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电子产业的挫败与芯片竞争有关

日本电子产业的挫败与芯片竞争有关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的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子产业的衰败,而电子产业的衰败又可以归结为芯片竞争上的失利。日本电子巨头的经营业绩主要依靠政府订单。对于日本的电子巨头们来说,还有政府订单不容忽视,即每年数千亿到几万亿日元的军事设备采购。西垣浩司的做法不奇怪,事实上,日本电子巨头普遍都将半导体业务拆分出去。日本的这些电子巨头其实和国营企业一样,都属于国家队。

日本电子产业的挫败与芯片竞争有关

日本有两大支柱产业:汽车电子。日本的汽车产业发展得很稳定,电子产业却明显在走下坡路。所谓的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子产业的衰败,而电子产业的衰败又可以归结为芯片竞争上的失利。

所谓的美日贸易战、韩国企业的崛起等外部因素,都不是日本芯片失利的最重要原因。日本芯片,是败在自己的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上。

日本政府和韩国政府都扶持自己本国的半导体企业,但方法的不同决定了结果的重大差异。简单地说,韩国政府是借钱给企业发展半导体产业,但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所以韩国企业要拼命努力,才有可能从芯片上赚到钱来还。而日本的电子巨头们普遍都是电力家族或电电家族的成员,可以舒舒服服地依赖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订单给予的利益输送。日本政府给到电子巨头的都是利润,利润是自己的钱,为什么还要冒大风险在半导体产业上做投资呢?对比日本和韩国的政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对国营企业实施“拨改贷”的政策。

日本电子巨头的经营业绩主要依靠政府订单。以东芝为例,与电力和通信相关的基础设施业务占了其销售额的一半以上,而且营收和利润都很稳定,是东芝经营的基本盘。半导体业务占了将近3成,剩下的电脑手机之类的消费者业务,在东芝是被归入“其他”类的,可见这些产品在东芝内部不受重视的程度。对于日本的电子巨头们来说,还有政府订单不容忽视,即每年数千亿到几万亿日元军事设备采购。关本忠弘在担任日电社长和会长的时候曾说过:“每年年初,第一个需要拜访的工作伙伴就是防卫省。”

有政府在背后做靠山,利润来得容易,又都以银行作为大股东,这些日本电子巨头们的经营跨度普遍很大,政府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无所不做,结果就是大家发现各自所做的业务都差不多,重复建设相当严重。后来日本企业自己也认为在这些半导体产品上赚不到钱的原因是做的企业太多,这也是日本半导体业务后来不断整合和兼并的缘由。

业务太多,就没有重点。继关本忠弘之后担任日电社长的西垣浩司在解释为什么将半导体业务全部拆分出去的时候,居然是这么说的:“因为我对于经营业绩不稳定的半导体业务不了解,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决策。”西垣浩司的做法不奇怪,事实上,日本电子巨头普遍都将半导体业务拆分出去。半导体业务投入资金大、盈利困难,何不尽快把这个包袱卸去,把精力多花在那些旱涝保收的政府业务上?

再说了,即使把半导体业务拆分出去,也是政府兜底。日本政府设立的持有2万亿日元的产业革新机构,表面上看其宗旨是对创业和技术革新提供支持,实际上却被称为“经济产业省隐藏的钱袋子”,专门干给日本电子巨头的半导体业务擦屁股的事情。产业革新机构先后出面成立了尔必达、日本显示公司和瑞萨电子,分别承接了各电子巨头不想干的内存、显示器和汽车芯片业务。

企业规模太大又没什么经营风险,日本的电子巨头们普遍观念保守、管理僵化、转型迟缓。它们基本上家家都在卖电视、手机、内存、液晶显示器,其实这些都属于差异很小的电子产品或半导体产品,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都不适合生产,因为在成本上肯定竞争不过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2001年,飞利浦新的首席执行官杰拉德·柯慈雷上任,在中国台湾工作过三年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与亚洲企业在无差异的电子产品上打价格战是无法取胜的。”于是他引领飞利浦走上脱电子化的进程,转型为以医疗、照明和优质生活等业务为主。当时日本的电子巨头们称飞利浦为“电子行业竞争的落伍者”,互相告诫“千万不能成为第二个飞利浦”,结果到头来日本电子巨头还不是全都进行了脱电子化?而且因为转型太慢而付出了比飞利浦沉重得多的代价。

日本还错过了由IDM厂向“芯片设计十晶圆代工”转型的浪潮。日本的半导体企业一直在坚持IDM模式,以至于今天的日本竟无一家本土的晶圆代工厂。自2009年以来,全球已关闭或改建的芯片厂有100座,其中日本关闭了36座(IC insights数据),这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在发现市场新机会上,小公司往往更有活力和潜力,但风险投资不发达,日本也缺乏自己的芯片设计巨头。这些都是日本半导体产业整体衰退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电子巨头们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盈利能力普遍很差。日电的净利率基本上不超过2%。而东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基本上都在亏损线上挣扎。更有意思的是,“在日本,高收益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经营方式”。“即使是容易带来赤字的生产部门,只要还能出货,多多少少都有助于增加销售额,同时也能增加就业。而如果将工厂转让出去,反而会减少银行融资的担保”。再说了,“高收益就意味着要缴纳高额的税金”[6]。日本的这些电子巨头其实和国营企业一样,都属于国家队。全世界国营企业的通病-人浮于事、不重视成本控制、产品无竞争力等等—在日本这些电子巨头身上都能看到。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当然抗风险能力也很弱。而半导体又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产业,跌宕起伏得非常厉害,这是缺乏利润积累的日本电子巨头无法承受的。

一旦作为金主的电力公司或电信公司遇到麻烦,这些电力家族或电电家族的企业自然会受到牵连。例如东京电力公司受困于福岛核事故的善后处理,日本电电受到市场化的第二电电和软银的冲击,金主自顾不暇,电力家族或电电家族的企业当然也跟着日子难过。

所以,这么看下来,日本这些电子巨头不衰败才怪。电电家族和电力家族中对通信和电力依赖越深就越是积重难返,如日电、东芝、日立三菱重工等,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的三菱电机就好过很多。而现在还能在全球半导体各材料和设备的细分市场上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都是些不曾被列入电电家族和电力家族的中小企业。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电力家族或电电家族的企业也绑架了日本。日本长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基础设施建设占到了日本GDP总量的20%。对这些与日本GNP共进退的企业来说,游说国家把钱投到基础设施而不是半导体产业上,会给予它们更好的回报。日本不是输在没钱搞半导体,而是输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市场化的合作关系。

我们知道,日本的VLSI计划对其半导体产业的起步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或许还应该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后来想复制VLSI计划的经验,实施过多个与VLSI计划相类似的国家级半导体技术攻关计划,投入资金巨大,竟然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反而是美国和韩国推出的一些类似计划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太过自信,说是自主创新,其实就是闭门造车,几家日本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凑到一块大眼瞪小眼,不仅没弄出什么新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与之相反,美国的国家计划往往都是国际性的,会吸引海外优秀研究机构和公司的参与,韩国的国家计划往往重在从海外引进先进技术,所以都容易取得成功。摩尔定律决定了半导体技术的研发难度呈指数级的增长,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的半导体技术与后来相比是非常简单的,日本凭自己的力量可以整明白,但绝对不等于未来还能够再复制一遍。半导体产业早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尖端、最复杂的产业之一,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给打通。日本半导体产业失败的教训值得深思。(www.xing528.com)

尔必达破产的2012年,对日本制造来说,是个倒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的电子产业全线崩溃。半导体领域除了尔必达破产之外,另外一家巨头瑞萨电子也陷入危机,必须接受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救助。松下索尼夏普三大巨头的亏损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6万亿日元。日本整体电子产业的产值,只有12万亿日元左右,还不到2000年时26万亿日元产值的一半[7]

同是2012年,三星电子销售额为178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0%,超过了整个日本电子工业的总产值。三星电子的营业利润为206亿美元,同比增长71%,也超过了整个日本电子工业的总利润。这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几近破产的韩国企业,在短短十余年间破茧成蝶,一跃成为国际巨星。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上并非全盘皆输,它至今仍在半导体原料和设备领域有很强的优势。凡是标准化、平台化及模块化水平高的半导体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晶圆检测设备、成膜设备等,欧美企业更有优势。在那些非标准化的设备或原料,如清洗干燥设备、匀胶显影机、抛光设备等普遍都需要用到化学液体的设备及光刻胶等原料方面,日本企业就显示出优势来了。比如光刻胶,全球光刻胶五强日本住友、信越化学、日本JSR、日本东京应化和美国陶氏化学占据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其中前四强都是日本企业。日本企业适合做那些非标准化的产品,这样能充分发挥出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上输了物理,赢在化学。

倚仗自己在半导体材料上的强势地位,在对美国说“不”将近三十年后,日本又开始说“不”了。不过不是对美国,而是对韩国。2019年7月1日,日本宣布,电视手机显示屏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这3种材料将限制向韩国出口。让日本人难受的是,韩国人没有恐慌几天,很快就在中国等地找到了这3种半导体原材料的替代品。在韩国巨大订单的诱惑下,这些替代品的质量迅速提升到可与日本产品媲美的程度。日本发现这种封锁不仅没什么作用,还极可能永久性地失去韩国这样的一个大市场。制裁之后仅仅一个多月,日本就“打了自己的脸”,宣布取消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禁售。

晶体管诞生以来到20世纪末,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欧洲在半导体产业上展开波澜壮阔的大竞争的年代,这段时期的中国大陆基本上处于袖手旁观的境地。一方面,中国大陆经济整体实力薄弱,电子工业也很落后,还没有能力参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大角逐;另一方面,不管从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来说,西方世界都不乐见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上占据一席之地。绝大多数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最初的一记警钟,1999年的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真正刺痛了中国,2018年特朗普政府执意发动的对中国的贸易战真正让中国举国上下都对芯片产生了真正的重视。中国大陆在芯片产业上的大追赶,是半导体这部仍在撰写中的现代科技史诗中最曲折、最恢弘也是最精彩的篇章。

【注释】

[1]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重登顶峰,技术人员20年的战争》。

[2]此处及下文的西屋为经营核电的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剥离核电业务的西屋电气是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两个西屋是不同的公司。

[3]陶凤、张泽炎,《东芝寻求“脱核”解决摘牌危机》,北京商报,2017-11-20。

[4]2006年以41.6亿美元从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购入西屋77%的股份,2007年以5.27亿美元卖给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10%的西屋股份,2012年以16亿美元从美国绍尔集团购入西屋20%的股份,2017年以1.57亿美元从日本基础建设公司收购西屋3%的股份和以5.22亿美元从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回购西屋10%的股份。主要受日元升值影响,东芝以美元计算的收购金额比2005年的54亿美元有所上升。

[5]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远离南美大陆,气候独特,岛上的生物在封闭环境下进化,形成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物种。后来引申为指代这样的一种经济现象:某种产业或者产品只在某国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尽量将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排斥掉,形成孤立的市场。

[6]西村吉雄,《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第130页。

[7]西村吉雄,《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