公开售卖。泄露事件发生后,制作方或播出平台一般会发布维权声明,但更多的也只能通过呼吁受众抵制盗版行为,维权效果并不理想。

广电总局在2016年加大力度整治了网络视听节目,查处了150多部内容不符合审核要求的网剧和网络电影。其中,热门网剧《余罪》因为不符合人民警察形象,画面血腥暴力等原因被下架。同样踩红线的网剧还有《太子妃升职记》《灵魂摆渡2》《心理罪》《暗黑者1》等,这些剧有的被永久禁播,有的如《太子妃升职记》要求整改再次审核上线。在网剧管理日益严苛的背景下,更需要了解监管审核的底线,在题材、质量上把好关,打造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网剧。

网剧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问题会被发展速度给掩盖,从业人员需要在网剧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熟悉国家政策、文娱环境,深挖消费者需求,发展新技术等方式能更好地应对网剧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必须坚守文明健康的审美底线,要坚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8]。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在网剧管理方面,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未取得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颁发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9]。除了对网剧的管理会日益严格,政府还在唱响主旋律,传播积极健康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极倡导。政策总体来讲是鼓励创作,严厉把关。网剧生产者应该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发展动向,坚决不触碰政府规定的底线,努力创作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满足受众需求的好作品。

未来,我国网剧将朝着主流化、精品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随着网剧在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健全的产业链将会逐渐形成,可预见的是更多高质量网剧将诞生。这会进一步提升网剧的地位,彻底摆脱粗制滥造的标签,中国的网剧也将和“英剧”“美剧”一样成为主流产业。我国受众长期观看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其观影“品味”不断提升,只有网剧精品才能让他们买单。而伴随生产过剩问题逐渐凸出,集中资源生产高质量的作品才是明智之举。目前,中国高水平的网剧制作已经开始接近国际水准,在这种势头下中国网剧制作很快将会直接对标国际。对视频网站而言,优质、多元、差异、持续的网剧内容才能长期吸引用户,刺激用户为内容消费,而庞大的用户群和消费行为又将刺激视频网站生产更多优质网剧,同时助推视频网站创新盈利模式,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在政府、市场和受众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下,网剧将会朝着主流化、精品化和多元化的大势发展。

网剧经过七八年的初步发展如今逐渐步入主流,虽然还存在较多问题,国家对此的政策管理也日趋严格,但庞大市场的吸引依旧让社会的资本、人才不断涌入,推动网剧发展进一步繁荣,出现了许多制作和口碑良好的作品。随着自制内容重要性的逐步凸显,视频网站还将加大对网剧的投入,入局者也将会越来越多,更多优质网剧的出现值得期待。

(作者简介:赵媛,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学术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智库. 2017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网络剧篇[R].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2017.

[2]刘源. 网剧实现弯道超车,付费网剧三年后收入达640亿[EB/OL]. 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459/170616-475a2c7e.html,2017-06-16.

[3]艺恩. 群雄逐鹿,精耕为胜——暨2016年中国视频行业付费市场研究报告[R]. 北京:艺恩网,2017.

[4]徐颢哲. 那些躺在库里的电视剧很无奈[N]. 北京日报,2017-11-23(16).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6]袁云儿. 冯小刚周星驰陈可辛试水拍网剧[N]. 北京日报,2017-06-12(12).

[7]史竞男. 盘点2017年网络剧:“内涵”提升有“网感”[EB/OL].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8-01/04/c_136870912.htm,2017-12-29.

[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总局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2/336049.shtml,2017-06-01.

[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 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EB/OL].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govpublic/6952/349373.shtml,2017-09-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