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电子产业集体溃败-平成时代的衰退成果

日本电子产业集体溃败-平成时代的衰退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日本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日本电子产业巨头普遍采取事业部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各事业部“各自为战”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日本家电产业销售额仍然维持了不断增长趋势,上述十大巨头的销售总额从1990年36万亿日元增至2000年近50万亿日元,增幅达到40%。

日本电子产业集体溃败-平成时代的衰退成果

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日本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日本电子产业界巨头们也不断实施精细化经营战略,形成了一个个超大型混合体模式,最具代表的就是十大企业集团——日立制作所、松下电器产业、索尼公司、东芝公司、NEC公司、富士通公司三菱电机三洋电机、夏普公司、先锋公司。但是一味强调销售额与经常利润,把经营触角覆盖到企业所能涉足的几乎所有领域,这种过于强调“规模经营”的模式,却让日本企业纷纷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日本电子产业巨头普遍采取事业部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各事业部“各自为战”的特点。为了扩大收益,各个事业部也不断扩大投资,带来企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现象。由此,也导致了缺少能够立足整个企业集团高度的投资战略。而且泡沫崩溃后的日本资本市场也越加重视ROE(股东权益收益率),过度重视经营资源效率的倾向,加大了实施战略投资的难度。这是日本DRAM领域在90年代初期被韩国反超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日本家电产业销售额仍然维持了不断增长趋势,上述十大巨头的销售总额从1990年36万亿日元增至2000年近50万亿日元,增幅达到40%。但是它们的营业利润却出现一路下滑,从1990年平均7%下跌到1998年的2%水平。21世纪之后,日本家电产业未能一改颓势,到2001年,十大巨头中仅有索尼等4家企业勉强维持黑字,而日立、松下等6家企业均出现大幅赤字,赤字总额加总高达1.9万亿日元。(www.xing528.com)

总之,日本电子产业整体衰退的原因包括如下四点:其一,产品价格下降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伴随电子产品数码化、半导体领域摩尔定律的影响,加之全球生产与全球销售的迅速普及,电子产品价格出现普遍下降趋势;其二,企业营销能力普遍下降,伴随量贩式销售以及电商模式的普及,制造型企业定价权遭到削弱,而且销售商还可以委托生产(OEM)方式生产自己品牌,韩国、中国等家电企业的咄咄逼人导致日本综合电子巨头竞争力下降;其三,产业水平分工趋势带来的巨大压力,受模块化革命普及影响,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型企业开始去工厂化,代之以委托生产方式来打造竞争力,在这种浪潮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传统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导致竞争力下降;其四,丧失了核心竞争力,9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经营改革主流趋势是获得现金流,各个企业纷纷导入分公司体制,但在这种“选择与集中”改革过程中,却因过度强调现金而忽视了维护核心竞争力。以索尼公司为例,因把精力集中与动漫开发和金融服务,其电视机音乐等硬件领域竞争力却逐步丧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