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玉崇拜: 玉教的新革命,华夏核心价值构建

白玉崇拜: 玉教的新革命,华夏核心价值构建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个性特征,岫岩闪石玉的黄白色、黄绿色和绿色及和田透闪石玉的白色、青白色和青色可称为“特征色”。一般公认白玉为玉中的优品。

白玉崇拜: 玉教的新革命,华夏核心价值构建

图13—9 甘肃临夏出土的齐家文化白玉

(摄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

玉石是一种首先诉诸视觉直观的审美对象,它有五颜六色。现已出土的玉器表明,在史前四五千年的玉器生产实践中,一般以青绿色、青黄色、青灰色玉料为主。从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图13—9),这种用料色泽的局限性,受到史前期各地的地域性聚落所采集的地方性玉料资源的物理条件限制。直到西周王朝中期以后,国家的玉器生产用料才大量转向白玉资源,这和西玉东输的特殊文化现象有关。研究周代官方用玉制度的考古学者孙庆伟指出:“周代墓葬出土玉器可谓多矣,其中多以青白玉、青玉和白玉最为常见,红色(朱)或黑色(幽)玉则不见。”[61]周代用玉与前代用玉在色泽上的明显区别,主要取决于周穆王西游以来所开辟的西玉东输的官方运动

对西玉东输现象的正式调研工作是中国本土学者在21世纪初年以来才得以展开的。从2002年6月底中央电视台科考节目组《玉石溯源》所组织的玉石之路走访和拍摄活动,[62]到2014年7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与甘肃省及《丝绸之路》杂志社联合组织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中国本土学者对华夏文明形成期特有的资源依赖情况获得了较为清楚的全局新认识,以近年来提出的“游动的昆仑”和“游动的玉门关”等系列新观念为代表。[63]该系列考察成果已经汇聚为“华夏文明之源·玉帛之路”丛书七种,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64]同名的四集电视片《玉帛之路》也由甘肃武威电视台制作完成并公开播映。与此同时,笔者还提出“玉石之路黄河道”假说,[65]认为早期的西玉东输曾经充分借助黄河水道的漕运作用,在河西走廊东端至黄河中游的晋陕峡谷间,开辟出西部玉石资源输送中原的水路文化通道。我们对该路线的两端分别作出田野考察:一方面重新勾勒出早在所谓丝绸之路开通前很久就运送新疆和田玉到中原的具体路线图;另一方面通过地质学矿物学的探查和采样,求证古往今来中国西部高原白玉资源的多样性存在,包括新疆昆仑山和青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马鬃山、马衔山等透闪石玉料资源产地,验证了《山海经》有关出产白玉之山和水的多样性记录。

在此基础上,先期发表的研究成果有《玉成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66]《玉石之路与华夏文明的资源依赖——石峁玉器新发现的历史重建意义》、[67]《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68]《白玉崇拜及其神话历史初探》、[69]《〈山海经〉与白玉崇拜的起源》、[70]《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对华夏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71],《多元如何一体——华夏多民族国家构成的奥秘》、[72]《从玉教神话到金属神话——华夏核心价值的大小传统源流》[73]等系列著作或论文。尚待聚焦论证的核心观点是,从杂色的玉石崇拜,到唯独推崇白玉和羊脂玉,这是玉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观念变革,具有划时代性质,足以比作玉教信仰发展史上的一次“新教革命”。其重要意义在于,扭转了东亚玉文化近万年发展历程的大方向,使之迈进以和田玉白玉为独尊的崇拜对象的新时代。这一转变是因为华夏先民之前在新疆以外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现和开采到大批量的白色透闪石玉料。这场玉教信仰的新教革命,其文化影响余波直至今日依然制约着玉器收藏市场和玉器工艺品生产的主方向;甚至规定着和田白玉羊脂玉(籽料)在市场上凌驾于一切新老玉石之上,出现按每克计算值超过黄金价格数十倍的疯狂市场现象。和田玉带来的4000年玉文化变革,其塑造出以白玉为尊的宝玉观念,有曹雪芹红楼梦》“白玉为堂”说之类的登峰造极表现。

如此能够突显华夏本土文化特色的神话意识形态观念,迄今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除了古人喜好白玉、偏爱白玉的种种传闻杂记之外,[74]古往今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专题研究成果,只有极少数学者关注到不同时代的玉料产地问题,并尝试给出科学性的探索和描述。如王时麒等《论古玉器原料产地探源的方法》一文,将北方辽宁的岫岩玉同新疆和田玉作物理性质方面的比照,首先看出的就是颜色方面的差异。

两地透闪石玉的颜色在基本色调、主色调和颜色比例方面有明显差别。

岫岩透闪石玉的基本色调有白色、黄白色、黄绿色、绿色、青色和黑色。其中以黄白色、黄绿色和绿色为主,可称为主色调;而黑色较少,青色和白色很少。

和田透闪石玉的基本色调有白色、青白色、青色、黄色和黑色。其中以白色、青白色和青色为主,可称主色调;而黄色和黑色较少。(www.xing528.com)

由此看来,两地透闪石玉的主色调有明显差别,可以作为判别产地的标志。作为一种个性特征,岫岩闪石玉的黄白色、黄绿色和绿色及和田透闪石玉的白色、青白色和青色可称为“特征色”。利用特征色作为判别产地的标志无需破坏样品,只用肉眼观察即可,是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75]

对不同产地玉石原料的“特征色”识别,目前基本还处在肉眼观察的经验水平上,未能展开量化的数据检测和理论性的探讨。一般公认白玉为玉中的优品。台湾玉学家吴棠海著《认识古玉》一书提出,白玉中质地温润、品质最佳者如羊脂,有羊脂白玉之称,常被推崇为玉色之首。战国以前少见白玉,战国中晚期至汉代,常用白玉制作较精致的组佩饰器、剑饰器等。[76]

实际上,战国玉器中的这种白玉至上的景观需要溯源至商周时代(图13—10、图13—11),尤其是西周中期以后,即周朝最高统治者周穆王亲自远行西域,到新疆昆仑山一带采集回来大量珍贵的和田玉白玉材料之后。在周代的传世文献中,白玉和白玉质的玉器已经开始在众多色泽的玉料和玉器中脱颖而出,最有代表性的实例是《诗经》时代的“白圭”典故。

图13—10 商代白玉琮

(摄于上海博物馆

图13—11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白玉龙

(2017年摄于广东博物馆妇好墓特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